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姿势才是“低到尘埃里的姿势”?有最终解释权的张爱玲,与一生都以“低到尘埃里的姿势”,誓死献身权贵的司马相如比,无论“用情之专”,还是“用情之深”,都不能望其项背。
笃信“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张爱玲,怎会明白“死了都要爱”的司马相如,一生爱得有多辛苦?《汉书》说,司马相如人长得帅,家境也好,长于辞赋,尤善操琴。用班固的话说,“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搁到现在,就一标准文青。
文青司马相如,理想是将平生所学“货与帝王家”。但“货”的过程,并非谁想“与”就可以“与”。比如,你的“文武艺”,是否入得了帝王家的法眼?这颇像男女那点事儿,一要有与的资本,二要有货的价码。与或不与,靠实力不假,还得靠缘分。
司马相如“货与”汉景帝,属有缘无分,犯了“剃头挑子一头热”之忌。司马相如倾其所有,买武骑常侍一职,企图在陪皇帝打猎过程中,找寻上升先机。想法不错,刘瑾陪明武宗做戏,和珅陪乾隆旅游,都终成正果。可惜,汉景帝既不是明武宗,专事戏凤游龙,也不是乾隆,好逞辞赋之乐。
真应了那句老话,“上赶着不是买卖”。一个是整天激情澎湃、诗情画意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待汉景帝垂青他的“与”;一个清心寡欲,思想宗黄老,治国讲无为,尤忌文人“诗词歌赋”之“货”。这种情况下,司马相如主动所示之“与”,正是汉景帝心之所恶。
好在司马相如并不缺知音。其诗词歌赋之才,于汉景帝刘启可以不“与”,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则非常“与”。当时,辞赋大家邹阳、枚乘、庄忌等,都聚在梁孝王门下,整天喝酒唱和,除了吟咏人生,就是写诗作赋歌颂西汉的大好形势。
司马相如的理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司马相如终于明白,就算你用低到地底下的姿势,讨好和你不在一个频道的人也是白搭。一拍两宽,各走一边,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辞职前往梁地的司马相如,为梁王写下千古名篇《子虚赋》,一展辞赋大家风采。
可惜,梁孝王离世,司马相如再次失业。《史记》载,买官花光了家产,无业更添窘境的司马相如,虽“家居徒四壁立”,仍与旧好临邛令王吉,合演靠联姻重返官场反转剧。司马相如在知道“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情况下,“而以琴心挑之”。
故事,果然朝着司马相如的预设发展。以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后来,待卓文君父女回过味儿来,自己劝自己,司马相如“虽贫,其人材足依也”,只得“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具備再次崛起条件的司马相如,好运接踵而至。《子虚赋》一出,汉武帝惊为天人。《史记》载:“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这一次,该司马相如伸拳脚了,说“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于是,“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这样低到尘埃里的姿势,立刻让“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这一姿势,司马相如一直保持到死。形于外,是“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形于内,是“主有私急而强之以公义”。仅此,便足以让张爱玲闭嘴。
笃信“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张爱玲,怎会明白“死了都要爱”的司马相如,一生爱得有多辛苦?《汉书》说,司马相如人长得帅,家境也好,长于辞赋,尤善操琴。用班固的话说,“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搁到现在,就一标准文青。
文青司马相如,理想是将平生所学“货与帝王家”。但“货”的过程,并非谁想“与”就可以“与”。比如,你的“文武艺”,是否入得了帝王家的法眼?这颇像男女那点事儿,一要有与的资本,二要有货的价码。与或不与,靠实力不假,还得靠缘分。
司马相如“货与”汉景帝,属有缘无分,犯了“剃头挑子一头热”之忌。司马相如倾其所有,买武骑常侍一职,企图在陪皇帝打猎过程中,找寻上升先机。想法不错,刘瑾陪明武宗做戏,和珅陪乾隆旅游,都终成正果。可惜,汉景帝既不是明武宗,专事戏凤游龙,也不是乾隆,好逞辞赋之乐。
真应了那句老话,“上赶着不是买卖”。一个是整天激情澎湃、诗情画意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待汉景帝垂青他的“与”;一个清心寡欲,思想宗黄老,治国讲无为,尤忌文人“诗词歌赋”之“货”。这种情况下,司马相如主动所示之“与”,正是汉景帝心之所恶。
好在司马相如并不缺知音。其诗词歌赋之才,于汉景帝刘启可以不“与”,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则非常“与”。当时,辞赋大家邹阳、枚乘、庄忌等,都聚在梁孝王门下,整天喝酒唱和,除了吟咏人生,就是写诗作赋歌颂西汉的大好形势。
司马相如的理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司马相如终于明白,就算你用低到地底下的姿势,讨好和你不在一个频道的人也是白搭。一拍两宽,各走一边,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辞职前往梁地的司马相如,为梁王写下千古名篇《子虚赋》,一展辞赋大家风采。
可惜,梁孝王离世,司马相如再次失业。《史记》载,买官花光了家产,无业更添窘境的司马相如,虽“家居徒四壁立”,仍与旧好临邛令王吉,合演靠联姻重返官场反转剧。司马相如在知道“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情况下,“而以琴心挑之”。
故事,果然朝着司马相如的预设发展。以至“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后来,待卓文君父女回过味儿来,自己劝自己,司马相如“虽贫,其人材足依也”,只得“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具備再次崛起条件的司马相如,好运接踵而至。《子虚赋》一出,汉武帝惊为天人。《史记》载:“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这一次,该司马相如伸拳脚了,说“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于是,“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这样低到尘埃里的姿势,立刻让“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这一姿势,司马相如一直保持到死。形于外,是“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形于内,是“主有私急而强之以公义”。仅此,便足以让张爱玲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