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方法,巧妙地使用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开放时空,使学生能合作;适当介入,使学生会合作;积极评价,使学生乐合作。使课堂变成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学生乐学的课堂。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师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88-01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一種新的教学方法,它在协调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品质的和谐发展,增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社交能力,激励后进生,避免教学中的无效活动和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的设计,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教师应像一名出色的导演一样,让小组合作真正收到实效。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
创设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播放了一段车辆通过一座大桥的录像,要求学生统计出2分钟内通过大桥的货车、客车、小轿车、摩托车的各车辆数。放第一遍时学生手忙脚乱,统计很困难。这时有一位学生向老师提出能否将录像放慢一点,老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将录像慢放了一遍,学生还是难以统计。这时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能否让我们4个人一起数?”“4个人怎么数?”“我数小轿车,孙伟哲数货车,黄如数客车,王军数摩托车。”按照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同学们轻松、快乐的统计出2分钟内通过大桥的各种车的辆数。
二、开放时空,使学生能合作
由新课程的开放性及其实施的亲历性原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开放时空的方法,使学生能合作学习。一是根据需要改变课桌的排列方式,如由“秧田式”变为“圆桌式”或“马蹄形”。二是将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可以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操场上自由组合,亲历“千米”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是不固定的,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中信息生成的状况灵活掌握。四是小组合作学习向课前和课后的延伸,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受课堂的限制。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连续10年的年历,并制成表。学生通过这一合作活动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 、七、八、十、十二月的天数是31天,四、六、九、十一月的是30天。二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每连续四年中有一个二月是29天,其余的是28天。并提出“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是一样多?”“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单月为31天?”“为什么只有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等问题,这为《年、月、日》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这一合作活动就打破了课堂时空的限制,使学生能自主合作。
三、适当介入,使学生会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使小组出现一些问题,有时因学习内容的难度大,合作学习进程缓慢或陷入停顿。笔者认为教师是合作成员中的一份子,是“平等中的首席”。“平等中的首席”应当发挥“首席”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当适时适度地介入,给学生一定的帮助,使学生会合作。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有的小组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等于相邻的两边相乘高声争论不休;而其它小组也遇到障碍,这时候,“首席”就应该介入。我的方法是,让这个小组的合作活动暂停下来,告诉同学要小声说话,要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要有勇气反思自己的想法,要大胆创新,寻找新的思路。同时我还给每个小组一幅用4根木条钉成的活动式平行四边形教具。在教师的帮助下,每个小组又重新开始合作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的变化与什么量有关。老师这时的介入,就为学生的进一步合作学习活动排除了障碍,指明了研究方向。
四、积极评价,使学生乐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评价的目的之一。为此,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合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合作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合作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中即时评价的功能,把握评价的契机,审时度势地给予小组合作学习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乐于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先放手让学生分组探索,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相邻的两边相乘?”同学们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下,就将评判权交给老师。有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因为学生没有作出正确的猜测而像法官一样评价学生——“错了”、“没有好好动脑筋”。我认为,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是认知过程中自发的顺应和迁移现象,更是学习中勇于探索所作的大胆猜测。于是我把握契机,积极评价学生:“你能作出大胆的猜测真好,挺有探索精神的!小组里再对你的猜测验证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这种激励性的即时评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合作学习更主动、更积极,使学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达到乐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2001年1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3]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师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88-01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一種新的教学方法,它在协调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品质的和谐发展,增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社交能力,激励后进生,避免教学中的无效活动和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的设计,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教师应像一名出色的导演一样,让小组合作真正收到实效。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
创设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播放了一段车辆通过一座大桥的录像,要求学生统计出2分钟内通过大桥的货车、客车、小轿车、摩托车的各车辆数。放第一遍时学生手忙脚乱,统计很困难。这时有一位学生向老师提出能否将录像放慢一点,老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将录像慢放了一遍,学生还是难以统计。这时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能否让我们4个人一起数?”“4个人怎么数?”“我数小轿车,孙伟哲数货车,黄如数客车,王军数摩托车。”按照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同学们轻松、快乐的统计出2分钟内通过大桥的各种车的辆数。
二、开放时空,使学生能合作
由新课程的开放性及其实施的亲历性原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开放时空的方法,使学生能合作学习。一是根据需要改变课桌的排列方式,如由“秧田式”变为“圆桌式”或“马蹄形”。二是将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可以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操场上自由组合,亲历“千米”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是不固定的,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中信息生成的状况灵活掌握。四是小组合作学习向课前和课后的延伸,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受课堂的限制。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连续10年的年历,并制成表。学生通过这一合作活动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 、七、八、十、十二月的天数是31天,四、六、九、十一月的是30天。二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每连续四年中有一个二月是29天,其余的是28天。并提出“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是一样多?”“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单月为31天?”“为什么只有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等问题,这为《年、月、日》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这一合作活动就打破了课堂时空的限制,使学生能自主合作。
三、适当介入,使学生会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使小组出现一些问题,有时因学习内容的难度大,合作学习进程缓慢或陷入停顿。笔者认为教师是合作成员中的一份子,是“平等中的首席”。“平等中的首席”应当发挥“首席”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当适时适度地介入,给学生一定的帮助,使学生会合作。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有的小组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等于相邻的两边相乘高声争论不休;而其它小组也遇到障碍,这时候,“首席”就应该介入。我的方法是,让这个小组的合作活动暂停下来,告诉同学要小声说话,要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要有勇气反思自己的想法,要大胆创新,寻找新的思路。同时我还给每个小组一幅用4根木条钉成的活动式平行四边形教具。在教师的帮助下,每个小组又重新开始合作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的变化与什么量有关。老师这时的介入,就为学生的进一步合作学习活动排除了障碍,指明了研究方向。
四、积极评价,使学生乐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评价的目的之一。为此,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合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合作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合作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中即时评价的功能,把握评价的契机,审时度势地给予小组合作学习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乐于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先放手让学生分组探索,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相邻的两边相乘?”同学们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下,就将评判权交给老师。有的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因为学生没有作出正确的猜测而像法官一样评价学生——“错了”、“没有好好动脑筋”。我认为,学生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是认知过程中自发的顺应和迁移现象,更是学习中勇于探索所作的大胆猜测。于是我把握契机,积极评价学生:“你能作出大胆的猜测真好,挺有探索精神的!小组里再对你的猜测验证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这种激励性的即时评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合作学习更主动、更积极,使学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达到乐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2001年1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3]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