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想由一个教育事例进入我今天的分享:第一年当班主任,中途接班,为了加强了解,我处处关爱,时时沟通,从生活到学习到交友,自认为我的班主任工作已经很走心、很努力了。但忙碌的我却很茫然和挫败,那样用心的结果为什么却收效甚微?起初,我仅想到了借助科任老师、家长、班委干部他们的力量,直到2010年在一中初中部,我第一次了解到小组自治管理模式时,一下觉得有了方向,我想如果这种模式用好了,那班级管理工作定会轻松很多,所以,从那开始,我就开始了小组自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这里我想首先谈谈我在实践中感受到的小组自治管理的好处:
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中学生处于争强好胜的年华,都非常关心自己小组的荣辱,时刻想着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产生了行动的动力,这比教师千叮咛万嘱咐管用得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2、增强了合作意识,进而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比如每次一下发批改了的试卷,班级小组同学马上会积极展开讨论,互帮互助,每一位组员都会积极参与,因为都想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为组加分,更不想因为自己没有顺利展示而扣组分(对于实验班,要求的是只要给了你讨论时间,如果不能展示是会扣组分的),其实,只要给了他们时间讨论,只要这个题目不是超级难,一般情况不会出现有学生不能顺利展示的情况。
3、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比如班级中的杜同学,家访时,我了解到小学时他在外省读的,由于他小学四年级的一位老师常常对班级同学进行不恰当的教育,导致了孩子特别惧怕老师,不敢和老师说话,甚至吃饭时,对面坐着老师,都会放下筷子不吃饭,那就更别说全班展示了,对于这样一位同学,我先是和他拉近关系,然后我私下与他协商,如果你在两周内,敢于全班展示自己,无论讲对还是讲错,我会给你们组奖励双倍组分,在经过老师同学的特别关心和鼓励下,他不到一周就成功地战胜了自己,获得了全班同学为他送上的热烈地掌声。
4、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和主动约束自我的能力。班级小组自治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实施小组自治管理模式后,我发现之前被同学们认为的一些问题生的确转化很大,他们其实很渴望被认可,更不想让自己成为小组不受欢迎的人。
5.能服务于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比如我的数学教学,我做了一个幸运签,49个孩子49个签,上面标注了几组几号,我的课堂,随机抽取幸运签来进行课堂展示是一种常态,每一位学生每次很期待抽到自己,因为能为组加分,一般情况我不会因为答不上而扣分,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这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所以,科任老师利用好小组管理,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我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一下我的一点做法:
1、分组
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考虑性别、成绩、能力、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的均衡和互补,注意将习惯不是很好的同学尽量分散到各个小组,做好必要的思想工作。小组成员不宜长期不变动,建议2-3个月重新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情况小组成员半学期不变动。另外,班主任要及时把分组名单分发给科任老师,便于大家尽快使用。
2、选聘小组组长
(1)选聘组长的参考标准:
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威信,成绩比较优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组长在组员之间要有模范带头作用,人缘好,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2)组长产生原则:自愿原则、任期制原则。
3、明确事务分工
为增强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每个成员感觉到自己在组内很重要,自觉自愿地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设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考评组长等等,我是这样做的,小组四个同学我先根据成绩对他们进行了编号,1、2、3、4号,班级的事务一人负责一两个方面,如1号负责学习、2号负责清洁、3号负责纪律、4号负责三操及其它事宜,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事情大家做,明白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4、建设小组文化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为了让组内成员尽快融入到新建立的小组,利用班会让他们一起为自己的组取组名,设计组徽,确定组训和竞争宣言,制定个人和小组目标,共同制定好组规,每晚夕会让每个组在全班解读他们的小组文化,另外每个组还要给大家展示一个集体节目,对他们的节目进行评比,这些措施能尽快凝聚人心,激励小组成员,让他们尽快树立团队意识。
5、小组评价
獎惩机制:
为更好的反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及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小组奖惩以及时、客观、公正、激励、团体为原则。
优胜小组评选和奖励办法:
我们班的考核有两个方面,个人操行分和组的操行分考核。学生其实相对更怕扣组分,因为怕连累到其他组员。因此,组内成员自然就形成互相督促、互相鼓励的伙伴关系。所以,整个班的管理其实就紧紧围绕着对组长、对组的管理而展开。如班级座位按组编排、食堂就餐按小组坐,路队按小组排列、清洁卫生按小组打扫、寝室人员按小组分配等,并把这一切事宜纳入小组考核,编排好竞争组,制定好考评机制。这样以来,班主任工作也就相对变得轻松多了。
