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武昌老城区东北部,是在武昌古城墙内花园山北麓和螃蟹岬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
昙华林是自明代以来老武昌城形成并保留至今的一条长街,其历史文化意义经常被强调,历来于此居住的名流故居,让这个地方更具瞻仰的意义。
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50多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在蹉跎岁月中,昙华林见证了辛亥名人的历史风貌,遍布于街巷中参差迭现的各色公馆、故居和学社遗址,其古貌苍颜也无法掩盖那段激情岁月的痕迹。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一部分年久失修的房屋已经凋敝落败,甚至有的已消失于历史尘埃中,还有的仍坚持为人们服务着,诉说着它们时代的荣光。
仁济医院
过湖北中医药大学往前走十分钟,你会看见一栋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它就是建于1895年的仁济医院,原名“英国伦敦会医院”。
仁济医院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底层为连续罗马券拱廊,上层为简化多立克柱廊,含主楼和辅楼,辅楼平面呈“凹”形,中间乃下沉式庭院。
该医院在辛亥革命时曾救治民军,抗战时期,该建筑为日军医院, 1953年由市卫生局接管,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之一。如今主楼为图书馆,其他4辅楼则给住户居住。
位于昙华林老街上的湖北中医药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经过几番改革、合并及更名衍变而来,其间的老房幸运地躲过被拆的命运,延续着目之所及的历史意义,如翟雅各健身所、圣诞堂;还有的继续为人服务着,如文华大学文学院、女生宿舍。
文华大学文学院
(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文学院属于中西合璧式建筑,建于1915年。保留至今的文华大学文学院,除了外壁经过粉刷,里面的天花板重新铺设以外,里面的老门古窗基本上维持了原样。
底层门窗呈连续半圆券式,华丽的玻璃彩窗从进门的那一刻就给你鲜明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的老木气息,接着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独立的天井院落,颇有戏里那种古朴幽静之感,院内植物的绿与落英的红相映成趣。
踏上被磨损了的阶梯,依然有安稳踏实的感觉;二层东西设敞廊露台,砖木组合式栏杆,栏杆砖墩上竖双柱支撑屋檐;阳光照在漆黑的廊柱上,像是舞动的精灵在和老者逗趣,颇有一番意趣;院内不时传来讨论公务的声音,还有门外若隐若现的流行歌曲,衬得院落越发幽然安宁。
翟雅各健身所
头戴瓜皮帽、身穿西装,把自己完全隐匿于大树和岁月之中,这样的隐士,好生潇洒。
翟雅各健身所,本为纪念首任文华大学校长翟雅各(James Jackson)所建,它按西方体育馆功能设计,保留中国传统建筑味儿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主体采用红砖清水墙砖木结构,正立面建有抱厦与勾栏,民间形象地称它为“头戴瓜皮帽而身穿西装的洋博士”。
翟雅各健身所自落成之日起就没有被使用它的人维修过,尽管它周边斗转星移风云变幻,它依然本色如初——窗棂隔扇,纹饰美观,望柱飞檐,古朴大方,葱郁浓密的爬藤植物让隐居于此的它更添风情。
翟雅各是我市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三座体育馆之一,如今重锁把守,已然废弃,透过门窗望进去像穿越了一个世纪的沧桑。
徐源泉公馆
华林建筑群包括了各种会议遗址、宗教建筑、同乡会馆和官府署衙;其中,属名人故居类的公馆建筑一直是昙华林最为精致的特色建筑群之一。而位于昙华林141号的徐源泉公馆是昙华林公馆中保存相对最为完好的一座。徐源泉(1886~1960年),又名克诚,派名继绩,为湖北黄冈仓埠镇(今属武汉新洲)人,国民党高级将领。他戎马一生,官至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参议,参加过中原会战及抗战时期的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1945年后退出军界,从事实业;修路,办厂和建校等都有涉及。1949初去台湾,1960年在台北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作为辛亥名人之一,国军军官徐源泉在武汉其实有两处公馆。一处在他故乡——武汉市新洲县仓埠镇南下街,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是一处耗资十万大洋,占地千余平米的带花园的中西结合式的大宅院;而另一处,则是静静隐藏于昙华林街141号院这座背街的院落中,十四中旁,凤凰山脚下。若不是刻意去寻找,仅穿过现正在扩建的被挖得面目全非的昙华林街道,很难找到它的踪迹。
昙华林32号(又称刘公馆)
该公馆位于昙华林32号,建造于1900年前后,辛亥先烈刘公先生于1900年前后购买此宅,现产权属湖北省军区。刘公(1881-1920年),民族革命者,湖北襄阳人。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共进会第三任会长,1911年武昌起义任政治筹备处总理,曾任湖北军政府总监察、北伐左翼军总司令等职。刘公馆为中西合璧建筑,马蹄形建筑平面,院内门庭装饰有科林斯式希腊柱式,古典端庄。在这幢老房子里,刘公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钱基博故居(又称朴园)
该建筑现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内,始建于1936年。原系武昌私立华中大学教授公寓,1953年院校合并后属华中师大,现产权属湖北美术学院,为该院环境艺术雕塑研究所。
钱基博(1887-1957年)为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兼教育家,也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父亲。朴园为钱基博1946年-1957年居住的地方,属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文化名人故居之一。
朴园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斜坡屋顶,顶部饰有老虎窗。室内木板铺地;2002年维修、内改建为石板铺地,内外墙装饰更新;是带有19世纪仿古典主义二层小洋楼风格的建筑。
