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纪录片是龙江文化品牌对外输出的窗口,带有地域特色的纪录片传播对于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构建尤为重要。黑龙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农民农村生活是黑龙江典型的地域特征之一,五常大米是黑龙江省的名片。《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以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的四户农民为主人公,通过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真实记录、全景式展现中国农民现实生活、新时代的正能量传播的方式,用朴实的镜头、接地气的对话讲述的渗透着新时代农民生活思想的变化,展现了十八大以来农村生活的新画卷,是新时期具有地域特色的讲述中国好故事的优秀现实题材纪录片。
关键词:地域特色;真实记录;现实生活;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3-0000-03
在众多保存、传播地域文化的媒介形式中,影视剧应该是最受大众关注,且传播效果最为突出的,各地通过影视剧传播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几年,黑龙江省在“文化兴省”的战略引领下, 联合各制作机构拍摄了多部反映黑龙江独特地域特征、民俗风情的优秀纪录片,如历史文化题材的《龙之江》、展现自然景观的《航拍中国﹒黑龙江》等等,纪录片成为龙江文化品牌对外输出的窗口,而带有地域特色的纪录片传播对于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构建尤为重要。黑龙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农民农村生活是黑龙江典型的地域特征之一。《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是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而成,以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的杜中学、黄成春、郝云荣和陈洪刚四户农民为主人公,他们是新时期不同阶层农民的代表,他们个性鲜明,辛勤劳作,依靠着拉林河水种植着全国闻名的五常大米,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自己的富裕生活。纪录片通过朴实的镜头、接地气的对话讲述的不仅仅是备耕、插秧、田间维护以及秋收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更渗透着新时代农民生活思想的变化,展现的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所不熟悉的农村生活的新画卷。
一、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真实记录
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在记录人的生活、情感方面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拉林河畔》就是一部记录人们生活、讲述中国故事的现实题材纪录片,相比较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类型的地域纪录片来说,由于记录的现实人的生活,显得更具有时代的意义。
(一)小切口式的展现生活
现实主义遵循真实客觀的再现事实,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摄制组坚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放低姿态拍摄劳动的真实样态,抓取了许多鲜活的事件和生动的细节,大量的乡土气息浓厚的对话,农村日常生活的记录,描绘的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拉林河畔》中细节的真实是渗透在看似平常无起伏的日常叙事中,主人公杜中学在育苗中遇到了虫害,作为屯长的黄成春为屯里修水渠、修水泵的烦恼,新一代青年农民代表陈洪刚经营网店遇到的难题,郝云荣女儿考大学陪读的过程等等,客观的叙事视角表现平时的农民日常生活,几位主人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生活的交响曲。这些故事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却生动了表现了新时期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展现了在特定地域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更深层次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社会心理的大变化。
(二)接地气式的表现生活
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需要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近几年,国内的纪录片拍摄逐渐与世界接轨,无论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叙事方式上,都形成了世界性的表达语言。2015年的西藏地域风格纪录片《第三极》成功的关键就是运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展现中国品质。但人文类的纪录片记录的是人与人的事,特别是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影片,因此还需要“接地气”才能符合国内观众的要求,但想要接地气就需要客观的记录,用鲜明的地域环境和特色语言去表现农民的生活。《拉林河畔》以农业生产的育种、插秧、田间维护、收获为线索,串起了每家每户的生活,大量鲜活的东北味人物同期声穿插其中,主人公的家庭生活由此展开,讲述的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家庭琐事,但其实生活就是很平淡的各种琐事,而这种近似于白描式的生活描绘,恰恰是最震撼人心灵的东西。
二、全景式展现中国农民现实生活
十八大以来,我党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方向,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拉林河畔》的拍摄和播出正是在十八大和十九大相交的时间段,即是给十八大结束交了份合格的答卷,又是给十九大开局对“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在纪录片中典型形象的塑造是现实主义表现的重要特点,而对现实农民生活的展现,《拉林河畔》做到了全景式的展现,树立的是新时代老中青三代农民的典型形象,通过四位主人公的生活展开了农村日常生活状态、农民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心理转变的生活画卷。
(一)农村日常的生活状态的展示
在大多数影视剧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城市里人的生活状态,大多数的观众对现代农村日常的生活状态了解并不多,通过《乡村爱情故事》等一系列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的传播,让观众对东北的农村生活产生了好奇,纪录片《拉林河畔》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农村的生活状态。杜中学、黄成春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他们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也同样面临育苗时的虫害、修渠修水泵、插秧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年一代的代表郝云荣夫妇是现代农村中典型农民的代表,他们是现代农村中的中流砥柱,除了努力生活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女儿能考上大学;年轻一代的陈洪刚则是现代社会中新型农民,他们见过市面,有思想有文化,回到农村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从主人公们日常居住的环境、对话中出现的买车、买貂皮、买金链子等词语,我们更看到了农民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好,在村长的组织下,村里还建了健身房,组建了健身队,农闲还组织参加了秧歌比赛,因此,可以看出农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丰富,还有精神生活丰富。 (二)农民生存状态及社会心理的转变
