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4%的CPI同比增长,让人惊心于悬在头顶的通涨程度。
国家统计局7月初公布的中国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到6.4%,这是最近三年最高点,让民众一下子沸腾起来。
四个月前的“两会”上,官员们曾胸有成竹地表态“要把2011年的CPI涨幅控制在4%以内”。是控制物价无方,还是政策失效?“破六”是偶然事件,还是另有原委?
被放大的“6.4”
坦率地讲,CPI同比涨幅在年中冲高,甚至达到三年来的峰值,是早有预测的。此次消息披露,无异于是“靴子落地”。要知道,若不是为规避数据泄露风险,国家统计局改变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形式,恐怕“破六”的猜测还会再“悬”一段时间。
CPI“破六”并非意味着在过去的6月份,物价出现了大幅度上涨。因为“同比增长”,比较的是今年6月份和去年6月份物价的关系,并不是和上个月比较。事实上,正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物价上涨造成的“翘尾”,对今年整个上半年的价格指数产生了滞后影响。
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是,今年年初,CPI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
中国版的CPI涵盖了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的262个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其中不同类别的商品在CPI中的比例有所不同。按照现行比例,食品的比重占到了31.79%,居住占17.22%,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仅占5.64%。具体哪类商品占有多少权重,国家统计局“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从今年1月份开始,CPI的权重比例正好经历了一次大调整,居住和医疗产品价格占比有了提高。这两部分支出在经历大涨之后“被”增加权重,放大了“同比增长”的“不可比”性。
食品价格上涨是6月CPI数据超出想象的最大推手,而这其中猪肉是最大的“祸因”。
自4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6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1.4%,同比上涨66.5%。而根据经验,生猪收购价格涨幅达到15个百分点就将拉动CPI上升1个百分点。
CPI见顶,但难大落
相比而言,6月份的CPI环比增长0.3,这才值得我们注意。这个微小的数字,并不意味着近期的物价上涨形势得到了控制。更重要的是,CPI只反映消费价格,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只有转嫁到消费品价格之后,才能体现在CPI中,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从中长期来看,猪肉价格还是摆脱不了“暴涨之后又暴跌”的“过山车”宿命。在较高养殖效益驱动下,农户的“补栏”过程已经开始启动。同时,今年玉米和大豆两大饲料作物增产的可能性较大,成本压力将会得到缓解。由于猪粮价格比已接近四年前的历史高点,猪肉绝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供求两方面的发展都将逐渐有利于猪肉价格企稳回落。
而从去年7月份开始出现的物价上涨,也给今年下半年的CPI同比涨幅减轻了压力:“翘尾”对7 月份CPI的“贡献”相比6 月份会下降约0.41 个百分点,并且在8 月份之后更低。
但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才是真正影响企业成本,从而决定通胀程度的关键因素。
6月底,商务部公布的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中,除了柴油、钢材、铜价格有不到0.5%的下跌,镍有1.5%的下跌外,其他生产资料全线上扬。尤其是尿素、水泥、橡胶这三项工业大宗原料上涨速度最快,尿素同比上涨12.2%,水泥环比上涨7.8%,橡胶环比上涨2.4%。而作为另一大宗原材料的原煤,尽管当月的环比只增0.5%,但各地库存都在减少,西南地区甚至出现了电煤供应紧张。随着用电高峰即将到来,预计后期价格会继续上涨。唯一可以放心的是橡胶。尽管橡胶价格5月份开始连续五周上涨,但由于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加之天然橡胶进入割胶旺季,预计后期将止涨趋稳。
不仅如此,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5月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集体回调令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缓解,这为6月份的CPI起到了减压。但在7月中旬,黄金价格重新回到了历史最高点,石油价格也重新触及百元区间。13日,美联储主席伯兰克暗示,美联储准备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讲话更是为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推波助澜。
这些迹象,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通涨将会在较长时间,甚至在一年多时间里维持,令人无法乐观。
企业成本仍难乐观
通涨保持高位,紧缩政策就难以立刻松手,抑制物价仍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也仍将是控制通涨。如果7 月新增外汇占款较多,存款准备金率则有再次上调的可能,以控制流动性。同时,今年三季度不排除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因此,在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偏紧的状态。
