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危机时代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选择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l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危机时代,我国出口导向战略已不可持续,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破解内外困局、带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以1998—2007年辽宁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领域,提出基于财政政策扩大辽宁内需的思路。
   关键词:后危机时期 扩大内需 财政政策 辽宁
  
   在后危机时代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建立在内需拉动的基础上。然而世界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多不稳固、不确定的因素,通过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在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政策拉动内需的理论与实践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了总供给与总需求不能保持平衡,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为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其主要手段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预算政策。经济学家汉森也提出,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少通货紧缩等不利因素,政府应该想方设法增加公共投资需求,增加财政支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增加。英国经济学家雷诺也提出了“机能财政论”主张,他特别提出财政支出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政策工具,特别是在通货紧缩时期。
   综合几个宏观流派的理论,其共同点都强调利用政府财政行为来实现宏观经济短期内的迅速恢复,提出了运用几大主要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举债、税收等创造有效需求。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财政政策是政府克服经济衰退,启动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1998年以来财政政策在我国一直是促进内需拉动,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反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1998—2004年,我国连续6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效果被证明总体是明显的。刘汉屏(2002)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扩大投资、刺激消费、鼓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彬联(2009)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实现了民间投资1999—2007年间年均19.5%的高速增长,有效地遏制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颓势。
   二、扩大内需是危机时代辽宁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一)投资仍然是辽宁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之一,投资在促进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8—2007年,辽宁GDP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投资的增长。投资贡献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投资贡献率从30%上升至73.6%,从拉动经济2.5个百分点上升至10.7个百分点。而消费贡献率却呈下降趋势,1998—2007年,消费贡献率从54.5%下降至27.6%,拉动经济4.5个百分点上升至4.9个百分点。
   从拉动增长的百分比看,辽宁经济处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保持适度投资规模是促进辽宁经济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辽宁经济结构的特点,后危机时代,辽宁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的格局不会有太大改变,投资仍是辽宁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二五”期间,配合国家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辽宁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住房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形成巨大需求。此外,民生领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为拓展辽宁国内投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扩大消费需求是保持辽宁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最终保障
   消费需求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学上,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最终消费疲软乏力,即使有再多的投资也发挥不了作用。没有消费对投资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或者说生产型投资脱离了市场消费的需求,经济运行必然处于停滞状态,
   目前,消费在我国GDP中仅占40%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则达到70%左右,1998年以来,辽宁的最终平均消费率仅51.21%,且呈持续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54.82%下降至2007年的41.58%,下降了13.2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由1998年的40.67%下降至2007年的31.05%,下降了9.62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农村居民消费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11.91%下降到2007年5.78%,下降了6.13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消费率从1998年28.76%下降至2007年的25.27%,下降了3.49个百分点。
   辽宁居民消费率下降主要是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所致,反过来看辽宁省的消费潜力空间巨大,如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政府消费潜力均较大,只要政策导向正确,措施得当,城乡居民消费将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这将成为促进辽宁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力和最终保障。
   三、“后危机时代”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选择
   (一)稳定投资增长速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加大预算内辽宁基本建设支出。结合辽宁实际情况,突出支出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投资主要向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公路铁路等城乡基础设施和企业技术改造等重要领域倾斜,并进一步发挥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融资平台作用,提升重点项目融资能力,同时借助金融杠杆,着力打造省级综合融资平台,稳定辽宁投资增长速度。
   二是加强城乡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健全辽宁省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撑,增强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预期。尤其在目前高房价的市场格局下,要配合国家政策,加强地方财政支出力度,搞好居民保障房建设投入,其中包括对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切实缓解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对辽宁省居民消费需求的巨大抑制,充分发挥辽宁省财政投资对有效启动投资与消费的双重作用。
   三是增加财政对“三农”支出,激发农村消费能力。要完善并认真落实辽宁省的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支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着力支持完善农村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稳定消费预期
   一是努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建立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制度。具体要运用财政和税收手段要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控,对于低收入群体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对于高收入群体,税收要发挥横向、纵向公平原则,加强税收征管。此外,全面建立农村、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是完善各类保险,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尽快做到全民覆盖,并适时提高各类社会保险的给付标准,保障各种情况下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
