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结果:(1)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2)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6例、浆膜面模糊35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腹水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消化道; 肿瘤
消化道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呈上升趋势。多年来消化道主要检查手段是消化道造影及胃镜、肠镜,随着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消化道肿瘤的影像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6~85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便秘;黏液血便26例,大便隐血阳性10例,呕血8例。30例同期行胃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43例行胃结肠镜检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 8层螺旋CT,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层厚5 mm,200 mA,电压120 kV,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70~100 mL优维显,流速3~4 mL/s,采用造影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触发层面为腹主动脉肾动脉平面,阈值100 HU;延迟23~30 s、150 s扫描获得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本组除8例有禁忌证未做增强检查外,其余均做增强检查,有3例梗阻的病例向结肠内注入泛影葡胺。将原始数据经3D工作站处理,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如图1a)、多平面重建(MPR)、模拟内镜等多种方法观察。
胃或者结肠检查:检查前1天吃泻药清肠准备,检查当天早上禁食,检查前喝稀释10倍甘露醇溶液,让肠道充分充盈。检查前肌注654-2 10 mg(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直肠检查:检查前1~2小时灌肠,检查前肌注654-2 10 mg,再注入300~450 mL空气。
1.3 影像学评价 分别由两位有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对所有病例进行双盲法综合分析,并与临床资料、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 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
2.2 肿瘤的CT表现 (1)胃肠壁增厚:胃壁及肠壁增厚(如图2、图3、图4)约1.0~3.0 cm有29例,大于3.0 cm有6例;(2)腸腔狭窄: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如图5a、2及图3)26例,肠腔未变窄9例;(3)软组织肿块形:形成菜花状或团块状肿块(如图1b及图5b)有23例;肿块最大者长径为9.7 cm,最小者长径为1.2 cm;肿块边缘模糊17例,边缘清6例;(4)病灶周围浆膜面改变:浆膜面模糊见条片状影(如图3)有35例,浆膜面清晰有13例;(5)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共27例,CT发现淋巴结影(如图3)共24例;(6)远处脏器转移:本组中,肝脏转移(如图1c)6例,肺转移2例,宫颈浸润1例,肾上腺转移1例,骨转移1例;(7)腹水:有腹水8例,无腹水40例。
3 讨论
3.1 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消化道肿瘤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消化道肿瘤大多数依赖双对比钡剂透视和纤维胃肠镜确诊。钡剂透视技术成熟、快捷、痛苦小,可以观察消化道的蠕动功能情况。纤维胃镜、肠镜直观真实并可以获得病理结果。但这两种方法都是以显示腔内病变为基础,缺乏对病变整体形态的了解,不能观察肠壁的深层改变和肠壁外情况及周围脏器的浸润,对消化道肿瘤的术前分期均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1]。随着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诊断消化道肿瘤病变的过程中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比双对比钡剂透视和纤维胃肠镜检查略有优势,特别是以那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
3.2 扫描前准备及技术 为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检查前准备和扫描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肠道准备的情况直接影响成像质量。为减少肠腔内液体或粪便的残留,尽量采用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肠腔充分充盈液体是保证成像质量的关键。分时间段喝水,采用稀释10倍甘露醇溶液充盈肠道,既可以增加肠道溶液的容质,不至于像纯水那样低的密度而引起伪影,又能显示胃肠道黏膜影。检查前肌注654-2,让肠道处于扩张状态。对于直肠病例本组采用空气灌肠能够清晰的显示病灶。本组48例患者经上述方法准备胃肠道后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3.3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上消化道肿瘤术前必须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了解病变对肠壁的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CT既能显示肿瘤腔内或壁内生长情况,又可以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厚度、局部软组织肿块及肠腔狭窄情况,增强后增厚肠壁及肿块明显强化、胃肠道浆膜面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变化,肿瘤腔外生长,侵犯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情况[3]。利用CT二维重建法根据病变近、远端肠管的形态和走向可明确发病部位,对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4]。本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中、晚期病例居多,显示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狭窄26例,腹水8例。