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十余年的大学梦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30岁的我以一个孩子父亲的身份,与全国几百万考生一起,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这距离我准备参加1966年高考,已经11年了。
  11年前,即将高中毕业的我,满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积极复习,准备迎接全国高考。那时,我在大别山鄂豫皖交界处的一个山区小县城——商城读高中。学校不大,三个毕业班,加起来不到90人,但那是全县唯一一所高中,是我们的“最高学府”。能到这里读书的学生,都是全县的学习尖子。刚刚入校,校长就在大会上鼓励我们:要为商城高中争光!未来的大学生,就在你们这些人里产生!到了高中三年级时,学校将最好的任课老师、最好的班主任都放在毕业班。同学们怀揣大学梦,刻苦学习,希望能考进一所理想的高等学府。
  1966年6月,距全国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同学们已经进入“临战状态”。学校开会,言必称為国争光、为校争光;走廊里贴满励志标语;同学们争分夺秒,暗中攒足劲儿要大显身手。
  那时,我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常常考满分。老师经常鼓励我:考不上清华、北大,至少也要到上海交大、北京理工这类大学。
  然而,6月13日,县委忽然派来工作组,召开由全校师生参加的动员大会,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工作组要求学校先停课,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特别强调反对只专不红的办学路线,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又红又专的时代楷模,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深入开展“文化大革命”奠定基础。
  由于当时并未明确高考是否如期进行,因此我们毕业班的复习丝毫没有放松。学校根据同学们的成绩组织辅导小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还将阅览室、图书馆及学生餐厅腾出来,为毕业班同学的复习创造条件。工作组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学校安排的毕业班复习,但要求必须保证开会学习时间。我们心里不敢公开反对,但私底下都想方设法与工作组“打游击”。
  有一天,学校组织我们毕业班开会学文件,我和另一位同学打算溜到外面复习,结果看见大门有人把守,急中生智,我们爬上学校高高的围墙,翻到后面邻山的红麻地里,躲在那里复习了一整天。这一天又闷又热,出汗出到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中午我们不敢出去找饭吃,合伙吃了一个早饭省下的馒头。
  该来的终归躲不过,7月6日清晨,学校大喇叭里播出了“推迟196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消息,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三年的努力在最后时刻化为泡影!刚开始时,我们还自欺欺人地怀疑消息的准确性,证实确有此事后,老师安慰我们:是“推迟”,不是“停止”,复习不要放松。我们抱着幻想,一刻也不敢丢下书本。但到年底,北京的学生陆续来校串连,一个又一个造反派组织粉墨登场,学校全面停课,教室内外贴满大字报,校长和老师成了被批斗对象,恢复高考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1968年冬天,正是“文革”轰轰烈烈开展之时,我随全县第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县城北边的河凤桥乡刘围孜生产队插队。虽然到农村当了农民,一年四季“战天斗地”,但我们这一批“老三届”高中生始终没有放弃大学梦。
  1971年,全国高校终于恢复招生,青年队的同学个个跃跃欲试,谁都想趁机跳出“农门”,去大城市读书。我心想,自己是66届高中生,青年队里没几个同届的,如果拼成绩,上学应当有把握。与我要好的同学说我有希望,甚至私下向我表示祝贺。后来才知道,这时的高校招生不需要考试,而是由贫下中农“推荐”。我的家庭出身是地主,父亲又是右派,只能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身份报名。
  虽然政策上对“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一视同仁,但后来我还是名落孙山。一打听才知道,所谓“一视同仁”不过是一个幌子,就算真有“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招录,也只是一个点缀而已。这年,青年队里与我一起下放来的低年级高中同学中,有两三个人上了大学,而我这个66届的高中生却无缘读书。形势如此,无可奈何!
