湘西州家庭农场发展条件、可行模式及促进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农场成为中国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的形式之一,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该州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济占据很大比重,推动家庭农场模式,可以促进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带动湘西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分析现有家庭农场模式特点、所需条件和湘西地区现有家庭农场实施条件,找到最适合该区发展家庭农场所用模式,并依据当前情况提出政策,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湘西州;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033-04
  引言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是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区域。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2008年湘西州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明显下降,农村贫困率下降到10%,实现了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目标。2011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湖南吉首启动,武陵山片区核心地区湘西州抓住机遇,先行先试,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进湘西州率先实现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湘西州在国家与省的大力支持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迈向小康社会。201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发展家庭农场即现代农业提供了依据,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湘西州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农业是湘西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几年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可促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借助特有的资源优势,是湘西州发展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户在家创业增收的美好愿望。
  一、湘西州发展家庭农场优劣势
  (一)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
  1.物种优势
  生物资源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利于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模式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在管理经营模式上向家庭农场转变。湘西州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经济利用价值高,全州已记录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微管植植树3807种,占全省种数的59%,且药用植物、油脂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淀粉和糖类植物、观赏植物、维生素植物和色素植物等种类繁多。同时,湘西州地区因动植物自然丰富,食物充足,为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占湖南省78%,是“天然植物园”、“天然动物园”、“药物园”。
  2.环境优势
  湘西州开发较晚,农药化肥的使用有限,因此对环境破坏的程度较轻;而且从地理位置上说,湘西州处于雪峰以西,受雪峰山和武夷山两个隆起地段的制约,中低山地占全区70%以上。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具有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无霜期长的特点。地貌、生物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复杂性,导致了境内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土壤类型多样。地域分布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对于农业,特别是对于以产品多样化,经营企业化的家庭农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3.民俗优势
  湘西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229.6万人,占总人口的78.6%,许多少数民族保留着特有的生活方式,民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且毗邻张家界等世界闻名的旅游圣地,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到这里欣赏美景和体验民风民俗。这给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同时随着农家乐、田园观光等活动的兴起,以家庭农场模式经营的观光农场也将成为民俗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民俗优势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产业的兴起,湘西州已发展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知名度食品企业,如酒鬼酒、果王素、边城醋业等等。这些食品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农产品需求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湘西州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上向家庭农场模式转变。
  (二)湘西州发展家庭农场的劣势
  1.区位劣势
  一是湘西州处于湖南西部,远离海洋,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不利与农产品出口;二是远离以大中城市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消费群体;三是远离交通运输主干线,加上地处山区,交通基础建设落后,不利于产品运输和交流;四是虽处于湘、鄂、渝、黔边区,但毗邻的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市场容量极为有限。
  2.人才劣势
  家庭农产对农场主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家庭农场主不仅要有一定的耕作经验,还要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家庭农场主还要像企业家一样及时地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及与农业相关的政策信息。湘西州现阶段来说,农民的文化素质还普遍不高,加上地理位置偏远,大山阻隔,信息流通不畅,很难对新的生产方式和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而且传统的小农思维也无法在生产和经营方式上做出大的改变,更别说大量的创新。
  二、湘西州家庭农场发展模式选择
  (一)家庭农场的典型模式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出现“家庭农场”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是继“包产到户”后中国又一次农村利益格局调整。如今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等地家庭农场已具备一定雏形,而在更早发展家庭农场的外国,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家庭农场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成为农业生产发展主要模式。下表是当今家庭农场发展典型模式。
  (二)湘西家庭农场发展的可行模式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辖吉首、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等八市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处偏僻和历史等因素影响,湘西地区经济非常落后,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和“连片贫困山区”,农业经济占据该地区经济很大的比重,家庭农场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对于促进湘西地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有重大意义。   下页表2是笔者在考察湘西州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提出的可实行模式。下文将集中阐述上述模式在湘西州地区实行的可实行性。