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不仅是在城里,在农村老龄化问题也越发严重,《拉林河畔》中的老一代代表杜忠學、黄成春儿女大都在城里,并不愿意回到农村,老年人又不愿意离开生长了一辈子的土地,他们所面临的养老问题同时也是新时期农村所面临的典型问题。中年一代的代表郝云荣他们感谢热爱这块养育着他们的土地,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走出农村学有所成,他们努力生活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小家,但对儿女的未来他们是有希望有憧憬的,这也是现在中年一代农民的典型矛盾心理。年轻一代的代表陈洪刚夫妇是经营网店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在城里生活过,回到农村后行为举止也表现出与农村生活的格格不入,院里种着农村不常见的鲜花,养着农村不常见的泰迪狗,但他们却甘愿为了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贡献他们的青春,他们把先进的思想带进农村,为了把优质的五常大米带给更多的人,带领全村做电商销售大米致富。片中也穿插着除主人公以外的其它生活图景,比如在城里火热的健身运动、广场舞也开始逐渐走进农村,业余生活的丰富也表现出通过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细节,几乎把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及社会心理的变化展现的淋漓极致。
三、 新时代的正能量传播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新时代正能量,在影视作品中要树立模范标杆,潜移默化的发挥引领作用,培育文明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凝聚起促进改革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纪录片《拉林河畔》通过典型人物的树立,做到了对新时代正能量的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时代的榜样必须是在一定时期内起到模范引领作用的人物,应该是当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在《拉林河畔》中杜中学人到老年,儿女都有自己的事业,为天津老板打工种地,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也想到过放弃,但为信守承诺一直坚持到底,他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是诚实守信的代表。黄成春是屯长,他带领大家修水渠水泵,为的是大家能种出好大米,郝云荣是村里的妇女主任,解决邻里纠纷,组织业余活动,体现了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敬业的代表。陈洪刚作为村里开网店的先行者,推广新型农业产品敢于尝试,带领村里其他人一起搞大米的网络销售,村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是友善的代表。片中的几位主角不仅是时代的榜样,也是“三农”发展的典型,杜中学和陈洪刚积极推广种植有机生态的鸭稻米,黄成春和北京的陈教授合作发展试验田,鲜活的故事贯穿整片,反映者新时期中国农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迁。
黑龙江特有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文化形象的传播、塑造与构建更能打造一个地区的区域魅力,影视传播对于一个地域的文化形象构建尤为重要,在黑土地上生活的东北农民朴实无华、乐观向上,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形象。《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用影像记录农村发展新气象,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向全国人展示了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幸福生活,从嫩绿到金黄,在拉林河畔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人们满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播种着希望,憧憬着未来。
参考文献:
[1]朱旭辉.黑龙江地域纪录片创作的问题及思考[J],当代电视,2016(6):8-9.
关键词:地域特色;真实记录;现实生活;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3-0000-03
在众多保存、传播地域文化的媒介形式中,影视剧应该是最受大众关注,且传播效果最为突出的,各地通过影视剧传播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几年,黑龙江省在“文化兴省”的战略引领下, 联合各制作机构拍摄了多部反映黑龙江独特地域特征、民俗风情的优秀纪录片,如历史文化题材的《龙之江》、展现自然景观的《航拍中国﹒黑龙江》等等,纪录片成为龙江文化品牌对外输出的窗口,而带有地域特色的纪录片传播对于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构建尤为重要。黑龙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农民农村生活是黑龙江典型的地域特征之一。《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是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而成,以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的杜中学、黄成春、郝云荣和陈洪刚四户农民为主人公,他们是新时期不同阶层农民的代表,他们个性鲜明,辛勤劳作,依靠着拉林河水种植着全国闻名的五常大米,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自己的富裕生活。纪录片通过朴实的镜头、接地气的对话讲述的不仅仅是备耕、插秧、田间维护以及秋收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更渗透着新时代农民生活思想的变化,展现的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所不熟悉的农村生活的新画卷。
一、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真实记录
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在记录人的生活、情感方面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拉林河畔》就是一部记录人们生活、讲述中国故事的现实题材纪录片,相比较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类型的地域纪录片来说,由于记录的现实人的生活,显得更具有时代的意义。
(一)小切口式的展现生活
现实主义遵循真实客觀的再现事实,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摄制组坚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放低姿态拍摄劳动的真实样态,抓取了许多鲜活的事件和生动的细节,大量的乡土气息浓厚的对话,农村日常生活的记录,描绘的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拉林河畔》中细节的真实是渗透在看似平常无起伏的日常叙事中,主人公杜中学在育苗中遇到了虫害,作为屯长的黄成春为屯里修水渠、修水泵的烦恼,新一代青年农民代表陈洪刚经营网店遇到的难题,郝云荣女儿考大学陪读的过程等等,客观的叙事视角表现平时的农民日常生活,几位主人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生活的交响曲。这些故事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却生动了表现了新时期农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展现了在特定地域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更深层次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社会心理的大变化。
