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及致密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kongl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及致密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53例(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致密植骨支撑关节面骨碎块并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软组织挫伤严重、血运障碍者高压氧治疗。结果:随访8~32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统计疗效。总优良率为83.7%,Ⅳ型优良率为56.2%。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钛板能有效维持跟骨的整体复位,恢复B?hler’s角、Gissane’s角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骨缺损区致密植骨,关节面骨碎块能得到良好的支撑及复位,高压氧治疗可改善切口软组织局部缺氧状态、血供,促进受损组织再生及愈合,有效预防降低患部皮缘坏死,适时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解剖型钛板; 内固定; 人工骨
  跟骨为最大的跗骨,呈不规则长方形,前部窄小,后部宽大,上方有三个关节面,后关节面最大,中关节面位于载距突上,载距突支持距骨颈,跟骨及距骨组成纵弓的后臂(内外侧的共同后臂),负担60%的重量。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1],跟骨骨折多由传达暴力造成。2004年1月-2011年6月本院应用解剖型钛板及致密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53例(56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11年6月应用解剖型钛板及植骨治疗的53例(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48足),女8例(8足),年龄23~67岁,平均43.9岁。致伤原因:47例因高处坠落致伤,6例为车祸伤。46例(49足)获随访8~32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检查及CT检查,测定B?hler’s角、根据CT结果进行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3足,Ⅲ型26足,Ⅳ型17足,均为新鲜骨折,未获随访者Ⅱ型3足,Ⅲ型2足,Ⅳ型2足。
  1.2 术前准备 常规摄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测量相关指标,行水平和冠状面CT扫描或三维重建,以准确评价关节面骨折和整个跟骨骨折的形态变化。正确评价局部软组织损伤和全身情况。应视局部软组织状况、并发损伤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决定手术时机,争取在伤后3~7 d手术或延迟手术(伤后1~2周)。延迟手术人数为20例。
  1.3 手術方法 手术入路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全层切开直达骨膜,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的同时,紧贴跟骨外侧壁,在腓长肌腱鞘深面将整块皮瓣向上切削,用3根斯氏针分别钻入腓骨远端、距骨、骰骨将其向上弯曲牵开皮瓣,显露跟骨外侧壁、距下关节及前方的跟骰关节,掀开外侧壁骨折块,直视下撬拨、整复塌陷的距下关节面及移位的跟骰关节面,复位时以载距突为复位中心、相应的距骨凹面为模板,关节软骨翻转者撬拨复位,修复关节软骨面缺损,使关节面平整,恢复B?hler’s角、Gissane’s角和跟骨的高度、长度,欺氏针临时固定,术中C形臂透视观察B?hler’s角、Gissane’s角的恢复情况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复位满意后,从外侧壁骨块窗植入人工骨,大缺损区先用条块状骨,再用颗粒骨填密实,在直视下观察,保持好各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关节面的平整,选用合适的跟骨钛板塑形,紧贴跟骨外侧壁,拧入螺钉固定,再次透视观察B?hler’s角、Gissane’s角的恢复情况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以及内固定的位置、螺钉的长度,以便调整,外踝穴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不做外固定,抬高患肢,使用20%甘露醇或七叶皂甙钠消肿等措施,利于消除肿胀,促进组织修复,部分软组织挫伤严重者早期行高压氧治疗,7~10 d为1疗程。术后24 h开始足趾被动活动,48 h足趾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并逐渐加强,严重粉碎性骨折、内固定稳定性差者适当延迟功能锻炼;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定期摄片复查,术后2~3个月开始扶拐部分负重活动,约术后12~18个月拆除内固定物。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 foot score,MFS),从患者对疼痛主观感觉、功能恢复、运动情况和手术局部外观等方面进行评分,按照分数将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和差(<50分)4个等级。
  2 结果
  术后X线复查显示跟骨长宽、高度均得到纠正,关节面复位,恢复B?hler’s角至正常范围25°~40°,46例患者随访8~32个月不等,平均17个月。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如下:优27足,良14足,可6足,差2足,其中Ⅱ、Ⅲ型可各1足,Ⅳ型可、差分别为4、2足,总优良率为83.7%,Ⅳ型优良率为56.2%。发生明确的早期并发症5足,其中皮肤边缘坏死切口错开3例3足(发生率5.36%,均为Ⅳ型),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远期发生明显慢性疼痛2足(3.57%),跟骨前部断钉1足。
  3 讨论
