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人口发展的趋势,这就对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石家庄的实际情况,为促进石家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让广大的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056-02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14.8%,其中失独老人、失能老人、留守老人人数众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人口发展的趋势,这就对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老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养老体系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近年来,我省积极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发展、大繁荣,但应当看到,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突出表现为机构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发展不快、居家养老服务普及率不够、养老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对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监管不到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我们下功夫予以解决。针对以上现状,本人对促进石家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让广大的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现有的措施是:委托居住地的劳动保障事务所每年认证一次。这样异地人员的生存信息往往是滞后的,造成养老金、抚恤金的流失。每年一次的认证给居住在异地的人员也添加了无形的负担。
建议: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可以将异地居住的人员的生存信息管理归居住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管理,以传真、电话等形式进行当月通报,养老金及各种费用还保留在原渠道领取。这是一种利用现有工作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发展康复养老服务机构。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预计将从2012年的3 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 750万人。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伤病患者进入养老机构或回归家庭带病养老,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
建议: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疗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向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康复养老机构转型,逐步形成康复养老服务体系。重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康复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提高现有养老机构的康复医疗水平和处理老年人突发性疾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将康复养老机构中的康复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支持、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兴办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老年养护机构,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3.建立失独家庭帮扶制度。据专家预计,2013年中国15~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全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关爱失独家庭,建立帮扶制度,已迫在眉睫。
建议: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失独家庭情况,讲解并协助申请相关帮扶经费;通过社会组织、爱心志愿者结对形式等给予心理疏导。其次,将紧缺的养老资源向失独家庭倾斜,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险制度,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商业保险,让失独者老有所养,没有后顾之忧。
4.建立失能老人服务体系。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建成符合我市市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照料服务事业的发展;尽快开展政府扶持下的长期照料商业保险,探索建立长期照料社会保险;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社会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培育和发展一批护理型养老机构,适应失能老人集中照料的需求变化。
5.创新思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首先是要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和服务中心运行补贴标准,扩大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将低保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及患重病的低收入老年人等列入重点对象,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增加补助额度,更好地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保障和养老困难。其次是要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优先解决本县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有关就业扶持政策。三是要推进老年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掌握老年人基础信息,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服务。以推进居家养老为契机,挨家挨户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的信息资料,逐步建立统一的老年人信息收集、整理、检索平台,为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6.发展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把中介机构“扶”起来。将社会福利中介机构的培育纳入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对社会福利中介机构的养老服务投入。二是把中介机构“管”起来。要建立质量标准,规范服务收费,实行评估审核,完善行业监督信息查询、服务投诉,加强依法监督,强化行业自律,促使中介机构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7.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培养专业人才,是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前提。当前,无论是养老服务机构的专门工作人员,还是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兼职服务人员,真正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并不多,因此养老服务工作也就很难上质量、上水平。要结合养老服务工作长远发展需要,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规划,针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等特点,在我市职业中专设置老年人心理咨询、康复护理、营养膳食等相关专业,力争通过院校培养、在职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养老服务工作者队伍,全方位地提高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同时,根据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社区,开办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家政市场、心理辅导站、文化娱乐场所以及购物、读书、聊天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更加便捷的服务,使社区真正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温馨养老院。[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056-02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14.8%,其中失独老人、失能老人、留守老人人数众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人口发展的趋势,这就对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老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养老体系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近年来,我省积极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发展、大繁荣,但应当看到,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突出表现为机构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发展不快、居家养老服务普及率不够、养老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对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监管不到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我们下功夫予以解决。针对以上现状,本人对促进石家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让广大的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现有的措施是:委托居住地的劳动保障事务所每年认证一次。这样异地人员的生存信息往往是滞后的,造成养老金、抚恤金的流失。每年一次的认证给居住在异地的人员也添加了无形的负担。
建议: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可以将异地居住的人员的生存信息管理归居住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管理,以传真、电话等形式进行当月通报,养老金及各种费用还保留在原渠道领取。这是一种利用现有工作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发展康复养老服务机构。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预计将从2012年的3 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 750万人。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伤病患者进入养老机构或回归家庭带病养老,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
建议: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疗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向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康复养老机构转型,逐步形成康复养老服务体系。重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康复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提高现有养老机构的康复医疗水平和处理老年人突发性疾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将康复养老机构中的康复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支持、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兴办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老年养护机构,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3.建立失独家庭帮扶制度。据专家预计,2013年中国15~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全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关爱失独家庭,建立帮扶制度,已迫在眉睫。
建议: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失独家庭情况,讲解并协助申请相关帮扶经费;通过社会组织、爱心志愿者结对形式等给予心理疏导。其次,将紧缺的养老资源向失独家庭倾斜,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险制度,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商业保险,让失独者老有所养,没有后顾之忧。
4.建立失能老人服务体系。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建成符合我市市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照料服务事业的发展;尽快开展政府扶持下的长期照料商业保险,探索建立长期照料社会保险;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社会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培育和发展一批护理型养老机构,适应失能老人集中照料的需求变化。
5.创新思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首先是要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和服务中心运行补贴标准,扩大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将低保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及患重病的低收入老年人等列入重点对象,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增加补助额度,更好地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保障和养老困难。其次是要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优先解决本县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有关就业扶持政策。三是要推进老年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掌握老年人基础信息,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服务。以推进居家养老为契机,挨家挨户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的信息资料,逐步建立统一的老年人信息收集、整理、检索平台,为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6.发展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把中介机构“扶”起来。将社会福利中介机构的培育纳入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对社会福利中介机构的养老服务投入。二是把中介机构“管”起来。要建立质量标准,规范服务收费,实行评估审核,完善行业监督信息查询、服务投诉,加强依法监督,强化行业自律,促使中介机构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7.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培养专业人才,是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前提。当前,无论是养老服务机构的专门工作人员,还是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兼职服务人员,真正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并不多,因此养老服务工作也就很难上质量、上水平。要结合养老服务工作长远发展需要,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规划,针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等特点,在我市职业中专设置老年人心理咨询、康复护理、营养膳食等相关专业,力争通过院校培养、在职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养老服务工作者队伍,全方位地提高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同时,根据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社区,开办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家政市场、心理辅导站、文化娱乐场所以及购物、读书、聊天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更加便捷的服务,使社区真正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温馨养老院。[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