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点\线\面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绘画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流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在表现手法、艺术取材上都独立于世界艺术领域,是世界绘画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点、线、面这些原始艺术元素来说,它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味象符号”。
  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如此渺小的事物却吸引着众多艺术大师的眼球,无不令人惊叹。从古至今,点、线、面一直作为绘画艺术领域所探讨的话题,历代画家、理论家都会为此深入研究,探讨着绘画艺术的内涵。点、线、面这三种绘画艺术元素,看似简单的艺术符号,但它们应用在绘画艺术中却拥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苦瓜和尚云:‘画法立于一画’。一画者,一笔也,即万有之笔,始于一笔也,然而点却系最原始之一笔,究其源线与面实由点扩积而成。故点为一画一面之母。”国画大师潘天寿说:“绘画之表现技法,不外点线面三者。在中国绘画里,以线为主,点为次,面为末。”在中国绘画中点法甚多,点有圆点、直点、横点、斜点、散点之分。从外在形式上有介字点、胡椒点、夹叶点、平头点、垂露点、鼠足点、米氏浑点、破竹点、破墨点等,从色彩深浅变化上有焦墨点、浓墨点、重墨点、淡墨点、彩色点等。没错,点作为绘画艺术中最基本的符号,以最简单的元素构成最强有力的绘画艺术语言。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画。中国画中无论山水、花鸟、人物,最难的是用点,点不可过多,要运用适宜,恰到好处,点要有力度,非一日之功所能。点在一幅画上,多点少点,点在哪里,都有讲究,运用得当可以把画的神韵揭示出来。一个点可以把线衬活,更能线立其体,点提其画神、画韵。反之,点不得当,会把一幅好画弄糟。随着点数量的累积,以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产生新的艺术元素,使绘画艺术领域出现新的力量——线,使绘画语言变的更为丰富 。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云:“石如飞白木如馏,写竹还应八法通。”这里说到的书法用笔,也正是中国绘画所需要的线。中国画一直以线条作为造型基础,中国绘画讲究和注重线的运用。用线的方法较多,在人物画中就有“十八描”之法。从用笔特点上线条可分中锋线条、侧锋线条、逆锋线条、顺锋线条、全锋线条、藏锋线条、露锋线条及圆笔、方笔等。线在空间里具有长度和方向性的细长形象,在绘画中最富表现力,并带有很强的情感倾向。艺术大师通过不同的用笔使线条产生不同的风格,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线条是构成美术作品的重要因素。一根线条,把有限的平面有规则或无规则地切开成无限的空间,使简单、单一的平面空间顿时变得复杂,使单一的画面变得精彩。干湿浓淡焦,这些通过墨色变化出来的线条。直线,曲线,这些通过意识形态手法变化出来的线条,使每一根线条寓意着不同的艺术创作状态艺术抒发所带来的情感,都是最能概括形象复杂、结构特征的“手段”。线与线、点与点、点与线这些相互结合,铸就了面的崛起。面在中国画中同样也是一个主要的角色。我们通常所说中国山水画中的“石分三面”、“千人千面”也就是这样的概念。一块面,不仅是由点、线的组成而得来的。更重要的是,它使平面的二维空间艺术的平面感升华为超越时空的绘画,使艺术的空间感加强,以不同的面,展现不同的艺术风貌,给绘画带来分量感、视觉感,使绘画艺术具有了深层次的内涵。面的诞生,使单一的由点、线所构成的中国绘画艺术结构增加了新的篇章,使中国绘画艺术的层面更加的广阔。再者,点、线、面不仅仅代表的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全部,中国的绘画艺术也不仅仅是光靠这一点、一线、一面的各自单一元素所铸就的,它们是通过这一点、一线、一面的有机统一结合所带来的。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画面往往是点、线、面相互结合,没有完全独立分开,使画面看似交响乐一样,时而单击、时而双击、时而重击、时而轻捶。又如舞者的舞蹈,或翩翩舞动,或急如骤雨般的舞动,使场面丰富多彩,回味无穷。
  以点、线、面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艺术支架,担负着艺术人心灵深处表达某种审美情感的艺术功能。点、线、面的结合,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组合、再组合和再创造的过程。点、线、面这些原始的艺术符号,通过有机的统一的相结合和艺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不断的实践,才铸就今天中国绘画的艺术辉煌。对于博大的中国绘画艺术来说,绘画语言的探索,是一种无止境的艺术探索与寻觅,或许正是这种无止境的魅力,才吸引着这更多的艺术人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使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不断的挖掘绘画艺术的新天地,使绘画艺术的魅力不断地流长。点、线、面这些艺术的符号,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中国绘画艺术中最原始简单而又先进复杂的艺术语言。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6级绘画)
其他文献
[摘 要] 横渠书院是一般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之一宝鸡文理学院筹建的二级学院,横渠书院的建设是地方高校与区域互动发展模式的新探索。首先,采取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企业筹资建设、高校租赁使用的合作办学模式,体现了地方高校办学空间拓展路径的新探索;其次,以古代书院文化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体现了地方高校培育人才的新探索;最后,以高校带动区域文化发展,体现了地方高校彰显大学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职能的新探索。  
期刊