  3.1 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临床上很常见,跟骨关节内骨折,若无移位(SandersⅠ型),可非手术治疗,SandersⅡ-Ⅳ型骨折,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赞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2]。跟骨钢板有解剖型钛板、AO跟骨钢板、Y型钢板、H型钢板、迷你钢板等,本组选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预弯钛板与跟骨外侧面相服帖,钛板前垂直翼固定跟骨前部(跟骨骰骨端),上斜、中直和后垂直臂分别固定跟骨丘部及载距突、跟骨体和结节部,固定载距突的螺钉应有轻度向心性倾斜,对于对钛板不能固定的较完整的骨折块,也可单独使用螺钉或克氏针辅助固定。跟骨为不规则骨,有多个关节面,术中复位后仅凭直视观察难以准确判断跟骨的复位情况,先行斯氏针或克氏针固定,然后C形臂透视或摄X线片观察B?hler’s角、Gissane’s角的恢复情况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复位满意后再植骨及钛板内固定。张青松等[2]认为对于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钢板内固定更加接近解剖复位,足部功能恢复满意且并发症少,但基层单位条件所限难以开展。   3.2 关节面骨折的复位及骨缺损区植骨 跟骨骨折主要见于高处坠落伤,跟骨三个关节面之间正常关系的丧失、关节面的不平整和移位必将引起距下关节受力和运动的改变,造成距下关节及其周围关节的继发性损伤,如创伤性关节炎等[1]。近年来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后关节面即使有1~2 mm的轻微关节面不平整都将引起距下关节负重特点的显著改变[3]。Gavlik等[4-5]发现术后患者有不良主诉的原因,主要与距下关节的不平整有关,而非B?hler’s角的恢复不良,距下关节面不平整>1 mm较关节面平整的患者功能结果差,而B?hler’s角只有相差40%以上时才有明显差别,关节面骨折的复位成为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重点,其复位标准也在逐渐提高,而近来Rammelt等[6]主张后关节面骨折台阶>1 mm均应手术复位。另外,跟骰关节损伤对跟骨骨折的治疗、疗效和预后有重要影响,跟骰关节骨折块的分离或移位≥1 mm为手术适应证[1,7]。关节面骨折的复位成为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重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钛板固定,可有效恢复及维持跟骨整体的B?hler’s角、Gissane’s角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在关节面复位后往往残留骨缺损区,残余空腔需植骨支撑关节面骨碎块,致密植骨是有效地支撑及维持其良好复位的方法,避免术后关节面轻度受压时引起再移位及塌陷,有利于早期非负重活动、功能锻炼。植骨材料多主张用自体髂骨植骨,本组采用人工骨,大的缺损区条状及颗粒状人工骨相结合,致密填充,小部分患者1年后X线片示仍有条状骨末完全吸收,颗粒状人工骨吸收替代好。复位后采用人工骨条、骨粒和自体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存在B?hler’s角丢失现象[8-9]。可注射硫酸钙植入+内固定术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10]。磷酸钙骨水泥填充跟骨后关节面压缩缺损模型,固化后的跟骨强度远大于人体跟骨的静强度标准[11],要将关节面骨折台阶复位并维持在1 mm內,可注射的人工骨水泥及人工骨浆填充骨缺损区应是一个新的选择,但是否存在B?hler’s角丢失现象,国内缺乏相关报道。
  3.3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肤坏死及不愈合的处理 皮肤坏死率与术前软组织的条件、皮瓣类型、皮瓣牵拉情况与手术时间有关,一般选择皮肤出现“皱皮征”时手术,术中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和反折,术前、术后使用消肿药物治疗,抬高患肢,结合理疗及高压氧治疗[12]。本组切口皮肤软组织坏死、错开、接骨板外露3例,均为Ⅳ型骨折,跟部外侧软组织挫伤严重,皮肤有张力性水疱,术中发现软组织挫伤严重,有局部缺血坏死,清创切除后勉强能缝合,但张力大,术后换药见局部软组织血运差,皮肤发暗,有污秽坏死组织液渗出,其中1例并发感染,细菌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菌素治疗,行高压氧治疗1~2个疗程,外露接骨板周围逐渐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并最终覆盖内固定物,皮肤爬行愈合,无发生跟骨骨髓炎及需去除内固定物才能愈合的病例。对于软组织挫伤、肿胀严重的患者,肿胀消退后再手术可减少该类并发症,但因局部挫伤重,血运障碍,手术本身又是一次创伤,即使出现“皱皮征”后再手术无可避免地又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切口皮缘血运障碍等,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局部血液供应,改善局部缺氧状态,促进受损组织愈合,有效预防降低患部皮缘坏死[13]。
  跟骨呈不规则长方形,手术需恢复多个解剖关系,包括恢复B?hler’s角、G issane’s角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并重建所有关节面,高能损伤后传导重力的部位骨质及关节面粉碎并受压变形,复杂的解剖关系难以完全恢复,关节面骨折的复位成为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重点,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钛板能有效维持跟骨的整体复位,恢复B?hler’s角、Gissane’s角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14]。骨缺损区致密植骨,关节面骨碎块能得到良好的支撑及维持其复位,高压氧治疗可改善切口软组织局部缺氧状态、血供,促进受损组织再生及愈合,有效预防降低患部皮缘坏死,适时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俞光荣,燕晓宇.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2):134-140.