   三是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公平规范的初次分配秩序。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占我国GDP比重,巩固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推进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设。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节管理;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国家公职人员收入。
   (三)财政投向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财政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保证每年的财政预算中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性经常收入的增幅,同时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此外,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二是财政要向“低碳经济”发展领域倾斜,缓解辽宁经济增长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通过财政补贴、贴息、金融信贷优惠等办法,重视扶持辽宁节能降耗的重大企业项目。
   三是增加对现代服务业投入,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积极落实国家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辽宁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最终为全省经济一、二次产业的产业发展赢得巨大潜力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①池玉波. 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更加有效[J].财政与税收,2009(2)
   ②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9中国财政发展报告——全球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M].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2009:276—329
   ③辽宁统计局. 辽宁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④刘汉屏. 时策聚焦——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可持续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2002
   ⑤许生. 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研究[J]. 财税研究,2009年(1):14—17
   (侯荣娜,1982年生,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财政税务)
其他文献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要求,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9年全国重点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状况和物流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1188家企业资料,有效报表1117家,报表有效率94%。其中,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672家,占60%,物流企业445家,占40%。  调查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144
期刊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难点在欠发达地区。为了解欠发达革命老区统筹城乡的进展和问题,定点观察“十一五”以来县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国家发改委宏观院调研组于2010年9月26—28日前往河北易县,分别到县政府有关部门以及2006年考察过的4个村①(桥头乡中山南村、城西镇后部村、流井乡全山村、白马乡北白马村)调研,并与当地农民进行座谈。  一、“十一五”易县城乡经济社会的主要变化
期刊
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尤其是特大干旱、低温寒潮、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困难。但依然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实现了中央要求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各项任务。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两会期间,记
期刊
(一)  2010年行将结束之际,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国新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国新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央企业内部从事重组和资产整合,主要包括:持有进入国新公司的中央企业的国有产权并履行出资人职责,配合中央企业整合存续企业资产和非主业资产。国新公司是继国开投、诚通之后国资委旗下第三个用于实施央企兼并重组的整合平台。  应该说,于“十二五”开局之时正式起航的国新公司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既针对国资委旗
期刊
2010年10月18—26日,由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中心组织的国家“十二五”服务外包产业规划起草组,先后对合肥、武汉、西安、重庆、成都5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进行调研。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生态宜居条件明显改善,人才聚集效应不断增强,要素成本较东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产业转移和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加速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聚集。  一、服务外
期刊
摘要:概括了贵州省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支持力度弱化、县域资金逆向流出、县域信贷环境不佳等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改革县域金融管理机制、完善县域资金回流机制、加强县域信贷环境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字: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金融支持信贷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是指介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农业个体和私有经济成分占绝对比重的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
期刊
摘要: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利率、不确定性因素间存在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关系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城镇居民;利率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短期来看,收入的波动对于农村居民的影响程度稍大;利率的波动对农村居民
期刊
湖北天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国营龙感湖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从1956年国务院批准开垦龙感湖农场到1996年成立龙感湖管理区以来,就承担着农副产品生产并与市场对接的重任。而今天的天丰,正在成为从“分田到户”到“集中经营”这个转变过程的有力推动者。  分田到户在一定历史时期调动了农民参与农业操作的积极性,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分田到户”的政策从一定程度上遏
期刊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两区一带”及“三个优先”发展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加快,全区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新格局。   一、推进“两区一带”协调发展的情况   (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于2006年3月,由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4市组成,同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城市近郊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以新乡市庄岩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面临的道路、住宅、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应完善基于倡导性规划理论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规划执行力度、以及强化工程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近郊区 新农村规划 城镇化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研究新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