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陕西省植物资源优势和资源植物学课程特色,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形成一套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资源植物学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资源植物学 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陕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SGH2010169);陕西教育学院2012年教改项目。
资源植物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学科,以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类、分布、储量、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目前,要实现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资源植物学的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色,立足于陕西省植物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采取不同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陕西省植物资源的优势
陕西境内地形复杂,从北至南依次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纵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尤其是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植物资源,种子植物有171科3754种 [1],尤其是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的秦岭地区植物资源更为丰富,种子植物达有175科3451种[2]。秦岭地区植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极具开发潜力,纤维、淀粉、糖类、油脂、树脂、橡胶、鞣料、药用等用途的种类多达1300多种[3]。
资源植物学的课程特色
1.知识容量大
资源植物学内容涵盖了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开发利用途径、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四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药用、果树、野菜、色素、纤维、油脂、淀粉、观赏等17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特点。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数量和利用深度还在不断扩展,这就使得该课程的知识容量不断扩充。
2.实践操作性强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对资源植物材料的观察和解剖,植物种类的鉴定和标本展示,校园植物和各大植物园、公园、博物馆的参观,以及野外植物资源的调查等实践环节,不仅学生学习资源植物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而且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紧密
区域经济发展反映了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4]。“十二五规划”对我省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战略已作出了明确指示。由于资源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植物资源,该课程就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尤其是陕南经济区不仅有全省面积60%的森林,而且还有极具地域特色的秦巴医药、富硒食品等生物资源。因此,资源植物学的教学必须融入到我省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植物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凸显专业特点
资源植物学教学内容庞杂,学生又来自于不同专业,因此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所有学生,课程所涵盖的四方面基本知识要逐一讲解,重点介绍植物资源分布概况和开发利用方法。对不同专业学生,涉及的17类植物资源有选择讲解,如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侧重于药用、芳香油、农药植物资源等内容,食品工程学生侧重于果蔬、野菜、淀粉植物资源等内容。在讲述中以秦岭富有特色的植物为案例重点讲解,并适时引入新成就来拓展学生视野。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教学已是不容置疑的一种有效途径。如讲授观赏植物资源,利用ppt课件不仅介绍了课本内容,还讲述十大名花、西安市公园绿地常见观赏植物和家庭养花环保价值等内容,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网络教学也是资源植物学教学的重要补充,除了我校植物学精品课程网站外,网络上还可以参考沈阳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北京林业大学观赏植物学等精品课程资源。
3.安排适量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适量安排实践环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通过举办“走近校园植物”活动、参观西安市植物园及观察标本等,学生掌握了许多常用野生植物的特性。如利用校园中的银杏讲述了“本是同根生,药效各不同”的道理。此外,还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或野外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写出了多篇报告,部分已正式发表。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证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各地经济发展人才的需要,在资源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从教学的内容、手段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景侠,杨赵洁.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及保护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3):6-12.
[2]张金良,李焕芳.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生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1997,(2):30-31
[3]陕西省林业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70-174.
[4]秦启光.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的几种理论解释[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5):13-14.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 资源植物学 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陕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SGH2010169);陕西教育学院2012年教改项目。
资源植物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学科,以野生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类、分布、储量、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目前,要实现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资源植物学的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色,立足于陕西省植物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采取不同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陕西省植物资源的优势
陕西境内地形复杂,从北至南依次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纵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尤其是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植物资源,种子植物有171科3754种 [1],尤其是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的秦岭地区植物资源更为丰富,种子植物达有175科3451种[2]。秦岭地区植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极具开发潜力,纤维、淀粉、糖类、油脂、树脂、橡胶、鞣料、药用等用途的种类多达1300多种[3]。
资源植物学的课程特色
1.知识容量大
资源植物学内容涵盖了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开发利用途径、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四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药用、果树、野菜、色素、纤维、油脂、淀粉、观赏等17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特点。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数量和利用深度还在不断扩展,这就使得该课程的知识容量不断扩充。
2.实践操作性强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对资源植物材料的观察和解剖,植物种类的鉴定和标本展示,校园植物和各大植物园、公园、博物馆的参观,以及野外植物资源的调查等实践环节,不仅学生学习资源植物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而且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紧密
区域经济发展反映了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4]。“十二五规划”对我省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战略已作出了明确指示。由于资源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植物资源,该课程就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尤其是陕南经济区不仅有全省面积60%的森林,而且还有极具地域特色的秦巴医药、富硒食品等生物资源。因此,资源植物学的教学必须融入到我省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植物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凸显专业特点
资源植物学教学内容庞杂,学生又来自于不同专业,因此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所有学生,课程所涵盖的四方面基本知识要逐一讲解,重点介绍植物资源分布概况和开发利用方法。对不同专业学生,涉及的17类植物资源有选择讲解,如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侧重于药用、芳香油、农药植物资源等内容,食品工程学生侧重于果蔬、野菜、淀粉植物资源等内容。在讲述中以秦岭富有特色的植物为案例重点讲解,并适时引入新成就来拓展学生视野。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教学已是不容置疑的一种有效途径。如讲授观赏植物资源,利用ppt课件不仅介绍了课本内容,还讲述十大名花、西安市公园绿地常见观赏植物和家庭养花环保价值等内容,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网络教学也是资源植物学教学的重要补充,除了我校植物学精品课程网站外,网络上还可以参考沈阳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北京林业大学观赏植物学等精品课程资源。
3.安排适量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适量安排实践环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通过举办“走近校园植物”活动、参观西安市植物园及观察标本等,学生掌握了许多常用野生植物的特性。如利用校园中的银杏讲述了“本是同根生,药效各不同”的道理。此外,还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或野外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写出了多篇报告,部分已正式发表。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证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各地经济发展人才的需要,在资源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从教学的内容、手段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景侠,杨赵洁.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及保护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3):6-12.
[2]张金良,李焕芳.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生物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1997,(2):30-31
[3]陕西省林业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70-174.
[4]秦启光.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的几种理论解释[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5):13-14.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