  后来,青年队的同学们或是去读书,或是去当兵,或是被招工,陆续都离开了。再后来,包括我在内,只剩下三个同学。另外两人和我一样,家庭出身都不好。直到1972年底,河南舞阳钢厂招工,经过争取,我才得以离开下放五年的农村。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炼钢工人,在熊熊的炉火面前,大学梦就像投进炉中的焦炭,化作缕缕轻烟。我娶妻生女,一心考虑如何努力工作,怎么与远在家乡的妻女早日团圆……
  1977年8月,家在北京的工友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们,邓小平又出山了,今年有可能恢复高考。当时,我刚刚被调到工厂子弟中学教初中物理,虽然恢复高考的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在我心里,大学梦已像初春的草芽,渐渐萌发。与此同时,我也十分担心:像我这样已经30岁、结婚成家的人是否还有资格参加高考?
  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其中特别提到,要注意招收1966、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婚否不限。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由于时间仓促,前后只有一个月,我只是简单看了看资料,就于12月8日,与一批比我年龄小十几岁的年轻人一起走进了考场。
  考场就在我任教的子弟中学。虽然已经很熟悉学校的环境了,但那天我还是起了个大早,担心会出什么差错。当我带着文具盒走进学校大门时,看门大爷热心地问:“你今天是来监考吧?”我没敢告诉他我也是来参加高考的,害怕万一落选,在学校里传开,在学生面前影响不好。
  这次考试我报的是理工科,考试科目是语文、政治、数学和理化,外语只是测验,不计入总分。11年前,我的数理化在班里总是前几名,虽然十来年没有再摸过高中课本,但我在农村担任过半年的初中物理教师,又在工厂子弟学校里教了半年书,早已遗忘的知识多少又捡回一些。我的语文、政治考得一般,但我感觉数理化不会差到哪儿去。
  考完试后,刚好学校放寒假,我就回到几百里外的家乡商城,与母亲、在县医院工作的妻子,还有不足一岁的女儿团聚。假期还没有过完,厂里教育处打来长途电话,说我过了高考分数线,已经初选上,通知我赶快回厂里参加体检。
  体检的过程并不顺利,也许是由于心情激动,加上长途跋涉,我的血压总是超标。给我量血压的是位女医生,她大约看我脸色赤红,便在一边不断地安慰我:不要紧张,不要紧张!可是,她越安慰,我心里越着急,担心身体过不了关,影响上大学。后来还是女医生手下留情,给了个合格。
  很快,我任教的子弟中学开学了,高考的最终结果却迟迟没有传来,我又回到学校代课。同事们都认为我这位“老三届”的高中生一定没有问题,分配课程时叫我不要再代课了。我却担心录取过程中有变数,一再坚持继续代课,校长最终同意了,但不让我代主课,因为他担心我随时可能离开学校。岂知到了1978年3月,厂里与我一起参加体检的几位初中毕业的年轻人先后接到录取通知书,而我望穿秋水,也没得到任何录取消息。后来才知道,这年省招生办规定,凡年龄超过25周岁的考生,要比别人高出100分才能录取。
  得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十分懊丧。之前,挑灯夜战,本来有把握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结果因为一场“文革”,大学梦断;下乡期间,因家庭出身问题,屡屡丧失求学机会;粉碎“四人帮”后,终于有机会重圆大学梦,也达到了大学录取分数线,结果又因为年龄问题名落孙山。学校同事看我情绪低落,纷纷过来劝我,说还有几个月又要高考了,不如再试一试。
  我想,再试一次吧!如果仍旧时运不济,我就“认命”了。1978年6月,我又参加了全国高考。结果出来后,毫无悬念地过了分数线,还高出几十分。汲取上次教训,填报志愿时,我没有选择全国重点院校,而是报了家乡新开办的一所师范学院——河南信阳师范学院。
  1978年9月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走进了信阳师院数学系。31岁的我,带着妻子和女儿的希望,带着始终不渝的梦想,重新回到明亮的教室。同桌是一个比我小十几岁的年轻人,看着他嘴唇上毛茸茸的胡子,我仿佛看见了12年前的我……(编辑 叶松)
  作者:信阳市政府机关党委原副书记
其他文献
西安高新区开工典礼上,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发表讲话(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档案室提供)  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改革开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陕西西安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综合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成为西安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西安乃至陕西全省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窗口之一。20世纪
一支“学生军”  在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影响下,面对七七事变日军的挑衅和侵略,流亡在北平的东北大学生、抗日义勇军成员和北平各界救亡人士,奋而起事。1937年7月22日,原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高鹏、纪亭榭等在北平昌平白羊城村关帝庙前宣布成立国民抗日军,在北平郊区点燃了抗日的烽火。  1937年8月22日夜,国民抗日军化装为日军,智取了德胜门外的第二监狱,缴获步枪百余支、轻机枪3挺,营救了600
