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课堂教学的预设,其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且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容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课堂教学生成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首先,课前精心预设应留有生成空间,要追求开放化和集约化。从教学的全局来看,预设只能是一个教学的准备,真正的有效教学是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的。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其次,课中要及时调控预设。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灵活应对,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如能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在课堂前,科学预设、深思熟虑,课堂中抓住机会、展开生成,那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了。
一、充分预设,精彩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精心预设可以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和有效。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见课堂上一切的动态生成情况,但是,生成的基点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备课时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真实的学习水平,思考学生的认识和想法可能是从何而来的,预想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进行有的放矢的预设,方能衍生出动态生成点。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高效教学。
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从而作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水平的预设。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现滞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感,实现最佳的呈现方式。
学情是进行教学预设首要考虑的前提,老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保证科学预设。教学设计时,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专栏一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不至于手足无措,即使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二、调剂预设,高效生成
叶澜教授对动态生成做过精辟的诠释,“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生成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圈圈之中。调节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并非是教案有没有“进行到底”。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有时这种研究、探索正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根源”。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出现了,我们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案,把握教学过程的轻重缓急,以“三维”目标为指引,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用好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获取一个个可喜的“意外”,让课堂焕发“动态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剂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课堂教学,卸下包袱,采取积极的态度,调剂预设,迎来未曾预约的生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敢于跳出预设的教学思路,动态生成新的教学亮点,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
总之,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堂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三、创新预设,鼓励生成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学中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教学过程不是执行教案,而是对教案的再创造,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基础之上的新生成。
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精致得如同景德镇的瓷器,如同无暇的碧玉,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的偏差,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瑕疵,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已。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教学设计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牢笼”,成为牵制教师、学生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完全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根据学情创新预设鼓励新的生成。
新课程的预设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的对话,需要不断创新,唯有如此,课堂才能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
四、放弃预设 创造生成
在当前的课堂里,我们所遇到的更多的是“意外生成”,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诚然,教学准备要充分,要尽可能避免出现意外。但真正出现了意外,还是应该尊重事实,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教学出现意外的尴尬时,教师应立足发展,放眼学生,放弃原有预设,创造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高超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技巧,更有一种自我否定精神。由于预设不合理而产生的课堂上的尴尬,实际上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及时的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给予正确的、恰当的引导,也可以让他们在探讨、尝试中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在新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总之,作为一名智慧型教师,要能够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信息,随机应变,随势引导,科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步骤,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教学生成更多的精彩。
一、充分预设,精彩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只有充分的预计,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精心预设可以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和有效。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见课堂上一切的动态生成情况,但是,生成的基点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备课时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真实的学习水平,思考学生的认识和想法可能是从何而来的,预想学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进行有的放矢的预设,方能衍生出动态生成点。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高效教学。
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从而作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水平的预设。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现滞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感,实现最佳的呈现方式。
学情是进行教学预设首要考虑的前提,老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保证科学预设。教学设计时,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专栏一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不至于手足无措,即使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二、调剂预设,高效生成
叶澜教授对动态生成做过精辟的诠释,“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生成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圈圈之中。调节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并非是教案有没有“进行到底”。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有时这种研究、探索正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根源”。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出现了,我们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案,把握教学过程的轻重缓急,以“三维”目标为指引,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用好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获取一个个可喜的“意外”,让课堂焕发“动态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剂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课堂教学,卸下包袱,采取积极的态度,调剂预设,迎来未曾预约的生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敢于跳出预设的教学思路,动态生成新的教学亮点,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
总之,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堂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三、创新预设,鼓励生成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学中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教学过程不是执行教案,而是对教案的再创造,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基础之上的新生成。
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精致得如同景德镇的瓷器,如同无暇的碧玉,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的偏差,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瑕疵,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已。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教学设计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牢笼”,成为牵制教师、学生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完全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根据学情创新预设鼓励新的生成。
新课程的预设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的对话,需要不断创新,唯有如此,课堂才能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
四、放弃预设 创造生成
在当前的课堂里,我们所遇到的更多的是“意外生成”,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诚然,教学准备要充分,要尽可能避免出现意外。但真正出现了意外,还是应该尊重事实,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教学出现意外的尴尬时,教师应立足发展,放眼学生,放弃原有预设,创造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高超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技巧,更有一种自我否定精神。由于预设不合理而产生的课堂上的尴尬,实际上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及时的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给予正确的、恰当的引导,也可以让他们在探讨、尝试中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在新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总之,作为一名智慧型教师,要能够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信息,随机应变,随势引导,科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步骤,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教学生成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