[摘  要] 根据陕西省植物资源优势和资源植物学课程特色,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形成一套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资源植物学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资源植物学 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陕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SGH2010169);陕西教育学院2012年教改项目。  资源植物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学
期刊
[摘 要] 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将雁阵理论运用于团队建设,在攻坚克难中借助“V”字飞行的力量;在平行发展中借助“一”字飞行的力量;在比学赶帮中借助不断鸣叫的力量,从而实现团队的有效“飞行”。这对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雁阵理论 雁阵战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我院图书馆的读者情况和服务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高职服务工作内容构想。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读者为中心,完善读者服务工作,将推动高职学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学院 图书馆 服务工作  在市场经济下,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以及办学目标和定位与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高职院校更趋向于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
期刊
【摘 要】悲剧性因素是西方音乐创作中很鲜明的风格特征,柴科夫斯基是颇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本文通过对其《b小调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个案分析,运用音乐形态分析和音乐文化分析两个研究层面,来探究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性特征,并以此作为对西方音乐创作中悲剧性风格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 交响曲 悲剧性因素     绪 论  在学习西方音乐发展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
期刊
[摘 要] 为了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有效的育人机制,笔者对陕西省六所高职高专院校的246名学生、30名教师及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了调研,对有关于学生的价值观,心理因素和就业状况做了问卷调查和详细访谈。本论文认为,情感、激励、应用型人才培养三结合的育人机制是高职学生教育的源头、根本和切入点,形成了生活层面、精神层面和科学培养层面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
期刊
[摘 要] 该文通过对我国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梳理,分析了课程设置的现状,评价了三大课程理念,即学科为中心课程理念、学生为中心理念、社会为中心理念,对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得出结论:1)高职体育课程理念应该更新,抛弃和批判学科为中心理念;2)应该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与需求,但要讲求实践的可操作性。3)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保证体育课程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提出了改革的建
期刊
[摘要]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应用到《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开发中,具体研究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该课程的学习情境,通过几个典型情境的完整演绎,全面覆盖了高频电子技术的各知识点,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学科体系下课程知识的重构设计。    [关键词] 高频电子 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    引言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主干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提出了调整英语教学目标、完善英语课程体系、改变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现行测评体系的举措,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多媒体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近年来英语界一直关心和讨论的问题。大学英语课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已成为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我校于1999年起先后
期刊
[摘要] 本文放弃了一般从女性视角解读《玩偶之家》的可能,摒弃《玩偶之家》较为沉重的一面,揭示戏剧中生活化的一面,得到许多关于人性的感悟。围绕着易卜生在《玩偶之家》设立的三重矛盾——娜拉与海尔茂之间、林丹太太与柯洛克斯泰之间以及娜拉与阮克大夫之间,分析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反映出来的人性善恶美丑。由此可见,《玩偶之家》有着非常广泛和实际的意义,戏剧冲突也是多线索的,这是易卜生的深刻之处。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