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各级教育部门都把教育科研工作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抓,“科研兴教”与“科研兴校”早已从喊喊口号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务实求真的实践阶段,这对教育部门,特别是基层学校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我们肖家乡第一中学在“十一·五”改革大潮中,勇敢地迎接了挑战,可以说是抓住了机遇,成功地走上了“科研兴校”之路。
1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是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要把握这个根本,就必须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四性”和“三结合”的原则。“四性”是:全员性、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结合”是:集中辅导和教师自学相结合;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为了便于教师学习,学校指定两名领导为兼职辅导员,两周辅导一次,并布置教师自学的内容,对于教师自学的笔记,辅导员定期检查和批阅。通过学习,所有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这就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2 制定科研制度,完善保障机制
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上级科研部门和学校都应制订较为合理的科研工作制度,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给予鼓励,同时为科研工作的实施排除障碍。我校参照上级科研部门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年度工作考核制度、教师专业技术考核制度、优秀教师评比条件等,这些制度都对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提出要求,以此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之中。
3 强化科研管理,兴起科研之风
教育科研是联结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它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是塑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近年来,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开展了有效教学研究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 确立研究课题,明确教育科研方向。学校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管理。我们依据“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和扶余县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文件精神,确定课题,采取分级管理的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对于学校已有的市级科研课题和县级科研课题,实行课题负责制,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对于《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总课题的七个子课题,学校成立了督导组,通过课题申报、方案研讨、统一开题等方式,逐步实施。我校还根据教学实际,把教育教学中敏感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当前急于解决的问题等,作为学校科研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目前,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已全面展开,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实验,科研工作的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2 重视研究过程,强化教育科研管理。学校确立了一个科研课题,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为研究周期。因此,每个课题都应有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都要按计划认真执行。为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管理,我校设科研室,对科研课题宏观调控,分段指导,并采取理论讲座、专题研究、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课题组实施课题计划,直到取得科研成果。
3.2.1 举办教育理论讲座。学校科研室围绕已确立的课题,举办系列化的理论讲座,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上学期,我校业务领导先后进行教育科研理论讲座4次,以此指导教师的实践,逐步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
3.2.2 开展教育科研专题研讨会。围绕着研究课题,学校科研室经常召开有关教师的专题研讨会。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及时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作法,让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集思广益,共同提高。通过专题研讨会这种形式,在理论上进行探究,在实践上加以开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完成教育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3.2.3 组织科研论文交流。为深化研讨,提高理论认识。我校每学期都组织课题组的教师进行论文交流或经验交流,让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宣讲自己的论文或经验介绍,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能获得成功感、满足感,激励和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为学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推广研究成果,促进课程改革发展
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结论和表达形式,是教育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有了成果就要交流,就要宣传,就要推广,否则,它的光彩就会大打折扣。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我校对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的课题研究成果、对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自行鉴定的课题成果,都及时进行推广。让科研成果实现其应有的效益和价值,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及时推广,开创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新局面,促进了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1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是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要把握这个根本,就必须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四性”和“三结合”的原则。“四性”是:全员性、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结合”是:集中辅导和教师自学相结合;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为了便于教师学习,学校指定两名领导为兼职辅导员,两周辅导一次,并布置教师自学的内容,对于教师自学的笔记,辅导员定期检查和批阅。通过学习,所有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这就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2 制定科研制度,完善保障机制
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上级科研部门和学校都应制订较为合理的科研工作制度,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给予鼓励,同时为科研工作的实施排除障碍。我校参照上级科研部门的有关规定,制订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年度工作考核制度、教师专业技术考核制度、优秀教师评比条件等,这些制度都对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提出要求,以此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之中。
3 强化科研管理,兴起科研之风
教育科研是联结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它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是塑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近年来,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开展了有效教学研究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 确立研究课题,明确教育科研方向。学校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管理。我们依据“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和扶余县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文件精神,确定课题,采取分级管理的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对于学校已有的市级科研课题和县级科研课题,实行课题负责制,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对于《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总课题的七个子课题,学校成立了督导组,通过课题申报、方案研讨、统一开题等方式,逐步实施。我校还根据教学实际,把教育教学中敏感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当前急于解决的问题等,作为学校科研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目前,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已全面展开,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实验,科研工作的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2 重视研究过程,强化教育科研管理。学校确立了一个科研课题,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为研究周期。因此,每个课题都应有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都要按计划认真执行。为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管理,我校设科研室,对科研课题宏观调控,分段指导,并采取理论讲座、专题研究、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课题组实施课题计划,直到取得科研成果。
3.2.1 举办教育理论讲座。学校科研室围绕已确立的课题,举办系列化的理论讲座,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上学期,我校业务领导先后进行教育科研理论讲座4次,以此指导教师的实践,逐步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
3.2.2 开展教育科研专题研讨会。围绕着研究课题,学校科研室经常召开有关教师的专题研讨会。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及时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作法,让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集思广益,共同提高。通过专题研讨会这种形式,在理论上进行探究,在实践上加以开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完成教育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3.2.3 组织科研论文交流。为深化研讨,提高理论认识。我校每学期都组织课题组的教师进行论文交流或经验交流,让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宣讲自己的论文或经验介绍,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能获得成功感、满足感,激励和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为学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推广研究成果,促进课程改革发展
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结论和表达形式,是教育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有了成果就要交流,就要宣传,就要推广,否则,它的光彩就会大打折扣。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我校对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的课题研究成果、对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自行鉴定的课题成果,都及时进行推广。让科研成果实现其应有的效益和价值,服务于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及时推广,开创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新局面,促进了课程改革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