(二)接地气式的表现生活
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需要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近几年,国内的纪录片拍摄逐渐与世界接轨,无论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叙事方式上,都形成了世界性的表达语言。2015年的西藏地域风格纪录片《第三极》成功的关键就是运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展现中国品质。但人文类的纪录片记录的是人与人的事,特别是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影片,因此还需要“接地气”才能符合国内观众的要求,但想要接地气就需要客观的记录,用鲜明的地域环境和特色语言去表现农民的生活。《拉林河畔》以农业生产的育种、插秧、田间维护、收获为线索,串起了每家每户的生活,大量鲜活的东北味人物同期声穿插其中,主人公的家庭生活由此展开,讲述的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家庭琐事,但其实生活就是很平淡的各种琐事,而这种近似于白描式的生活描绘,恰恰是最震撼人心灵的东西。
二、全景式展现中国农民现实生活
十八大以来,我党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方向,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拉林河畔》的拍摄和播出正是在十八大和十九大相交的时间段,即是给十八大结束交了份合格的答卷,又是给十九大开局对“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在纪录片中典型形象的塑造是现实主义表现的重要特点,而对现实农民生活的展现,《拉林河畔》做到了全景式的展现,树立的是新时代老中青三代农民的典型形象,通过四位主人公的生活展开了农村日常生活状态、农民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心理转变的生活画卷。
(一)农村日常的生活状态的展示
在大多数影视剧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城市里人的生活状态,大多数的观众对现代农村日常的生活状态了解并不多,通过《乡村爱情故事》等一系列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的传播,让观众对东北的农村生活产生了好奇,纪录片《拉林河畔》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农村的生活状态。杜中学、黄成春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他们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也同样面临育苗时的虫害、修渠修水泵、插秧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年一代的代表郝云荣夫妇是现代农村中典型农民的代表,他们是现代农村中的中流砥柱,除了努力生活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女儿能考上大学;年轻一代的陈洪刚则是现代社会中新型农民,他们见过市面,有思想有文化,回到农村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从主人公们日常居住的环境、对话中出现的买车、买貂皮、买金链子等词语,我们更看到了农民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好,在村长的组织下,村里还建了健身房,组建了健身队,农闲还组织参加了秧歌比赛,因此,可以看出农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丰富,还有精神生活丰富。 (二)农民生存状态及社会心理的转变
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不仅是在城里,在农村老龄化问题也越发严重,《拉林河畔》中的老一代代表杜忠學、黄成春儿女大都在城里,并不愿意回到农村,老年人又不愿意离开生长了一辈子的土地,他们所面临的养老问题同时也是新时期农村所面临的典型问题。中年一代的代表郝云荣他们感谢热爱这块养育着他们的土地,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走出农村学有所成,他们努力生活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小家,但对儿女的未来他们是有希望有憧憬的,这也是现在中年一代农民的典型矛盾心理。年轻一代的代表陈洪刚夫妇是经营网店的新型农民,但由于在城里生活过,回到农村后行为举止也表现出与农村生活的格格不入,院里种着农村不常见的鲜花,养着农村不常见的泰迪狗,但他们却甘愿为了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贡献他们的青春,他们把先进的思想带进农村,为了把优质的五常大米带给更多的人,带领全村做电商销售大米致富。片中也穿插着除主人公以外的其它生活图景,比如在城里火热的健身运动、广场舞也开始逐渐走进农村,业余生活的丰富也表现出通过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细节,几乎把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及社会心理的变化展现的淋漓极致。
三、 新时代的正能量传播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新时代正能量,在影视作品中要树立模范标杆,潜移默化的发挥引领作用,培育文明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凝聚起促进改革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纪录片《拉林河畔》通过典型人物的树立,做到了对新时代正能量的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时代的榜样必须是在一定时期内起到模范引领作用的人物,应该是当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在《拉林河畔》中杜中学人到老年,儿女都有自己的事业,为天津老板打工种地,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也想到过放弃,但为信守承诺一直坚持到底,他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是诚实守信的代表。黄成春是屯长,他带领大家修水渠水泵,为的是大家能种出好大米,郝云荣是村里的妇女主任,解决邻里纠纷,组织业余活动,体现了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敬业的代表。陈洪刚作为村里开网店的先行者,推广新型农业产品敢于尝试,带领村里其他人一起搞大米的网络销售,村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是友善的代表。片中的几位主角不仅是时代的榜样,也是“三农”发展的典型,杜中学和陈洪刚积极推广种植有机生态的鸭稻米,黄成春和北京的陈教授合作发展试验田,鲜活的故事贯穿整片,反映者新时期中国农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迁。
黑龙江特有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文化形象的传播、塑造与构建更能打造一个地区的区域魅力,影视传播对于一个地域的文化形象构建尤为重要,在黑土地上生活的东北农民朴实无华、乐观向上,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形象。《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用影像记录农村发展新气象,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向全国人展示了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幸福生活,从嫩绿到金黄,在拉林河畔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人们满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播种着希望,憧憬着未来。
参考文献:
[1]朱旭辉.黑龙江地域纪录片创作的问题及思考[J],当代电视,201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