肿瘤外缘不规则、伴条索状影、结节影或周围浆膜面模糊作为浆膜外侵犯的诊断标准[5]。本组浆膜面模糊35例。由于CT扫描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变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发现腹腔、后腹膜区肿大淋巴结以及肝脏内的转移灶[6-7]。本组病例中,淋巴结转移24例,肝脏转移6例,其他远处器官转移5例。 3.4 重建方法对胃肠道肿瘤的检查优势 重建MPR是二维图像,他是沿人为规定的任意直线方向或曲线方向提取相关容积数据进行重建组合,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能实时地从多方面观察病变腔内的形态、大小及腔外情况,肠壁厚度及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肠外侵犯情况,对确定器官来源亦有较大帮助。本组病例中,在显示病变整体形态和病变定位方面以重建MPR及MIP图像较理想;在显示肿块的隆起及管腔狭窄方面,以MPR及模拟内镜显示较好。
总之,多层螺旋CT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及密度分辨率,并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清楚显示整段肠管,弥补了纤维肠镜因阻塞性肠梗阻而不能通过的不足,且能观察到纤维肠镜无法观察到的盲区。胃肠道多层螺旋CT检查不需要介入体内任何器械,患者无任何痛苦,其适应证较为广泛,尤其是适合高龄体弱、心功能不全而无法进行纤维肠镜检查的患者。能较好的显示胃肠道肿瘤的发生部位及肠壁血供情况,对胃肠道癌术前评估病灶大小、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等有重要作用。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治方面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参考文献
[1]李忠,张东昌,侯振宇,等.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診断和分期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2):209-211.
[2]吴越,窦新民,康柳青.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09,31(23):3232-3233.
[3]冯琦,庄治国,许建荣,等.多层螺旋CT术前初步评估胃癌分化类型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410.
[4]崔庆周,崔红领,陈鹏.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与介入,2011,18(5):77.
[5]汪海涛,吴元佐,郑少强.螺旋CT对直、结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4):655-656.
[6]刘媛,周纯武,张红梅,等.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评价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2):2147-2149.
[7]冯睿华,张薛榜,吴式琇.64例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消化道毒性反应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39-140.
(收稿日期:2013-08-26) (本文编辑:黄新珍)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消化道; 肿瘤
消化道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呈上升趋势。多年来消化道主要检查手段是消化道造影及胃镜、肠镜,随着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消化道肿瘤的影像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6~85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便秘;黏液血便26例,大便隐血阳性10例,呕血8例。30例同期行胃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43例行胃结肠镜检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 8层螺旋CT,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层厚5 mm,200 mA,电压120 kV,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70~100 mL优维显,流速3~4 mL/s,采用造影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触发层面为腹主动脉肾动脉平面,阈值100 HU;延迟23~30 s、150 s扫描获得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本组除8例有禁忌证未做增强检查外,其余均做增强检查,有3例梗阻的病例向结肠内注入泛影葡胺。将原始数据经3D工作站处理,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如图1a)、多平面重建(MPR)、模拟内镜等多种方法观察。
胃或者结肠检查:检查前1天吃泻药清肠准备,检查当天早上禁食,检查前喝稀释10倍甘露醇溶液,让肠道充分充盈。检查前肌注654-2 10 mg(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直肠检查:检查前1~2小时灌肠,检查前肌注654-2 10 mg,再注入300~450 mL空气。
1.3 影像学评价 分别由两位有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对所有病例进行双盲法综合分析,并与临床资料、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 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
2.2 肿瘤的CT表现 (1)胃肠壁增厚:胃壁及肠壁增厚(如图2、图3、图4)约1.0~3.0 cm有29例,大于3.0 cm有6例;(2)腸腔狭窄: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如图5a、2及图3)26例,肠腔未变窄9例;(3)软组织肿块形:形成菜花状或团块状肿块(如图1b及图5b)有23例;肿块最大者长径为9.7 cm,最小者长径为1.2 cm;肿块边缘模糊17例,边缘清6例;(4)病灶周围浆膜面改变:浆膜面模糊见条片状影(如图3)有35例,浆膜面清晰有13例;(5)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共27例,CT发现淋巴结影(如图3)共24例;(6)远处脏器转移:本组中,肝脏转移(如图1c)6例,肺转移2例,宫颈浸润1例,肾上腺转移1例,骨转移1例;(7)腹水:有腹水8例,无腹水40例。
