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标准、新理念的落实体现在广大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然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惑着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针对农村物理教学的现状,本人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就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现实”的物理教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农村初中学生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物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而学生方法与能力的获得,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学生通过对物理学的探究,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从而提高科学素质;提高解决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于探究实验的教学,是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新点。提起探究式学习,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似乎只有科学家才有探究奥秘的本领,小小一个学生,能探究什么呢?其实探究行为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 “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看似简单、可笑的问题,从而使儿童丧失探究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淡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对广大农村中小学物理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农村的初中学生具有的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目前我们学校大多数的农村学生的家长,都是知识缺乏,有的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无暇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没有真正地懂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而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素质教育主题,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点,探索一种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过程从知识本位向教学本位,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单纯继承学习向创新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转化。本人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就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现实”的物理教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农村初中学生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物理。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的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知识。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热现象》时提出:在我们生活中热水瓶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你知道热水瓶的保温与什么因素有关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热水瓶里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在学习《摩擦力》时提出:我们都会走路,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中,“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导学生猜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形状、体积、质量等因素是否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材料进行探究;在《摩擦力》教学中,“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让学生以实验组为单位,结合猜测“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并针对每一猜测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针对每一猜想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再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合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检验假设,最后得出结论获得知识。这一过程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合理的实验方案,强调实验的要点,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原理,自发地完成实验。如在“探究热水瓶里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时,以实验组为单位,记录测量热水瓶里开水的体积,注意测量时间、测量温度、环境温度等,通过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热水瓶中开水灌到离瓶塞2—3厘米左右时性能最好。同时告诉学生热水瓶的保温性能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瓶塞与瓶口是否密合,瓶塞的导热性能如何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不要过于复杂,实验过程中要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将有关现象、数据记录下来,对于实验操作难度大或误差过大的实验,也不宜学生自我实验探究,因为学生很难处理好实验操作与思考探究的关系,他们会在实验过程中忙乱不堪,妨碍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最后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学习要给予充分肯定,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似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还可以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如在《声音的特征》教学时,“比较几种物质的隔声能力强弱”实验,安排同组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利用周日进行实验;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探究自行车结构中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实验,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同对自行车进行观察并实际应用,体验摩擦力在使用中的作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深深体会到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索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十分有必要。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农村的初中学生找回“自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究实验过程,学习“现实”的物理,让农村的初中学生找到“信心”;通过优化物理教学环节,注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最终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物理。
(作者单位: 615200四川省会东县淌塘中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而学生方法与能力的获得,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学生通过对物理学的探究,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从而提高科学素质;提高解决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对于探究实验的教学,是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新点。提起探究式学习,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似乎只有科学家才有探究奥秘的本领,小小一个学生,能探究什么呢?其实探究行为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 “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看似简单、可笑的问题,从而使儿童丧失探究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淡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对广大农村中小学物理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农村的初中学生具有的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目前我们学校大多数的农村学生的家长,都是知识缺乏,有的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无暇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没有真正地懂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而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素质教育主题,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点,探索一种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过程从知识本位向教学本位,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单纯继承学习向创新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转化。本人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就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现实”的物理教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农村初中学生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物理。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的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知识。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热现象》时提出:在我们生活中热水瓶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你知道热水瓶的保温与什么因素有关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热水瓶里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在学习《摩擦力》时提出:我们都会走路,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其次要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分组设计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如何操作等。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中,“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导学生猜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形状、体积、质量等因素是否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材料进行探究;在《摩擦力》教学中,“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让学生以实验组为单位,结合猜测“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并针对每一猜测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针对每一猜想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再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取得合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检验假设,最后得出结论获得知识。这一过程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合理的实验方案,强调实验的要点,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原理,自发地完成实验。如在“探究热水瓶里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时,以实验组为单位,记录测量热水瓶里开水的体积,注意测量时间、测量温度、环境温度等,通过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热水瓶中开水灌到离瓶塞2—3厘米左右时性能最好。同时告诉学生热水瓶的保温性能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瓶塞与瓶口是否密合,瓶塞的导热性能如何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不要过于复杂,实验过程中要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将有关现象、数据记录下来,对于实验操作难度大或误差过大的实验,也不宜学生自我实验探究,因为学生很难处理好实验操作与思考探究的关系,他们会在实验过程中忙乱不堪,妨碍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最后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学习要给予充分肯定,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似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还可以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如在《声音的特征》教学时,“比较几种物质的隔声能力强弱”实验,安排同组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利用周日进行实验;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探究自行车结构中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实验,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同对自行车进行观察并实际应用,体验摩擦力在使用中的作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深深体会到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勇于探索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十分有必要。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农村的初中学生找回“自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究实验过程,学习“现实”的物理,让农村的初中学生找到“信心”;通过优化物理教学环节,注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最终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物理。
(作者单位: 615200四川省会东县淌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