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必须从小进行精心培养。本文阐述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落实这一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口语交际的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渠道。小学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在复述训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依托课文进行细致合理的想象,结合自己对课文的情感认识,选择自己认为恰当的语气、语调声情并茂地复述,达到“再创造”的目的。如,复述《丑小鸭》这篇课文时,教材要求学生复述时对课文进行细致合理的想像。教师应与学生“亲密接触”,互相启发,共同分析丑小鸭的处境,营造氛围。经过不断的评议加工,孩子们叙述得很感人。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学生复述到:“丑小鸭来到树林里,他的命运还是没有得到改变。因为丑,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白天,他只好忍饥挨饿地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悄悄地出来找东西吃。只要听到一点儿响声,他都会不顾一切地把自己藏起来。有时候拼命往石头缝里钻,有时候又直往刺丛中窜,常常被扎得遍体鳞伤。”学生动情地以哀怨而又无奈的语调进行的复述,既感染了老师和所有同学,也达到了训练目的。
续写训练的课文为学生留下一个极大的思维空间,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以课文为载体,“放任”学生浮想联翩,百家争鸣,把课堂变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广阔天地。应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相互“碰撞”,生成更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文本”,促进其个性地、完满地发展。如《会摇尾巴的狼》这篇课文,课文最后写到: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开了。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像空间,教师要求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想像猎人来了之后大灰狼的结局。顿时,学生的思维如同喷发的火山,绘声绘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且能够彬彬有礼地就故事中的问题互相质疑,培养了语言和交往能力。
二、要注重活动与口语交际的结合
现在的孩子更多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尊重,注重自我,表现得自私、嫉妒,对他人则缺乏应有的尊重与宽容。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识参与,陶冶其情操,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利用每天早上的晨会课开展“一分钟新闻播报”,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父母闹别扭,邻里有纠纷,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等。家事国事天下事,学生们真是事事关心。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更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如“怎么过生日”、“成绩差了怎么办”、“伤心事对谁说”、“假如我是班主任”等等。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境,自然就能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并在相互接受与倾听中学会平等参与、真诚合作、共同成长。在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的知识构建者。教师则是引导者与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摒弃已有知识对思维的框定,积极探究未知领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同时,教师又是合作伙伴,要与学生一起倾听、倾诉,平等、充分地交换意见,分享与交流。这样的活动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习了交往的技巧。
三、要注重口语训练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材料、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口语交际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说”,不愿“说”。有的是因为胆小、害羞,约束了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无法正确表达情感,妨碍了与他人的交往。更多的学生则是因为“无话可说”。古人云:慧于心秀于口,腹有诗书语自华。为了使学生“言之有物”,可以在班上开展读书考级活动,掀起读书热潮。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多记格言警句、讲成语故事、背优秀诗文、读中外名著以及报刊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还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都是扩大阅读量的重要途径。有了丰富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厚积薄发,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自然视界敞亮、滔滔不绝了。
四、要注重口语交际与课程资源开发的结合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而我国的统一教材中所采用的教例有很多是学生不熟悉的,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妨碍了学生探究知识中的互动交往。应充分拓展课程内容,让学生广开思路和言路。如: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社会焦点、时事话题,甚至教师的素养、价值观、情感态度等非文字性的资源,都是学生口语交际的载体。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与学生一起搜集本地民间传说、饮食文化、民风民情,一起关注国内外重要事件,然后一起讲述倾听,一起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在这一系列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也能逐渐形成勇于表达的习惯。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组织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口语训练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一方面体会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能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说话。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稳步提升,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落实这一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口语交际的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渠道。小学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在复述训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依托课文进行细致合理的想象,结合自己对课文的情感认识,选择自己认为恰当的语气、语调声情并茂地复述,达到“再创造”的目的。如,复述《丑小鸭》这篇课文时,教材要求学生复述时对课文进行细致合理的想像。教师应与学生“亲密接触”,互相启发,共同分析丑小鸭的处境,营造氛围。经过不断的评议加工,孩子们叙述得很感人。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学生复述到:“丑小鸭来到树林里,他的命运还是没有得到改变。因为丑,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白天,他只好忍饥挨饿地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悄悄地出来找东西吃。只要听到一点儿响声,他都会不顾一切地把自己藏起来。有时候拼命往石头缝里钻,有时候又直往刺丛中窜,常常被扎得遍体鳞伤。”学生动情地以哀怨而又无奈的语调进行的复述,既感染了老师和所有同学,也达到了训练目的。
续写训练的课文为学生留下一个极大的思维空间,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以课文为载体,“放任”学生浮想联翩,百家争鸣,把课堂变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广阔天地。应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相互“碰撞”,生成更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文本”,促进其个性地、完满地发展。如《会摇尾巴的狼》这篇课文,课文最后写到: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开了。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像空间,教师要求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想像猎人来了之后大灰狼的结局。顿时,学生的思维如同喷发的火山,绘声绘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且能够彬彬有礼地就故事中的问题互相质疑,培养了语言和交往能力。
二、要注重活动与口语交际的结合
现在的孩子更多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尊重,注重自我,表现得自私、嫉妒,对他人则缺乏应有的尊重与宽容。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识参与,陶冶其情操,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利用每天早上的晨会课开展“一分钟新闻播报”,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父母闹别扭,邻里有纠纷,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等。家事国事天下事,学生们真是事事关心。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更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如“怎么过生日”、“成绩差了怎么办”、“伤心事对谁说”、“假如我是班主任”等等。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境,自然就能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流,并在相互接受与倾听中学会平等参与、真诚合作、共同成长。在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的知识构建者。教师则是引导者与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摒弃已有知识对思维的框定,积极探究未知领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同时,教师又是合作伙伴,要与学生一起倾听、倾诉,平等、充分地交换意见,分享与交流。这样的活动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习了交往的技巧。
三、要注重口语训练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材料、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口语交际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说”,不愿“说”。有的是因为胆小、害羞,约束了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无法正确表达情感,妨碍了与他人的交往。更多的学生则是因为“无话可说”。古人云:慧于心秀于口,腹有诗书语自华。为了使学生“言之有物”,可以在班上开展读书考级活动,掀起读书热潮。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多记格言警句、讲成语故事、背优秀诗文、读中外名著以及报刊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还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都是扩大阅读量的重要途径。有了丰富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厚积薄发,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自然视界敞亮、滔滔不绝了。
四、要注重口语交际与课程资源开发的结合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而我国的统一教材中所采用的教例有很多是学生不熟悉的,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妨碍了学生探究知识中的互动交往。应充分拓展课程内容,让学生广开思路和言路。如: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社会焦点、时事话题,甚至教师的素养、价值观、情感态度等非文字性的资源,都是学生口语交际的载体。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与学生一起搜集本地民间传说、饮食文化、民风民情,一起关注国内外重要事件,然后一起讲述倾听,一起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在这一系列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也能逐渐形成勇于表达的习惯。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组织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口语训练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一方面体会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能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说话。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稳步提升,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