3 讨论
3.1 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消化道肿瘤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消化道肿瘤大多数依赖双对比钡剂透视和纤维胃肠镜确诊。钡剂透视技术成熟、快捷、痛苦小,可以观察消化道的蠕动功能情况。纤维胃镜、肠镜直观真实并可以获得病理结果。但这两种方法都是以显示腔内病变为基础,缺乏对病变整体形态的了解,不能观察肠壁的深层改变和肠壁外情况及周围脏器的浸润,对消化道肿瘤的术前分期均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1]。随着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诊断消化道肿瘤病变的过程中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比双对比钡剂透视和纤维胃肠镜检查略有优势,特别是以那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
3.2 扫描前准备及技术 为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检查前准备和扫描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肠道准备的情况直接影响成像质量。为减少肠腔内液体或粪便的残留,尽量采用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肠腔充分充盈液体是保证成像质量的关键。分时间段喝水,采用稀释10倍甘露醇溶液充盈肠道,既可以增加肠道溶液的容质,不至于像纯水那样低的密度而引起伪影,又能显示胃肠道黏膜影。检查前肌注654-2,让肠道处于扩张状态。对于直肠病例本组采用空气灌肠能够清晰的显示病灶。本组48例患者经上述方法准备胃肠道后均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3.3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上消化道肿瘤术前必须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了解病变对肠壁的浸润深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CT既能显示肿瘤腔内或壁内生长情况,又可以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厚度、局部软组织肿块及肠腔狭窄情况,增强后增厚肠壁及肿块明显强化、胃肠道浆膜面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变化,肿瘤腔外生长,侵犯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情况[3]。利用CT二维重建法根据病变近、远端肠管的形态和走向可明确发病部位,对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4]。本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中、晚期病例居多,显示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狭窄26例,腹水8例。肿瘤外缘不规则、伴条索状影、结节影或周围浆膜面模糊作为浆膜外侵犯的诊断标准[5]。本组浆膜面模糊35例。由于CT扫描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变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发现腹腔、后腹膜区肿大淋巴结以及肝脏内的转移灶[6-7]。本组病例中,淋巴结转移24例,肝脏转移6例,其他远处器官转移5例。 3.4 重建方法对胃肠道肿瘤的检查优势 重建MPR是二维图像,他是沿人为规定的任意直线方向或曲线方向提取相关容积数据进行重建组合,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能实时地从多方面观察病变腔内的形态、大小及腔外情况,肠壁厚度及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肠外侵犯情况,对确定器官来源亦有较大帮助。本组病例中,在显示病变整体形态和病变定位方面以重建MPR及MIP图像较理想;在显示肿块的隆起及管腔狭窄方面,以MPR及模拟内镜显示较好。
总之,多层螺旋CT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及密度分辨率,并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清楚显示整段肠管,弥补了纤维肠镜因阻塞性肠梗阻而不能通过的不足,且能观察到纤维肠镜无法观察到的盲区。胃肠道多层螺旋CT检查不需要介入体内任何器械,患者无任何痛苦,其适应证较为广泛,尤其是适合高龄体弱、心功能不全而无法进行纤维肠镜检查的患者。能较好的显示胃肠道肿瘤的发生部位及肠壁血供情况,对胃肠道癌术前评估病灶大小、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等有重要作用。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治方面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参考文献
[1]李忠,张东昌,侯振宇,等.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診断和分期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2):209-211.
[2]吴越,窦新民,康柳青.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09,31(23):3232-3233.
[3]冯琦,庄治国,许建荣,等.多层螺旋CT术前初步评估胃癌分化类型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410.
[4]崔庆周,崔红领,陈鹏.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与介入,2011,18(5):77.
[5]汪海涛,吴元佐,郑少强.螺旋CT对直、结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4):655-656.
[6]刘媛,周纯武,张红梅,等.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评价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2):2147-2149.
[7]冯睿华,张薛榜,吴式琇.64例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消化道毒性反应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39-140.
(收稿日期:2013-08-26) (本文编辑:黄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