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沒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整本书读下来就像在听一位邻家大哥在讲述,讲述自己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真的如话家常。这就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它让我获益匪浅!在阅读过程中我不自觉地被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仿佛置身于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学校和教室。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实践着民主管理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
关键词:班主任;教学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多一些书香气,少一些铜臭味。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它强调的是纵比——“自己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而非盲目的横比。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今天,李镇西老师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启迪和示范。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翠绿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权上,婆娑起舞。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是讲究民主和平等的,是尊重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是真的把学生放到了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来看的吗?李老师让我对“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负责”,是努力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等等。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佐证: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李镇西老师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们对学生要做到尊重、理解,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仅靠“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讲究语言技巧;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因为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耐心倾听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并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平时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化批评为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使他们在犯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我想,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理解和执著,对爱心的坚持,让人感动。试想一下:全国的校级领导,有几个在做了领导之后,还主动要求当班主任的?恐怕只有这“东魏西李”!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不当班主任心里不踏实啊!李镇西老师在题为《教师的境界》网络文章跟帖中反复强调:“我所做的一切和什么什么道德无关,和什么什么境界无关,和什么什么精神无关,!只和兴趣有关”。是呀,追求快乐的生活是一个人的本性使然,何来“高尚”!何来“谦虚”!何来“殉道”之说!“不是我给予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给予我无限乐趣和永远的青春记忆”。
在读李老师此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更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
李老师教给我们的,不是招式,不是如何去应对每一个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理念,一种包含了爱心与智慧的理念,读他的书,使我寻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感,明白了要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明白法治优于人治,更加明白了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喜欢的好班主任”。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的“四心”,与大家共勉。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作者簡介:肖锦萍,女,山东省烟台市福山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班级管理、德育工作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一级教师。
关键词:班主任;教学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多一些书香气,少一些铜臭味。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它强调的是纵比——“自己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而非盲目的横比。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今天,李镇西老师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启迪和示范。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翠绿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权上,婆娑起舞。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是讲究民主和平等的,是尊重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是真的把学生放到了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来看的吗?李老师让我对“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负责”,是努力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等等。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佐证: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李镇西老师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们对学生要做到尊重、理解,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仅靠“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讲究语言技巧;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因为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耐心倾听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并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平时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化批评为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使他们在犯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我想,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理解和执著,对爱心的坚持,让人感动。试想一下:全国的校级领导,有几个在做了领导之后,还主动要求当班主任的?恐怕只有这“东魏西李”!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不当班主任心里不踏实啊!李镇西老师在题为《教师的境界》网络文章跟帖中反复强调:“我所做的一切和什么什么道德无关,和什么什么境界无关,和什么什么精神无关,!只和兴趣有关”。是呀,追求快乐的生活是一个人的本性使然,何来“高尚”!何来“谦虚”!何来“殉道”之说!“不是我给予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给予我无限乐趣和永远的青春记忆”。
在读李老师此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更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
李老师教给我们的,不是招式,不是如何去应对每一个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理念,一种包含了爱心与智慧的理念,读他的书,使我寻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感,明白了要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明白法治优于人治,更加明白了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喜欢的好班主任”。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的“四心”,与大家共勉。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作者簡介:肖锦萍,女,山东省烟台市福山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班级管理、德育工作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