另外,在下半年流动性数量总体稳健偏紧的总基调下,政策当局将协同推出一系列的政策“补丁”:例如以中小企业贷款政策,保障房建设债务融资为代表的差别信贷政策;以支持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建设等投资为代表的专门资金支持等等。
人民币升值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达到6.46:1。从走势上看,人民币继续小幅升值是必然的,而且有升值加速的趋势。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进口成本、扩大进口供给,另一方面将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长,并使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从而在货币价格方面构成了抑制国内价格上涨的因素。
但是,当前刺激和抑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并存,而且以刺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为主。
首先,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减慢增长,尤其是保障房建设将进一步提速,而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的上涨将继续拉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国内资源价格改革也进一步加大社会对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预期,特别是成品油、电力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大。
成本持续增加也推动了下游行业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经过近几年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下游行业企业的承受能力已经基本达到极限,不得不通过提价来转嫁上游产品涨价的负担。特别是在有利于涨价的市场环境出现后,这种转嫁成本增加负担的价格上涨就会产生较大的连锁反应。而劳动力价格和银行利率的提高,也抬升了原材料的出厂价格。
投机资金的炒作也在推动重要生产资料品种价格的剧烈波动。前段时间,原油、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虽然有需求增加因素的影响,但与期货市场的炒作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措施、股票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量的投机资金转向重要生产资料品种的期货市场牟取利润,后期主要生产资料品种中,原油、铜、锌、燃料油的价格都有大幅波动的可能。
在CPI同比增长率已经到顶,可期回落的大背景下,生产资料的上涨可能是下半年的主要看点。
编 辑潘 灯
E-mail:[email protected]
国家统计局7月初公布的中国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达到6.4%,这是最近三年最高点,让民众一下子沸腾起来。
四个月前的“两会”上,官员们曾胸有成竹地表态“要把2011年的CPI涨幅控制在4%以内”。是控制物价无方,还是政策失效?“破六”是偶然事件,还是另有原委?
被放大的“6.4”
坦率地讲,CPI同比涨幅在年中冲高,甚至达到三年来的峰值,是早有预测的。此次消息披露,无异于是“靴子落地”。要知道,若不是为规避数据泄露风险,国家统计局改变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形式,恐怕“破六”的猜测还会再“悬”一段时间。
CPI“破六”并非意味着在过去的6月份,物价出现了大幅度上涨。因为“同比增长”,比较的是今年6月份和去年6月份物价的关系,并不是和上个月比较。事实上,正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物价上涨造成的“翘尾”,对今年整个上半年的价格指数产生了滞后影响。
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是,今年年初,CPI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
中国版的CPI涵盖了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的262个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其中不同类别的商品在CPI中的比例有所不同。按照现行比例,食品的比重占到了31.79%,居住占17.22%,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仅占5.64%。具体哪类商品占有多少权重,国家统计局“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从今年1月份开始,CPI的权重比例正好经历了一次大调整,居住和医疗产品价格占比有了提高。这两部分支出在经历大涨之后“被”增加权重,放大了“同比增长”的“不可比”性。
食品价格上涨是6月CPI数据超出想象的最大推手,而这其中猪肉是最大的“祸因”。
自4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6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1.4%,同比上涨66.5%。而根据经验,生猪收购价格涨幅达到15个百分点就将拉动CPI上升1个百分点。
CPI见顶,但难大落
