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其独特的“附点节奏”、“昂首、挺胸、拔背、立腰”的舞姿造型、“颤而不窜”的动律特点,构成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社会新文化与新元素的冲击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既要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
本文立足于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历史与文化为依托,对维吾尔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问题与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与建议。
一、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历史与文化
(一)历史渊源和宗教背景
新疆在古代的称为西域,西域这个词最先出现于《汉书·西域传》中,是汉代对玉门关往西到新疆和中亚地区的简称。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到西域地区,打开了西域与内地连接的大门,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西域地区的乐舞开始在内地盛行。到了东汉,西域乐舞连同它的风俗习惯逐渐在中原流行起来。如今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继承了传统的西域乐舞,受到了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其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新形态,广泛流传于新疆地区。后来,经过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创新与整理,走进了课堂与舞台,成为独具风韵的舞台表演艺术之一。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魏书·高车传》中写道:“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在漠北游牧时期,维吾尔族人民举行的盛大萨满祭天仪式,舞蹈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维吾尔族信奉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回鹘时期,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都流行乐舞,在这其中佛教对歌舞的影响最大,这些资料在唐宋以来的史籍中都有记载。
(二)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从地理位置来看,新疆从古到今都占据着非常险要的通道,它处在天山和昆仑山的中间。正是因为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民族文化易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文化与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新疆民间舞蹈更具特色。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伊朗文化等不同文化元素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均有所体现。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世界各地不同的文明在此交汇与融合,都影响了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奔放,舞蹈形式多样,自由活泼。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身体形态,以及扬眉、移颈、打响指等代表性动作都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征。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具备明显的民俗性特征。维吾尔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产生了很多民俗节日活动,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些民俗特色与舞蹈紧密结合,形成了维吾尔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形态。在嫁娶和庆祝丰收等重要的节日,维吾尔族人民都会载歌载舞,他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聚集起来,不分男女老少,都在一起热情地舞蹈。
二、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一)保护与传承现状
新疆地区自古至今一直都是中、西交通的要道,西域樂舞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汉唐时期社会安稳,政治清明,各民族的乐舞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流,独具特色的西域乐舞被中原人民所喜爱,并与中原乐舞相互融合,尤其对隋唐时期乐舞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西域乐舞被纳入了宫廷乐舞中,成为了隋唐宫延乐舞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受到新文化、新元素的冲击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新元素的注入促进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保护,无论今后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如何创新与发展,都不能脱离其民族文化的“根”,发展是在传承的基础之上的。在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下。许多学者和相关工作者针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已作了相关工作,如对原生态的维吾尔族舞蹈进行整理,推出了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教材。这些教材让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维吾尔族舞蹈,也让维吾尔族舞蹈得到广泛传播与学习。
(二)保护与传承的主要途径
今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1.重视当地的传统节日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在古尔邦节上,人们会跳起欢快的“萨满舞”。这样不仅让当地的传统得以保留,更能让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得以发展。从而达到保护与传承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目的。
2.注重民间艺人的保护
民间艺人被称为民族舞蹈的“活化石”,老一辈的维吾尔族人身上承载着原生态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然而,随着老一辈人年龄的增长,其民间舞蹈最初始、最本真的韵味濒临消失,这使得对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深入民间,向老艺人学习和采访并做好相关工作,这是目前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工作。
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发展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随之发展变化。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与本土的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形态早已有所不同。在保有传统民间舞蹈精髓的基础上,舞台表演类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走着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这种创新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进入舞台,成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作品;二是进入课堂,成为各校各团体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舞台表演上的创新与发展
进入舞台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根据舞台表演的规律与要求,不断发展出新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语汇与音乐风格。
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经典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这部作品的音乐并非新疆地区的传统音乐,而是加入了许多现代音乐的元素。首先其音乐不只是传统的鼓点音乐节奏,还在音乐中加入歌词,使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次是它的演出服装,突破了以往维吾尔族单层大裙摆的式样,换成多层大裙摆,形似层层的花瓣,形象且生动。这部作品舞蹈最大的特点是有大量的旋转动作,并在旋转的过程中加入手臂等的动作,使舞蹈更具观赏性。其时而温柔旋转裙摆飘动,时而快速旋转裙摆飞扬,旋转动作与裙摆完美配合,仿佛一朵花绽放在舞台上。 创新是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作品中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独有的基本体态、主要动作和步伐都流畅而自然,丝毫不失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传统精髓。
(二)在课堂教学上的创新与发展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创新还体现在教学上,而且成为了各校各团体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學中重要的课程之一。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教学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肢体部分的训练,肢体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维吾尔族舞蹈基本的体态和动律特征;二是节奏的练习,维吾尔族的舞蹈中多用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训练学生将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表情的完美融合。三是神态和气韵的把握,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韵味,只有将体态与动作、步伐、眼神完美融合,才能将这种韵味传达得淋漓尽致,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眼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动作与传统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还是有区别的,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动作在传统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和整理,保留了它最精髓的一部分,如旋转技巧。原生态的旋转技巧只是快速旋转然后停在某个造型上,现在的是在原生态旋转技巧的基础上,加入了更有难度的动作,如跪转,或者配合服装抱裙转等。
(三)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思考
当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也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新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带动了该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这为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各种具有特色的民俗节目伴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为大众所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也成为旅游文化节目。这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推动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表演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部分“创新完全脱离传统”的不良现象,没有继承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珍贵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怀。融入旅游文化产业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不能一味迎合商业需求和大众审美趣味,应始终牢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与本土地区原生态民间舞蹈早已有所不同。它在保持着传统的民间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走着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洛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实用能力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8JYYB-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田甜(1980-),女,河南洛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民间教育。
