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导致我国洪水发生频繁,加之特殊的地形特征和人口的压力及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方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洪涝灾害出现频次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强降雨、高温、严寒、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本文主要介绍了洪涝所造成的危害及城市的防洪措施,以加强社会对防洪的重视,较少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洪涝,危害,损失,预防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洪涝成因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人类沿河定居,不时受到洪水的干扰和危害以来,人类就一直想认识洪水,并制服洪涝。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强降雨、高温、严寒、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在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我国城市防洪的薄弱面和脆弱性也随之暴露了出来。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不仅给城里的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还严重的影响了生产、生活秩序,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防御、减少或根治洪涝灾害对城市的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诀的问题。
1 洪涝灾害的分布[3]
就全球范围而言,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多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南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内陆的大江大河流域也会出现洪涝灾害。
2 洪涝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其出现頻率高,波及范围广,气势凶猛,突发性强,破坏性极大。不但冲毁房屋、破坏基础设施还淹没田园庄稼,导致粮食大幅减产、绝收,引发饥荒、难民潮,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此外,洪水还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疫情等灾害出现而造成人员伤亡,对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2.1 环境破坏 经济损失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2.2 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3],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2.3 食品污染
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3 洪涝的预防及应对措施[1]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集中,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防洪规划做的还不够好,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和财产的日趋集中,发生同样水灾时的损失日益加重,所以必须提高我国城市的防洪标准,完善城市防洪体系
3.1要确保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资金的落实
这是建设强大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保证,也是前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是纯公益性事业建设,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是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主体,因此应加大投入力度。
3.2提高防洪标准
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标准普遍较低,这是是造成1998年大水灾的原因之一,因此水灾之后各地都陆续提出提高防洪标准的要求。甚至有些地区未经统一规划就提出将堤防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甚至200年一遇。实际上,防洪标准并非越高越好,防洪标准越高,单位投资的效益越低,资金积压的风险越大。随着防洪水位的抬高,工程風险也加大,出现超标准洪水时洪水灾害的潜在风险也将加大。同时,对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将增大,因此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多种因素,确定适合流域基本特点的防洪标准。
3.3城市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
作为防洪的重点区域,城市应该有一套独立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并设立相应的水文站来监测降雨深、降雨量等,根据上游流域雨情和其他有洪水预警系统的城市的河流特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作出正确的洪水预报,这对于城市的抢险救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3.4结合城市的具体条件,开辟滞洪区
滞洪区可以分散在公园、大型平坦屋顶、水塘、湖泊、枯井等处,公园的高程要低于周围地面,平坦屋顶和停车场可以植草皮,建喷水池等,以适应滞洪的需要。采用宜于下渗的多孔或砾石建筑材料铺砌道路、停车场和排水沟管等,以增加下渗,减少雨洪。另外束狭落水管,建造坡状屋顶。山城可沿等高线铺设绿地,以延长洪水滞留时间,增加蒸发迟滞径流。
4 总结
洪水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基本现象,也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环境要素,洪涝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化过程受天体背景、气候、气象、海洋、水系、地理地貌、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的作用牵引和制约,这些因素不确定性多,人类难以控制,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只能预防。建设强大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是抵御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史树洁、王雅. 浅谈如何减弱城市洪涝灾害[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20):36-37
[2]丁一汇、张建云. 暴雨洪涝[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258-260
[3]严宗杰. 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分析与防灾减灾探讨[J].科技传播,2010,2(17):17-18
[4]梁志勇. 1950~2010年全国洪涝灾情统计[EB/OL].[2011-05-02].
关键词:洪涝,危害,损失,预防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洪涝,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影响是综合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洪涝成因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人类沿河定居,不时受到洪水的干扰和危害以来,人类就一直想认识洪水,并制服洪涝。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强降雨、高温、严寒、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在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我国城市防洪的薄弱面和脆弱性也随之暴露了出来。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不仅给城里的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还严重的影响了生产、生活秩序,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防御、减少或根治洪涝灾害对城市的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诀的问题。
1 洪涝灾害的分布[3]
就全球范围而言,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多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南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内陆的大江大河流域也会出现洪涝灾害。
2 洪涝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其出现頻率高,波及范围广,气势凶猛,突发性强,破坏性极大。不但冲毁房屋、破坏基础设施还淹没田园庄稼,导致粮食大幅减产、绝收,引发饥荒、难民潮,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此外,洪水还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疫情等灾害出现而造成人员伤亡,对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2.1 环境破坏 经济损失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2.2 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3],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2.3 食品污染
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3 洪涝的预防及应对措施[1]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集中,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防洪规划做的还不够好,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和财产的日趋集中,发生同样水灾时的损失日益加重,所以必须提高我国城市的防洪标准,完善城市防洪体系
3.1要确保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资金的落实
这是建设强大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保证,也是前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是纯公益性事业建设,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是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主体,因此应加大投入力度。
3.2提高防洪标准
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标准普遍较低,这是是造成1998年大水灾的原因之一,因此水灾之后各地都陆续提出提高防洪标准的要求。甚至有些地区未经统一规划就提出将堤防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甚至200年一遇。实际上,防洪标准并非越高越好,防洪标准越高,单位投资的效益越低,资金积压的风险越大。随着防洪水位的抬高,工程風险也加大,出现超标准洪水时洪水灾害的潜在风险也将加大。同时,对流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将增大,因此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多种因素,确定适合流域基本特点的防洪标准。
3.3城市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
作为防洪的重点区域,城市应该有一套独立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并设立相应的水文站来监测降雨深、降雨量等,根据上游流域雨情和其他有洪水预警系统的城市的河流特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并作出正确的洪水预报,这对于城市的抢险救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3.4结合城市的具体条件,开辟滞洪区
滞洪区可以分散在公园、大型平坦屋顶、水塘、湖泊、枯井等处,公园的高程要低于周围地面,平坦屋顶和停车场可以植草皮,建喷水池等,以适应滞洪的需要。采用宜于下渗的多孔或砾石建筑材料铺砌道路、停车场和排水沟管等,以增加下渗,减少雨洪。另外束狭落水管,建造坡状屋顶。山城可沿等高线铺设绿地,以延长洪水滞留时间,增加蒸发迟滞径流。
4 总结
洪水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基本现象,也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环境要素,洪涝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化过程受天体背景、气候、气象、海洋、水系、地理地貌、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的作用牵引和制约,这些因素不确定性多,人类难以控制,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只能预防。建设强大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是抵御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史树洁、王雅. 浅谈如何减弱城市洪涝灾害[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20):36-37
[2]丁一汇、张建云. 暴雨洪涝[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258-260
[3]严宗杰. 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分析与防灾减灾探讨[J].科技传播,2010,2(17):17-18
[4]梁志勇. 1950~2010年全国洪涝灾情统计[EB/OL].[201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