昙华林是自明代以来老武昌城形成并保留至今的一条长街,其历史文化意义经常被强调,历来于此居住的名流故居,让这个地方更具瞻仰的意义。
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50多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在蹉跎岁月中,昙华林见证了辛亥名人的历史风貌,遍布于街巷中参差迭现的各色公馆、故居和学社遗址,其古貌苍颜也无法掩盖那段激情岁月的痕迹。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一部分年久失修的房屋已经凋敝落败,甚至有的已消失于历史尘埃中,还有的仍坚持为人们服务着,诉说着它们时代的荣光。
仁济医院
过湖北中医药大学往前走十分钟,你会看见一栋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它就是建于1895年的仁济医院,原名“英国伦敦会医院”。
仁济医院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底层为连续罗马券拱廊,上层为简化多立克柱廊,含主楼和辅楼,辅楼平面呈“凹”形,中间乃下沉式庭院。
该医院在辛亥革命时曾救治民军,抗战时期,该建筑为日军医院, 1953年由市卫生局接管,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之一。如今主楼为图书馆,其他4辅楼则给住户居住。
位于昙华林老街上的湖北中医药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经过几番改革、合并及更名衍变而来,其间的老房幸运地躲过被拆的命运,延续着目之所及的历史意义,如翟雅各健身所、圣诞堂;还有的继续为人服务着,如文华大学文学院、女生宿舍。
文华大学文学院
(现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文学院属于中西合璧式建筑,建于1915年。保留至今的文华大学文学院,除了外壁经过粉刷,里面的天花板重新铺设以外,里面的老门古窗基本上维持了原样。
底层门窗呈连续半圆券式,华丽的玻璃彩窗从进门的那一刻就给你鲜明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的老木气息,接着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独立的天井院落,颇有戏里那种古朴幽静之感,院内植物的绿与落英的红相映成趣。
踏上被磨损了的阶梯,依然有安稳踏实的感觉;二层东西设敞廊露台,砖木组合式栏杆,栏杆砖墩上竖双柱支撑屋檐;阳光照在漆黑的廊柱上,像是舞动的精灵在和老者逗趣,颇有一番意趣;院内不时传来讨论公务的声音,还有门外若隐若现的流行歌曲,衬得院落越发幽然安宁。
翟雅各健身所
头戴瓜皮帽、身穿西装,把自己完全隐匿于大树和岁月之中,这样的隐士,好生潇洒。
翟雅各健身所,本为纪念首任文华大学校长翟雅各(James Jackson)所建,它按西方体育馆功能设计,保留中国传统建筑味儿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主体采用红砖清水墙砖木结构,正立面建有抱厦与勾栏,民间形象地称它为“头戴瓜皮帽而身穿西装的洋博士”。
翟雅各健身所自落成之日起就没有被使用它的人维修过,尽管它周边斗转星移风云变幻,它依然本色如初——窗棂隔扇,纹饰美观,望柱飞檐,古朴大方,葱郁浓密的爬藤植物让隐居于此的它更添风情。
翟雅各是我市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三座体育馆之一,如今重锁把守,已然废弃,透过门窗望进去像穿越了一个世纪的沧桑。
徐源泉公馆
华林建筑群包括了各种会议遗址、宗教建筑、同乡会馆和官府署衙;其中,属名人故居类的公馆建筑一直是昙华林最为精致的特色建筑群之一。而位于昙华林141号的徐源泉公馆是昙华林公馆中保存相对最为完好的一座。徐源泉(1886~1960年),又名克诚,派名继绩,为湖北黄冈仓埠镇(今属武汉新洲)人,国民党高级将领。他戎马一生,官至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参议,参加过中原会战及抗战时期的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1945年后退出军界,从事实业;修路,办厂和建校等都有涉及。1949初去台湾,1960年在台北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作为辛亥名人之一,国军军官徐源泉在武汉其实有两处公馆。一处在他故乡——武汉市新洲县仓埠镇南下街,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是一处耗资十万大洋,占地千余平米的带花园的中西结合式的大宅院;而另一处,则是静静隐藏于昙华林街141号院这座背街的院落中,十四中旁,凤凰山脚下。若不是刻意去寻找,仅穿过现正在扩建的被挖得面目全非的昙华林街道,很难找到它的踪迹。
昙华林32号(又称刘公馆)
该公馆位于昙华林32号,建造于1900年前后,辛亥先烈刘公先生于1900年前后购买此宅,现产权属湖北省军区。刘公(1881-1920年),民族革命者,湖北襄阳人。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共进会第三任会长,1911年武昌起义任政治筹备处总理,曾任湖北军政府总监察、北伐左翼军总司令等职。刘公馆为中西合璧建筑,马蹄形建筑平面,院内门庭装饰有科林斯式希腊柱式,古典端庄。在这幢老房子里,刘公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钱基博故居(又称朴园)
该建筑现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内,始建于1936年。原系武昌私立华中大学教授公寓,1953年院校合并后属华中师大,现产权属湖北美术学院,为该院环境艺术雕塑研究所。
钱基博(1887-1957年)为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兼教育家,也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父亲。朴园为钱基博1946年-1957年居住的地方,属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文化名人故居之一。
朴园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斜坡屋顶,顶部饰有老虎窗。室内木板铺地;2002年维修、内改建为石板铺地,内外墙装饰更新;是带有19世纪仿古典主义二层小洋楼风格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