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早期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早期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依照标准的大鼠CAN模型进行大鼠左肾原位肾移植,供鼠为F344大鼠,受鼠为Lewis大鼠,术后10d切除受鼠自体右肾.供、受鼠对照组分别为单纯右肾切除的F344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时,获取各组大鼠的尿液、外周血和肾组织样本,检测24 h尿蛋白、尿肌酐及血肌酐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VEGF和整合素连接酶(ILK)的表达水平.结果 移植组大鼠在术后4周时肾间质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12周时可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移行与增殖,移植组各时点ILK和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时点的供、受鼠对照组(P<0.05),移植组大鼠VEGF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3 (P<0.05)、0.534(P<0.01)、0.845 (P<0.01)、0.539(P<0.01)、0.506(P<0.01).肾小管间质及肾小动脉中VEGF与ILK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46,P<0.01).结论 VEGF表达上调在大鼠CAN早期病理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移植肾肾小管间质及肾小动脉中VGEF表达上调与ILK的作用机制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2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接受肾移植并长期随访的116例受者.分别于术后0.5、1、3、6、9、12和15个月,用巴氏染色法检测受者尿沉渣Decoy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尿液和外周血BK病毒DNA的载量,并对部分受者进行移植肾组织穿刺活检,以确诊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结果 116例受者中,共发现
由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经历长时间热缺血损伤,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率较高,曾一度摒弃不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等待移植的患者数量迅速增加,等待移植患者的死亡率不断攀升,DCD再度作为扩大标准的供者(ECD)被用于临床.为了减轻热缺血损伤,部分移植中心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对来自DCD的器官进行保护,认为ECMO对保障DCD的移植受者安全有着积极
期刊
为了便于编辑部与读者、作者以及审稿专家联络,本刊编辑部特开通QQ联络方式,QQ号为2215966868,呢称为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欢迎广大读者、作者以及审稿专家和我们联络、沟通,我们承诺工作日永远在线,非工作日可以上线给编辑部留言,有问必复。
期刊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CD39+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接受首次肾移植的受者30例,术后28 d内1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组),16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NR组).所有受者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以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采集受者和志愿者外周血,经密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D4+CD25-反应性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主办,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CUA2012全国泌尿外科肾移植学术会议于2012年8月17-1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武小桐主持,CUA主任委员叶章群、前任主任委员那彦群、顾问孙则禹、副主任委员王建业、秘书陈山、谢立平以及常务委员马潞林、张炜、王东文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
期刊
器官移植中供者来源传播的疾病,一般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来源于供者,通过移植器官传播给受者导致的疾病.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疾病传播都会导致临床上的发病,这取决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致病性和负荷量及受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和易感性.即便是对于器官移植受者这种免疫功能异常的目标人群,易感的情况也并非是经常发生的.受感染的情况很多是由于临床意外发生的,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如紧急切取器官缺乏术前筛查,疾
期刊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移植后细菌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间79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依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CMV感染组(17例)以及无感染的功能稳定组(20例).CMV感染的诊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前后受者外周血CD64指数和T淋巴细
适应状态(accommodation)是指移植受者体内虽然存在抗移植物抗体,但移植物功能仍然正常的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移植肾适应状态被狭义地定义为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移植肾存活.随后,将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对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的抵抗状态也归为适应状态.近年来,其定义扩大为对各种抗移植物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的抵抗状态.研究发现,适应状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移植器官获得了一定的抵抗急性
期刊
对于等待肾移植的患者来说,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意味着移植存在高风险,既往甚至认为患者存在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移植的禁忌证,处理方法有配对交换亲属活体肾移植和等待合适配型的尸体肾移植等.近年来,随着抗体清除技术的进步,对这部分患者采取综合脱敏措施后再行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高危患者的移植成功率.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较成熟的脱敏治疗方案,我院分别在2010年7月和2012年3月
期刊
目的 探讨单中心DCD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总结DCD供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60例DCD和11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DCD 60例,共捐献肾脏118个,实施肾移植112例.14例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2.5%,其中未使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DGF发生率23.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