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能校本教材开发与探索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校电子专业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较之前几年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传统的经典教材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不能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中职学校生源知识基础却有所下滑。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获取知识,为给中职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加大教材开发力度、加快实践步伐很有现实意义。
  一、电子技能教材现存问题
  1.学生入门难。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现在的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对学习毫无兴趣。因为缺乏进取心,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教材内容抽象、陈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仅是吸收的过程,更应该让学生自主的、自发的去学习。而教材的内容相对陈旧,形式相对呆板,缺少有趣的实验内容,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机会,盲目的去推导公式和计算,然后来做验证理论性的实验。
  3.教材更新速度慢。中职教材更新速度慢,缺乏对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问题、学科新发展的涉及,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一些落后且无应用价值的课程上。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符合企业的需要。
  4.教材与就业方向脱节。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产业发生结构性的调整转移,并带来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然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那么教学理念就应该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例如:电子厂对插件工插件的速度、准确率有较高的要求;而对焊接工就要求焊接工艺、质量、速度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些都要求学校多与企业沟通,拟定培训方案,编写培训教材。
  二、校本教材的构想
  1.创新教材结构模式。教材力求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的形式,采用项目教学的手段。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把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结合在一起,采用“工作任务”方式,从实际操作入手,围绕一定的模块,讲授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的适当指导完成相应教学任务。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将学生枯燥的理论课程学习转换为生动的理论联系实践活动、创造性活动,体验解决工作任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导向作用——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当前电子技术的特点进行改革,着力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体现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器件的应用,如介绍了微型贴片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开设《单片机应用》、EDA软件PROTEL DXP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等。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动向。
  3.采用具有实用性的产品。通过实用小家电产品的制作过程和电子电路的焊接、组装、调试等过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教材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上。所选的工作任务都是实用性很强的产品,比如:声控延时灯、多路彩灯、触摸式延时灯等。
  三、校本教材的意义
  1.对学校的意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培养目标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及时反映电子技术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在内容上远远落后于生产实践,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陈旧的知识,这样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而电子技能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学校可以在国家课程的统一要求下,结合本专业优势、用人单位的要求及专业的发展方向,制定本学校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特色,有利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
  2.对学生的意义。电子技能训练校本课程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在教学实践中,如果照搬国家、地方课程,不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只有把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结合在一起,采用项目式教学,从实际操作入手,围绕一定的“工作任务”(模块),讲授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的适当指导完成相应教学任务。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同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对教师的意义。电子技能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教师一部分课程开发的权利,从而使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而形成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的态势,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电子技术校本课程使课程开发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因而教师能根据所了解的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特点开发出令学生满意的课程,使用校本课程,教师能够充分把握课程意图,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教师自己也会获得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之间交流增加,责任感和义务感也得以加强,有利于形成教师的专业精神,增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
  总之,在电子技能课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的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并增强其团队精神,使电子技能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人类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也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型的体育教学观。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实施,让众多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体育教学观、学校体育亟待新生力量,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它要求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逐
期刊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教学弊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恰当使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多媒体融文字、声音、影视、图像于一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期刊
吕叔湘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给教活了”。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所谓“活”并不单纯是课堂热闹,而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常中有变、变中守常。笔者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
期刊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其实,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效果也很不错。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笔者
期刊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无病呻吟而感到头痛,因为作文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小学生作文教学角度出发,就学生“想写,会写,写好”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抛砖引玉,达到对新教改下学生作文教学有所裨益的功效。  一、只
期刊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兴旺和教育事业的繁荣,我国学校社团教育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作为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社团活动,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地位得到了确立,而且社团教育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社团教育还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较薄弱环节,很多学校还都停滞在参加轰轰烈烈的各种比赛,选拔培养特长生,为获得表面的成绩让学
期刊
安·谢·马卡连柯(1888—1939)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别洛波里城一个工人的家庭。  重视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劳动教育问题上,他认为劳动是教育的根本因素之一,应成为集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劳动与教育并行的原则。在他看来,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有助于从
期刊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上?如何让活动课焕发生命活力?笔者通过尝试,获得如下体会:  首先要充分认识活动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正确理解活动课在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追求的是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参与。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次自主的开放的探究性的学习机会,其活动本身强调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
期刊
现实中,好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惜花血本创造一切条件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教育孩子努力拼搏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导致有些学生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偶尔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就选择轻生或自残;有的学习基础差,虽经过努力,但成绩仍不理想,就对自己丧失信心、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有的人际关系出现障碍产生焦虑,非但不采取积极的态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腐败犯罪日益猖獗,成为严重危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公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诞生,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反腐败国际机制和国际制度。预防腐败是抵制腐败的良药,也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重要的着眼点。然而我们不能仅对公职人员进行预防,进行反腐败、廉洁性教育,要想从根源处防止腐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不能忽视校园的防腐败法制教育。本文以预防腐败为角度,结合《联合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