本文立足于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历史与文化为依托,对维吾尔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问题与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与建议。
一、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历史与文化
(一)历史渊源和宗教背景
新疆在古代的称为西域,西域这个词最先出现于《汉书·西域传》中,是汉代对玉门关往西到新疆和中亚地区的简称。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到西域地区,打开了西域与内地连接的大门,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西域地区的乐舞开始在内地盛行。到了东汉,西域乐舞连同它的风俗习惯逐渐在中原流行起来。如今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继承了传统的西域乐舞,受到了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其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新形态,广泛流传于新疆地区。后来,经过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创新与整理,走进了课堂与舞台,成为独具风韵的舞台表演艺术之一。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魏书·高车传》中写道:“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在漠北游牧时期,维吾尔族人民举行的盛大萨满祭天仪式,舞蹈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维吾尔族信奉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回鹘时期,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都流行乐舞,在这其中佛教对歌舞的影响最大,这些资料在唐宋以来的史籍中都有记载。
(二)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从地理位置来看,新疆从古到今都占据着非常险要的通道,它处在天山和昆仑山的中间。正是因为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民族文化易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文化与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新疆民间舞蹈更具特色。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伊朗文化等不同文化元素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均有所体现。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世界各地不同的文明在此交汇与融合,都影响了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奔放,舞蹈形式多样,自由活泼。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身体形态,以及扬眉、移颈、打响指等代表性动作都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征。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具备明显的民俗性特征。维吾尔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产生了很多民俗节日活动,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些民俗特色与舞蹈紧密结合,形成了维吾尔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形态。在嫁娶和庆祝丰收等重要的节日,维吾尔族人民都会载歌载舞,他们穿上最隆重的服装,聚集起来,不分男女老少,都在一起热情地舞蹈。
二、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一)保护与传承现状
新疆地区自古至今一直都是中、西交通的要道,西域樂舞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汉唐时期社会安稳,政治清明,各民族的乐舞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流,独具特色的西域乐舞被中原人民所喜爱,并与中原乐舞相互融合,尤其对隋唐时期乐舞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西域乐舞被纳入了宫廷乐舞中,成为了隋唐宫延乐舞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受到新文化、新元素的冲击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新元素的注入促进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保护,无论今后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如何创新与发展,都不能脱离其民族文化的“根”,发展是在传承的基础之上的。在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潮下。许多学者和相关工作者针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已作了相关工作,如对原生态的维吾尔族舞蹈进行整理,推出了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教材。这些教材让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维吾尔族舞蹈,也让维吾尔族舞蹈得到广泛传播与学习。
(二)保护与传承的主要途径
今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1.重视当地的传统节日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在古尔邦节上,人们会跳起欢快的“萨满舞”。这样不仅让当地的传统得以保留,更能让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得以发展。从而达到保护与传承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目的。
2.注重民间艺人的保护
民间艺人被称为民族舞蹈的“活化石”,老一辈的维吾尔族人身上承载着原生态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然而,随着老一辈人年龄的增长,其民间舞蹈最初始、最本真的韵味濒临消失,这使得对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深入民间,向老艺人学习和采访并做好相关工作,这是目前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工作。
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发展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随之发展变化。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与本土的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形态早已有所不同。在保有传统民间舞蹈精髓的基础上,舞台表演类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走着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这种创新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进入舞台,成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作品;二是进入课堂,成为各校各团体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舞台表演上的创新与发展
进入舞台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根据舞台表演的规律与要求,不断发展出新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语汇与音乐风格。
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经典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这部作品的音乐并非新疆地区的传统音乐,而是加入了许多现代音乐的元素。首先其音乐不只是传统的鼓点音乐节奏,还在音乐中加入歌词,使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次是它的演出服装,突破了以往维吾尔族单层大裙摆的式样,换成多层大裙摆,形似层层的花瓣,形象且生动。这部作品舞蹈最大的特点是有大量的旋转动作,并在旋转的过程中加入手臂等的动作,使舞蹈更具观赏性。其时而温柔旋转裙摆飘动,时而快速旋转裙摆飞扬,旋转动作与裙摆完美配合,仿佛一朵花绽放在舞台上。 创新是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作品中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独有的基本体态、主要动作和步伐都流畅而自然,丝毫不失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传统精髓。
(二)在课堂教学上的创新与发展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创新还体现在教学上,而且成为了各校各团体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學中重要的课程之一。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教学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肢体部分的训练,肢体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维吾尔族舞蹈基本的体态和动律特征;二是节奏的练习,维吾尔族的舞蹈中多用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训练学生将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表情的完美融合。三是神态和气韵的把握,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韵味,只有将体态与动作、步伐、眼神完美融合,才能将这种韵味传达得淋漓尽致,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眼神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动作与传统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还是有区别的,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动作在传统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和整理,保留了它最精髓的一部分,如旋转技巧。原生态的旋转技巧只是快速旋转然后停在某个造型上,现在的是在原生态旋转技巧的基础上,加入了更有难度的动作,如跪转,或者配合服装抱裙转等。
(三)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思考
当下,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也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新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直接带动了该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这为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各种具有特色的民俗节目伴随着旅游业的兴盛为大众所知,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也成为旅游文化节目。这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推动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表演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部分“创新完全脱离传统”的不良现象,没有继承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珍贵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怀。融入旅游文化产业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不能一味迎合商业需求和大众审美趣味,应始终牢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立足于现代社会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与本土地区原生态民间舞蹈早已有所不同。它在保持着传统的民间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走着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洛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实用能力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8JYYB-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田甜(1980-),女,河南洛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民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