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这一天,我们看到了一场展国力、扬军威的阅兵式,让人十分感动,顿生无限感慨。  记得我还是少先队员的时候,就目睹了浴血奋战、为共和国流血流汗、身经百战的革命前辈接受毛主席检阅前的艰苦训练过程,同时也分享了他们走过天安门时的巨大欢乐和喜悦。  提到这段难忘的经历,要从我父亲刘子云说起。我的父亲刘子云(1914—1992)开国少将,江西永新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
顶风冒雪归还商铺老板银元  1929年2月9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来到江西瑞金大柏圩,住在王家祠。当晚,毛泽东和朱德正在油灯下研究作战计划,一名战士进来报告说,有几位商人送来一包东西,留下一张纸条就走了。毛泽东和朱德打开一看,竟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元,纸条上写着:“红军长官尊启:贵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胜惶恐,为表薄意,敝商号特奉上银元四百五,敬恳收下,勿辞……”落款是大柏圩小商号郑某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40余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口的发展方式和轨迹。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而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方略,对于修正人口总体失衡,并保持人口总体长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在宏观上,通过生育政策调节国家人口发展的速度、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流动迁移等,促进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适应;在微观上,通过调节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改变延续几
谢子长重病在身,还时刻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甚至连群众的婚姻事情也放在心上。枣树坪村的佘大婶,因生活所迫,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一个姓刘的富农当儿媳。当时陕北,一些封建思想严重的家庭还以脚小为美,缠小脚。佘大婶家是穷人,女孩从小得干活,就没有缠脚,到婆家后婆婆强制给儿媳缠脚,结果脚受了伤、化了脓,走不成路,只好爬行。这个年轻姑娘不堪折磨,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天,她的哥哥和谢子长谈话时,顺便说到了这个情况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引起中国人的关注和兴趣。1920年10月16日,青年瞿秋白与俞颂华、李宗武应《晨报》报馆和上海《时事新报》报馆的聘请,由北京启程赴苏俄考察。瞿秋白在后来发给《晨报》的文章里自称“东方稚儿”,“带着热烈的希望,脆薄的魄力,受一切种种新影新响”,考察、记述了苏俄革命的“史诗”,并表示这是他“心弦上乐谱的记录”。“东方稚儿”的这次远行,对他的影响至为深远,正
90多年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此时,我的父亲袁国平刚从北伐战争的硝烟中走出,又在党的领导下,将枪口对准蒋介石、汪精卫,在南昌起义的战场上留下了坚定而清晰的脚印。  1927年5月19日,叶挺率部击溃夏斗寅叛乱后,武汉并不平静,风声日益吃紧。武汉国民政府接二连三地发布解散工农组织、取缔工农运动的法令。已被赶
1963年底1964年初,蒋介石与日本池田内阁因为中日贸易和周鸿庆事件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在美国斡旋之下,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向蒋介石递交“吉田书简”,双方关系“恢复正常”。虽然此后日本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双方仍然同床异梦,互相之间的“外交关系”还苟延残喘了几年。但是,几乎在蒋介石与池田勇人较劲的同一时期,台湾国民党当局在西欧的“外交战线”亦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埃德加·富尔使华,中法建交谈判悄悄进行
1949年上海战役时,我和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安局的一些同事南下,参与了接管國民党上海市警察局的工作。虽然60多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形仍不时浮现在眼前。    从济南出发    1949年5月初,中共华东局决定:从济南市公安局抽调干部南下,去接管上海的國民党警察局。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在中共济南特别市市委常委兼公安局局长李士英同志指导下,济南市公安局一科科长张文炳和一科有关同志积极着手做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