  第一种:纯养殖模式。湘西州境内河流、水库众多,草料资源丰富,传统养殖基础雄厚,具备良好的特色养殖基础,黑猪、大鲵、虾蟹、黄牛等特色养殖收益高且符合市场导向,而且养殖业是当地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此基础上发展纯养殖模式的家庭农场事半功倍。以黄牛为例,湘西黄牛饲养量巨大,当地龙头企业德农牧业公司拥有全省养殖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肉牛繁育基地,由德农牧业牵头,提供资信担保、统一购牛建栏、统一养殖保险、统一养殖标准、统一订单回购以及免费选育配种等设配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养殖黄牛专业户向养殖家庭农场过渡,而生产模式的转变,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和提高农民收益,而德农牧业公司可以由农场收购到品质上乘的产品减少了自己培育所产生的额外成本,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目前湘西州有各类规模可观养殖龙头企业30余家,养殖加工企业1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6家,养殖基地20个,具备饲料生产、肉类加工、流通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完整的产业体系,湘西黄牛、湘西腊肉等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此类模式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第二种:种养结合型,湘西州具有独特的“三带”生态特色资源,微生物发酵、土地富硒、天然亚麻酸三个生态自然带,其中微生物发酵带使得湘西白酒、香醋、酱油、酸菜成为湖南特色产品,而富硒带和亚麻酸带培养和开发出来的食品具备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围绕“三带”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产品,由于环境不可模仿和技术不可替代,会使得该地区生产出的农产品很容易就具备其他地区同类型产品所没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形成产品差异化,打造出名牌产品,占据市场份额。
  第三种:依托特色人文文化的农家乐型。湘西地区具备良好的条件优势,第一,该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奇异的山水风光和神秘的赶尸文化使得湘西州在旅游观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第二,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气候适宜。第三,自然、人文景观奇多,民族文化丰富,该地有30多个少数民族,因为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和地处偏远,使得当地少数民族习俗和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第四,客源市场前景好,该区以张家界为中心,向吉首、凤凰等地区辐射打造旅游网络,成为目前国内新兴的一个旅游点,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第五,国内休闲农业旅游热兴起,受经济飞速发展和健康养生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国内民众现在热衷去旅游地区体验农村文化,从而起到边旅游边锻炼。
  第四种:专业经营型,湘西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较低,得益于此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境内水源、土地等资源污染较少,而在所辖地域内某些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农业发展结构单一、劳动力缺乏,缺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展此类模式家庭农场能较快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带动当地经济腾飞,以猕猴桃为例,永顺松柏、花垣窝勺、凤凰廖家桥、龙山里耶等地建有四大片专业化、规模化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永顺、花垣、凤凰、龙山四县市已经定位成猕猴桃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料和销售的农产品集中产地,而吉首市则成为猕猴桃产品主要研发基地。
  三、湘西州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
  尽管目前湘西州的家庭农场尚处在探索阶段,但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湘西州应立足农业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积极完善家庭农场建设。力争在湖南省作出榜样,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前面对湘西州家庭农场适用模式的分析,现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结合前面分析的湘西州家庭农场发展条件,可以选择参照以色列家庭农场模式。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紧紧抓住湘西州农村扶贫建设的有利时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在现有土地流转制度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要逐步改变目前湘西州土地承包的分散状态,可以通过加紧土地登记工作,摸清湘西州土地基本情况。同时,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奠定良好基础,要积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扩大经营规模,让土地活起来,促进家庭农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湘西州著名“三带”地区为优质富亚麻酸农产品生产打下了基础,如猕猴桃和青椒等农产品。为充分利用资源,处在“三带”区域的农场主可以改造一片土地专门种植富亚麻酸猕猴桃。当然,家庭农场建设在资金方面上就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在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上,湘西州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举措保障家庭农场健康发展。(1)将每年预算内安排800万元家庭农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如湘西州政府对家庭农场新增无性系良种猕猴桃园50亩以上每亩给予100元补助。(2)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分别给予2万、5万、10万元奖励。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产品基地认证的,分别给予奖励2万元、3万元和5万元奖励。(3)每年扶持10个家庭农场开展信息化建设,经验收达标,每个家庭农场给予政府财政补助3 000元。整合方案由湘西州政府牵头制定。
  (三)组建家庭农场协会
  针对湘西州单个家庭农场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力量较为薄弱的现状,可以参照日本家庭农场管理经验,将多个家庭农场组合起来,成立家庭农场协会通过注册登记,重点扶持符合登记条件的家庭农场,以合作经营和共同经营等方式,促进家庭农场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比如湘西州永顺县瑞丰祥现代家庭农场可以和周边农场之间进行优化配置,它们发展特别是在种植、农技、资金信贷、配套设施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同时,支持发展农户间合作型家庭农场,以共同利益为合作基础,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扩大家庭农场规模优势,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作为政府与家庭农场之间的桥梁,政府同时可以赋予农场协会一定职能,并由政府列出专门预算,通过向农场协会提供农技支持、融资信贷、市场信息等服务,提升其自我管理与营运能力。   (四)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结构多样化
  针对湘西州家庭农场主要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的现状,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场主的经营理念,推广新型集约化农业经营结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向农场主介绍诸如“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加大技术支持力度,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多种经营。其次是要加快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农场在现有经营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农场生产的生态效益。最后是要加强引导,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可以以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充分利用湘西州现有山水田园脉络等独特风光,使得家庭农场与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在家庭农场中融入现代时尚、舒适、便利、健康元素,逐步打造集种植、餐饮、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家庭农场。通过以兴办“农家乐”、“休闲农场”的方式,开展多样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当前湘西州对家庭农场的补贴来看,主要是以土地流转补贴和农机补贴为主,对于农技培训、农业保险、生产配套设施这一块的补贴较少,甚至没有。因此湘西州政府应该加大补贴力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在税收政策上,对新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进行税收减免,特别要加大对农副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其政策待遇要与其他经营主体相同。(2)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农业、水利、国土、交通、农技等部门要以家庭农场发展需要为目标,优先安排重点项目,保障农场发展有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3)在奖励政策上,对创办现代家庭农场,可以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设立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基金,对发展速度快,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家庭农场给予重点扶持。每年在各乡镇(街道)开展评比,对发展现代家庭农场成效显著的镇(街道)、村给予适当奖励。
  参考文献:
  [1] 刘鹏.湖南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14,(1).
