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工作、生活出色靠用心
庄子《养生主》中那位庖丁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把刀啊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磨的一样。其他厨夫呢?“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这差距实在太大了。一般的厨夫一个月要换一把刀,即使手段高明的厨夫呢,一年也要更换一把刀。原因何在?“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因为我是用心神去和牛体接触,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感官的作用停止了,全靠心神的活动。
庖丁,他的技艺之所以出类拔萃,非同凡响,而且令人惊讶和难忘,是因为他在做事的时候,一直在用心,一直在钻研,一直在一心一意、凝精聚神地思考。所以,他既能看到牛的整体结构,也能看到这些结构中的细枝末节,最终才能做到切中肯綮,游刃有余。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并不是反对知识和技能,而是希望人在到达某一水平时,能超越知识。
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那中见木不见林,或者见林不见木的做法都是有缺陷的。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到这个整体的各个局部,那样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到节节课有重点,学生易于掌握。这些都需要用心积累、钻研。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做到用心积累。我认为,语文的用心积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文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篇章的积累。这是语文中的显性积累,比如,字词的书写,诗文的背诵等。怎么去积累呢?我的想法是化整为零。每天让学生积累五个字音、五个字形和五个成语,把自己易读错的整理在错题本上,晨读课上再让学生读。这样既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法和写法,又扩大了词汇量。或者每天让学生课前讲一句格言、一首诗。
其次,语文学习方法与能力的积累。这是语文中的隐性积累。将语文积累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和其他学习领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累。这也是语文中的隐性积累。阅读中的情感的体验最初只是表层的,随着体验的积累,感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丰富。积累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工作中要有好的方法
庄子《人间世》有这样三段话“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你没有看见那只螳螂吗?奋力举起它的臂膀,来阻挡车轮,却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能胜任。这是由于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了!小心呀,谨慎呀!你没有看见那养老虎的人吗?不敢用活的动物给老虎,怕它咬死活的动物,激起它残杀的本性;不敢拿完整的动物给老虎,怕它撕裂时,激起它残杀的天性。养虎的人,摸准老虎饥饿的时刻,顺着它的性子。因此,虎与人不同类,但是它却向养它的人献媚,就是顺着它的性子。虎之所以吃人,是因为触犯了它的性子。你没看见那爱马的人吗?用很漂亮的竹筐去接马粪,用珍贵的盛水器去接马尿。偶尔有蚊虫咬马,如果是出其不意地给它扑打,马就会惊恐,咬断口勒,把头上的笼头,胸上的肚带,一齐毁坏。本意是出于爱马,反而造成损失,能不谨慎吗?”
庄子在《人间世》中运用三个形象的例子充分说明:我们虽然有一片好意,想劝人向善,但是所用的方法不对,常会招来意想不到的危机。
的确很有辩证色彩。这也不禁让我联想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以下的能力:
(一)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读起来,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二)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科目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三)要有过硬的背功。
(四)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艺方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来教育学生。因为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庄子书中的技艺方法能给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得到一些启示。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覆盖面广。所以语文教师应成为一个“杂”家。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兴趣,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庄子《养生主》中那位庖丁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把刀啊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磨的一样。其他厨夫呢?“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这差距实在太大了。一般的厨夫一个月要换一把刀,即使手段高明的厨夫呢,一年也要更换一把刀。原因何在?“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因为我是用心神去和牛体接触,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感官的作用停止了,全靠心神的活动。
庖丁,他的技艺之所以出类拔萃,非同凡响,而且令人惊讶和难忘,是因为他在做事的时候,一直在用心,一直在钻研,一直在一心一意、凝精聚神地思考。所以,他既能看到牛的整体结构,也能看到这些结构中的细枝末节,最终才能做到切中肯綮,游刃有余。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并不是反对知识和技能,而是希望人在到达某一水平时,能超越知识。
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那中见木不见林,或者见林不见木的做法都是有缺陷的。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到这个整体的各个局部,那样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到节节课有重点,学生易于掌握。这些都需要用心积累、钻研。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做到用心积累。我认为,语文的用心积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文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篇章的积累。这是语文中的显性积累,比如,字词的书写,诗文的背诵等。怎么去积累呢?我的想法是化整为零。每天让学生积累五个字音、五个字形和五个成语,把自己易读错的整理在错题本上,晨读课上再让学生读。这样既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法和写法,又扩大了词汇量。或者每天让学生课前讲一句格言、一首诗。
其次,语文学习方法与能力的积累。这是语文中的隐性积累。将语文积累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语文学习和其他学习领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累。这也是语文中的隐性积累。阅读中的情感的体验最初只是表层的,随着体验的积累,感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丰富。积累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工作中要有好的方法
庄子《人间世》有这样三段话“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你没有看见那只螳螂吗?奋力举起它的臂膀,来阻挡车轮,却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能胜任。这是由于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了!小心呀,谨慎呀!你没有看见那养老虎的人吗?不敢用活的动物给老虎,怕它咬死活的动物,激起它残杀的本性;不敢拿完整的动物给老虎,怕它撕裂时,激起它残杀的天性。养虎的人,摸准老虎饥饿的时刻,顺着它的性子。因此,虎与人不同类,但是它却向养它的人献媚,就是顺着它的性子。虎之所以吃人,是因为触犯了它的性子。你没看见那爱马的人吗?用很漂亮的竹筐去接马粪,用珍贵的盛水器去接马尿。偶尔有蚊虫咬马,如果是出其不意地给它扑打,马就会惊恐,咬断口勒,把头上的笼头,胸上的肚带,一齐毁坏。本意是出于爱马,反而造成损失,能不谨慎吗?”
庄子在《人间世》中运用三个形象的例子充分说明:我们虽然有一片好意,想劝人向善,但是所用的方法不对,常会招来意想不到的危机。
的确很有辩证色彩。这也不禁让我联想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以下的能力:
(一)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读起来,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二)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科目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三)要有过硬的背功。
(四)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艺方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来教育学生。因为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庄子书中的技艺方法能给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得到一些启示。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各门学科中,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覆盖面广。所以语文教师应成为一个“杂”家。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兴趣,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