  [2]张青松,王洪,杨述华,等.关节镜辅助下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86-88.
  [3] Mulcahy D M,McCormack D M,Stephens M M.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effect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n the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talar joint[J].Foot Ankle lnt,1998,19(12):842-848.
  [4] Gavlik J,Rammelt S,Zwipp H.Percutaneous,arthroscopically-assisted osteosynthesis of calcaneus fracture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2,122(8):424-428.
  [5] Gavlik J M,Rammelt S,Zwipp H.The use of subtalar arthroscopy i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Injury,2002,33(1):63-71.
  [6] Rammelt S,Gavlik J M,Barthel S,et al.The value of subtalar arthr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us fractures[J].Foot and ankle international,2002,23(10):906-916.
  [7]俞光荣,梅炯,朱辉,等.伴有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5-18.
  [8]陈华,唐佩福,梁向党,等.Osteoset?人工骨加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0):728-730.
  [9] Longino D,Buckley R E.Bone graft in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is it helpful?[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01,15(4):280-286.
  [10]周军杰,俞光荣,曹成福,等.可注射硫酸钙植入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50-52.
  [11]夏睿,刘金华,董启榕.两种骨水泥填充跟骨后关节面下压缩缺损模型的实验比较[J].江苏医药,2006,32(2):172-173.
  [12]高堂成,张春才,张庆宏,等.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41-45.
  [13]陈丽红,杨启菁,刘洪波.高压氧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障碍的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1):819-821.
  [14]徐迎军,郑军卯.29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37-138.
  (收稿日期:2013-05-29)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结果:(1)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2)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6例、浆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诊断、子宫肌瘤与妊娠的相互作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将2006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2例患者中10例在孕早期时选择人工流产;2例在孕中期时发生自然流产;2例在孕22周时出现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而进行手术治疗,后保胎到妊娠足月顺产;5例出现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的肝肾综合征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两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使用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多巴胺按照3~5μg/(kg·h)持续静脉泵治疗。通过1周时间的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尿量、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胸手术。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及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试验组的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
期刊
【摘要】 SNOMED CT是结构化的临床术语集。介绍2013年版的SNOMED CT新增顶层概念 “SNOMED CT模型组件”及其亚类“连接概念”。概念含义的逻辑表示通过“定义属性”定义,所有可用作“关系类型”的概念都归在“连接概念”下:“|is a|关系”和“概念模型属性”中的59个“属性关系”。并详细说明“关系”如何完整定义概念,以期为构建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血清过敏原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第2组采用皮肤点刺试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阳性检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方法对于胫、腓骨骨干双骨折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胫、腓骨骨干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复位后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施行骨牵引和中医正骨手法后利用夹板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4个月的随访,对照组的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引产儿尸体高频超声检查的实用价值及评价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008年9月-2013年1月在本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严重畸形,父母决定引产并同意尸体解剖的20例引产儿的尸体行高频超声检查并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比较产前、产后超声检查及尸解病理结果。结果:20例异常胎儿中,产前超声发现结构畸形30处,高频超声检出结构畸形38处,尸检共畸形40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高频超声结果符
期刊
【摘要】 目的:对10 733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了解HPV基因各亚型感染现状,为宫颈癌的筛查及早期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10 733例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核酸的提取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在10 733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中21种HPV基因亚型均被检出,HPV阳性2509例(23.38%,2509/10 733)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的5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患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肺出血新生儿中,存活38例(65.5%),死亡11例(18.9%),放弃治疗9例(15.5%)。存活新生儿平均机械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