  [2] 黎东升.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5-8.
  [3] 顾海英.关于上海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3,(12).
  [4] 朱海涛.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5] 屈学书.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Z].2014,(8).
  [6] 李凯.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研究——以信阳市为例[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4:6.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产业对旅游业产生渗透、拓展与深化的作用,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方向转型;旅游业则对文化产业产生支撑、引导、强化的作用,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和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两者通过技术、产品、组织和市场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当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尚停留在自发结合的初级阶段,存在资源依赖型特征明显、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和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需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向更高层面
期刊
摘 要:介绍国际上股票、商品和黄金等金融资产收益与通货膨胀之间费雪关系的研究经验。一般来说,在长期,股票、商品和黄金收益与通货膨胀正相关,纯粹的货币增长不会侵蚀股票等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然而在短期(1年以内),问题则变得非常难解,实证结果往往取决于数据集的特征,比如通胀的度量、时间序列的频度、不同的国家以及使用何种计量方法。  关键词:资产收益;通货膨胀;费雪假说;投资跨度  中图分类号:F830
期刊
摘 要:计划生育作为一项以控制民众自身生育为目标的公共政策,未必能够得到广大基层民众一致认同和拥护。以宿松县的一个国营职工为个案,详细阐述其他为实现超生采取一系列非理性策略的行为动机,而在这场互动中进一步孕育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基层得以继续推行的生存空间和土壤。  关键词:计划生育;基层民众;非理性策略;挑战权威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
期刊
摘 要:中国刑法中收受型受贿罪必须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构成要件。但是由于理论界和司法界对这一构成要件的理解不同,直接影响着对受贿罪的定性。从“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构成要件的困境、取消的意义及取消后处理馈赠与受贿的关系等方面,以个人案例的形式阐述了应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结合司法实践,其客观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加以完善,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利
期刊
摘 要: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现实,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面貌,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经济不可忽略的研究对象。以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为例,可分析以长安为代表的唐代分工与交换的发展状况、货币制度、财产权和契约制度,并可根据基本的经济规律,推断出古代人民勤劳简朴,却难得温饱的经济学原因。  关键词:文学作品;唐诗;社会分工;格雷欣法则;财产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中国国民党史上,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组织。河北省井陉县三青团组织是国民党三青团组织的一个基层组织之一,团员是三青团组织最基本的必要成份,通过井陉县三青团组织团员的来源情况,可以窥见三青团组织在全国各地组建时团员来源状况和团员组成成份,而三青团团员来源和组成成份与后来三青团组织的消失具有重要关系。依据档案书刊资料,主要对河北省井陉县三青团组织团员的来源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包括管理上的不规范、申请贷款难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从调研中发现,专业合作社需要一个平台来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供销社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网络系统,利用这个平台及系统可进入更大的市场。  关键词:云南腾冲;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做法;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人口发展的趋势,这就对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石家庄的实际情况,为促进石家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让广大的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056-02  人口
期刊
摘 要: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鉴于此,利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探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模式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业升级;创新模式;生产性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046-02  一、服务业的创新理论  (一)服务业创新理论研究
期刊
摘 要:以山东省全部规模以上制造业28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山东省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长率。结果表明,1998—2011年间山东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3.3%。山东制造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技术进步的提高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而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