总之,“小组自治管理”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在促进学生间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想由一个教育事例进入我今天的分享:第一年当班主任,中途接班,为了加强了解,我处处关爱,时时沟通,从生活到学习到交友,自认为我的班主任工作已经很走心、很努力了。但忙碌的我却很茫然和挫败,那样用心的结果为什么却收效甚微?起初,我仅想到了借助科任老师、家长、班委干部他们的力量,直到2010年在一中初中部,我第一次了解到小组自治管理模式时,一下觉得有了方向,我想如果这种模式用好了,那班级管理工作定会轻松很多,所以,从那开始,我就开始了小组自治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这里我想首先谈谈我在实践中感受到的小组自治管理的好处:
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中学生处于争强好胜的年华,都非常关心自己小组的荣辱,时刻想着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产生了行动的动力,这比教师千叮咛万嘱咐管用得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2、增强了合作意识,进而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比如每次一下发批改了的试卷,班级小组同学马上会积极展开讨论,互帮互助,每一位组员都会积极参与,因为都想在接下来的展示环节为组加分,更不想因为自己没有顺利展示而扣组分(对于实验班,要求的是只要给了你讨论时间,如果不能展示是会扣组分的),其实,只要给了他们时间讨论,只要这个题目不是超级难,一般情况不会出现有学生不能顺利展示的情况。
3、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比如班级中的杜同学,家访时,我了解到小学时他在外省读的,由于他小学四年级的一位老师常常对班级同学进行不恰当的教育,导致了孩子特别惧怕老师,不敢和老师说话,甚至吃饭时,对面坐着老师,都会放下筷子不吃饭,那就更别说全班展示了,对于这样一位同学,我先是和他拉近关系,然后我私下与他协商,如果你在两周内,敢于全班展示自己,无论讲对还是讲错,我会给你们组奖励双倍组分,在经过老师同学的特别关心和鼓励下,他不到一周就成功地战胜了自己,获得了全班同学为他送上的热烈地掌声。
4、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和主动约束自我的能力。班级小组自治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实施小组自治管理模式后,我发现之前被同学们认为的一些问题生的确转化很大,他们其实很渴望被认可,更不想让自己成为小组不受欢迎的人。
5.能服务于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比如我的数学教学,我做了一个幸运签,49个孩子49个签,上面标注了几组几号,我的课堂,随机抽取幸运签来进行课堂展示是一种常态,每一位学生每次很期待抽到自己,因为能为组加分,一般情况我不会因为答不上而扣分,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这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所以,科任老师利用好小组管理,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我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一下我的一点做法:
1、分组
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考虑性别、成绩、能力、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的均衡和互补,注意将习惯不是很好的同学尽量分散到各个小组,做好必要的思想工作。小组成员不宜长期不变动,建议2-3个月重新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情况小组成员半学期不变动。另外,班主任要及时把分组名单分发给科任老师,便于大家尽快使用。
2、选聘小组组长
(1)选聘组长的参考标准:
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威信,成绩比较优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组长在组员之间要有模范带头作用,人缘好,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2)组长产生原则:自愿原则、任期制原则。
3、明确事务分工
为增强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每个成员感觉到自己在组内很重要,自觉自愿地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设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考评组长等等,我是这样做的,小组四个同学我先根据成绩对他们进行了编号,1、2、3、4号,班级的事务一人负责一两个方面,如1号负责学习、2号负责清洁、3号负责纪律、4号负责三操及其它事宜,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事情大家做,明白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4、建设小组文化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为了让组内成员尽快融入到新建立的小组,利用班会让他们一起为自己的组取组名,设计组徽,确定组训和竞争宣言,制定个人和小组目标,共同制定好组规,每晚夕会让每个组在全班解读他们的小组文化,另外每个组还要给大家展示一个集体节目,对他们的节目进行评比,这些措施能尽快凝聚人心,激励小组成员,让他们尽快树立团队意识。
5、小组评价
獎惩机制:
为更好的反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及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小组奖惩以及时、客观、公正、激励、团体为原则。
优胜小组评选和奖励办法:
我们班的考核有两个方面,个人操行分和组的操行分考核。学生其实相对更怕扣组分,因为怕连累到其他组员。因此,组内成员自然就形成互相督促、互相鼓励的伙伴关系。所以,整个班的管理其实就紧紧围绕着对组长、对组的管理而展开。如班级座位按组编排、食堂就餐按小组坐,路队按小组排列、清洁卫生按小组打扫、寝室人员按小组分配等,并把这一切事宜纳入小组考核,编排好竞争组,制定好考评机制。这样以来,班主任工作也就相对变得轻松多了。
总之,“小组自治管理”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在促进学生间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