相比而言,6月份的CPI环比增长0.3,这才值得我们注意。这个微小的数字,并不意味着近期的物价上涨形势得到了控制。更重要的是,CPI只反映消费价格,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只有转嫁到消费品价格之后,才能体现在CPI中,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从中长期来看,猪肉价格还是摆脱不了“暴涨之后又暴跌”的“过山车”宿命。在较高养殖效益驱动下,农户的“补栏”过程已经开始启动。同时,今年玉米和大豆两大饲料作物增产的可能性较大,成本压力将会得到缓解。由于猪粮价格比已接近四年前的历史高点,猪肉绝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供求两方面的发展都将逐渐有利于猪肉价格企稳回落。
而从去年7月份开始出现的物价上涨,也给今年下半年的CPI同比涨幅减轻了压力:“翘尾”对7 月份CPI的“贡献”相比6 月份会下降约0.41 个百分点,并且在8 月份之后更低。
但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才是真正影响企业成本,从而决定通胀程度的关键因素。
6月底,商务部公布的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中,除了柴油、钢材、铜价格有不到0.5%的下跌,镍有1.5%的下跌外,其他生产资料全线上扬。尤其是尿素、水泥、橡胶这三项工业大宗原料上涨速度最快,尿素同比上涨12.2%,水泥环比上涨7.8%,橡胶环比上涨2.4%。而作为另一大宗原材料的原煤,尽管当月的环比只增0.5%,但各地库存都在减少,西南地区甚至出现了电煤供应紧张。随着用电高峰即将到来,预计后期价格会继续上涨。唯一可以放心的是橡胶。尽管橡胶价格5月份开始连续五周上涨,但由于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加之天然橡胶进入割胶旺季,预计后期将止涨趋稳。
不仅如此,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5月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集体回调令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缓解,这为6月份的CPI起到了减压。但在7月中旬,黄金价格重新回到了历史最高点,石油价格也重新触及百元区间。13日,美联储主席伯兰克暗示,美联储准备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讲话更是为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推波助澜。
这些迹象,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通涨将会在较长时间,甚至在一年多时间里维持,令人无法乐观。
企业成本仍难乐观
通涨保持高位,紧缩政策就难以立刻松手,抑制物价仍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也仍将是控制通涨。如果7 月新增外汇占款较多,存款准备金率则有再次上调的可能,以控制流动性。同时,今年三季度不排除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因此,在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偏紧的状态。
另外,在下半年流动性数量总体稳健偏紧的总基调下,政策当局将协同推出一系列的政策“补丁”:例如以中小企业贷款政策,保障房建设债务融资为代表的差别信贷政策;以支持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建设等投资为代表的专门资金支持等等。
人民币升值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达到6.46:1。从走势上看,人民币继续小幅升值是必然的,而且有升值加速的趋势。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进口成本、扩大进口供给,另一方面将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长,并使人民币的购买力提高,从而在货币价格方面构成了抑制国内价格上涨的因素。
但是,当前刺激和抑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并存,而且以刺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为主。
首先,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减慢增长,尤其是保障房建设将进一步提速,而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的上涨将继续拉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国内资源价格改革也进一步加大社会对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预期,特别是成品油、电力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大。
成本持续增加也推动了下游行业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经过近几年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下游行业企业的承受能力已经基本达到极限,不得不通过提价来转嫁上游产品涨价的负担。特别是在有利于涨价的市场环境出现后,这种转嫁成本增加负担的价格上涨就会产生较大的连锁反应。而劳动力价格和银行利率的提高,也抬升了原材料的出厂价格。
投机资金的炒作也在推动重要生产资料品种价格的剧烈波动。前段时间,原油、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虽然有需求增加因素的影响,但与期货市场的炒作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措施、股票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量的投机资金转向重要生产资料品种的期货市场牟取利润,后期主要生产资料品种中,原油、铜、锌、燃料油的价格都有大幅波动的可能。
在CPI同比增长率已经到顶,可期回落的大背景下,生产资料的上涨可能是下半年的主要看点。
编 辑潘 灯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