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小草共享阳光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兴旺和教育事业的繁荣,我国学校社团教育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作为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社团活动,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地位得到了确立,而且社团教育的自身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社团教育还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较薄弱环节,很多学校还都停滞在参加轰轰烈烈的各种比赛,选拔培养特长生,为获得表面的成绩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机械模仿、枯燥训练,短期看来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获得一定成绩,但从学校的长期发展来看,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把社团教育放在一个关注学生完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更高层面,导致社团教育的枯燥乏味。因此,努力加强社团教育,做到以学生为本,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要求未来的公民既具备一定的才能,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文素养。济洛路小学作为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把“鲜花、小草共享阳光教育理念”贯穿于社团教育中,加强以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个别差异,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让鲜花、小草共享阳光,在一片沃土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以学生为本,让“鲜花、小草”共享阳光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社团教育更应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种好的气氛”是我校开展社团教育的基础条件,同时,提出了让“鲜花、小草共享阳光”的主题,使更多的学生带着兴趣参与、享受社团活动带给的自信和愉快,在艺术氛围中长大,热爱生活。在整个课外活动改革中,我们发展精英教育和大众普及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以前学校把培养尖子当成学校社团教育的全部,而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接受多元教育的机会,因此,今天,我校强调社团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基础下,尖子生自然出现,每个学生在社团活动下都是平等的,都有享受艺术熏陶的权利,艺术熏陶对于贝多芬、达芬奇是重要的,对于爱因斯坦、爱迪生也是重要,对于未来生活在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也同样重要的。所以本校大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如民乐队、合唱团、舞蹈队、课本剧、美术组、书法组、手工工艺品组、摄影组、剪纸等让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参与到丰富的社团活动中,使他们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探索学习。由于学生接受知识有一定的差异,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提供了不同层次难度的操作材料,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均得到提高、发展,而不像以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要求每一个学生,采用本末倒置、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宽松的艺术氛围使得艺术尖子生更多地自然地出现,自然地出现起到了良性循环,带动着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在不断发展,全校的课外教育也得到高层次提高,全校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还定期开展周末社团汇报交流,给予全体学生创造展现自我才能,施展才华的场所与机会,使每位学生不仅更加热爱艺术,体会到了艺术的完美性,而且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注重人文熏陶,让“鲜花小草”健康茁壮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艺术教育这个不足培养艺术家,首先是先培养人。”在茫茫的世界上很多有才能的人由于暂时遇到困难或不顺利,就从此消极一蹶不振,以至禁不住竞争的压力长久“窒息”。的确,在人的一生中,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健康心理品质往往会决定他一生的成败得失。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日趋多而娇惯,他们的依赖心强,遇到困难总是依靠大人来解决,交往世界也日趋狭窄,因此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是非常重要的。我校在社团教育中进一步提出了不仅让鲜花小草共享阳光,而且健康茁壮成长,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能力基础上,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形成健全人格,通过长期的积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提升德育,健全人格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尊重,得到理解,逐渐形成丰富的文化修养。由于社团教育时间宽松,不受教材限制,因此学校开展社团活动中,让学生观看一些音乐家、科学家、文学家的故事影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看完贝多芬的影片都被贝多芬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品格震动了,从学生严肃的表情、凝重的眼神看得出学生对音乐家的尊重崇拜,激励着学生勇敢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在教育中,当一些生性胆小、自卑怯弱的学生在教师热情积极的鼓励下,勇敢地站在全校师生面前放声歌唱,展现自我后,他那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素质障碍便得到纠正,日久天长,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便逐步形成。当学生在比赛获奖后滋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心理时,教师应及时地施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自满的心理缺陷;当学生在比赛失败后,灰心丧气、痛哭流泪的时候,教师应施以“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教育,让学生想想贝多芬、居里夫人、爱迪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坚韧的品格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经受住风风雨雨的考验。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和祖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情风貌、生活习俗及文学艺术,知道艺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了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位,激励了学生追求艺术的热情及兴趣。在艺术活动中,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交往,能力上互相帮助,学生在这儿找到了家庭式的氛围,每个学生亲如兄弟姐妹,很团结、很和谐。学生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凝聚力,都努力追求音乐完美性,他们都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误,同时也会帮助那些暂时落后的同学。只要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为学生作为完整人的一生发展而考虑,尊重每位学生的天性,学生的潜在智慧就会得以开发,并形成健全人格,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总之,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和健全的个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经过艺术熏陶的学生其性情、气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都会发生巨大变化,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会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相信只要有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合的土壤环境,鲜花、小草会茁壮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谁都知道,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这是王老师语文教学的感言,也是王老师语文教学的经验积淀。王老师在语文教学课上,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显示出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王老师有艺术家的充满激情的心灵  王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课堂上,有这样一个实录镜头:  生(朗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
期刊
一  2001年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未得到根本扭转,身为一线教师,笔者对这种现状深有体会:过去怎样布置家庭作业现在还是怎样布置。就是实行“减负”以来,作业量也并未有明显减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把学生当作了一个“瓶子”,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  1.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  教师布置的语文家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如抄写默写、练习卷等。由此可见,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使语文教学真正摆脱拘泥于对文字的考证、词语的理解和语法的分析这一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困境,以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倡导的创新教育要求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和个性发展为立足点,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质之目的。只有开放课堂教学,努力摆脱各种枷锁,才能使语文
期刊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的是“盐与汤的启示”。“盐”,就是我们炒菜时放的那个盐;“汤”,就是我们用餐时喝的那个汤。我们知道,盐对人体很重要,那么,现在给每个人发15克盐,请大家吃下去,相信是没有人爱吃的。正确的做法是:用餐时请每个人喝一碗汤,15克盐放在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爱喝。错误的做法是:把盐从汤里提取出来,让人先吃盐,然后再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人们既不愿意喝汤,也无法吃盐。由
期刊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是当今教育者应具备的教育观念。如何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呢?下面笔者将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想法和做法提出来,供各位同仁交流。  一、主动探究,质疑问难  探源于思,思必生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先声。教师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在不断出现的“为什么”中提升自己。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
期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人类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也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型的体育教学观。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实施,让众多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体育教学观、学校体育亟待新生力量,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它要求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逐
期刊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教学弊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恰当使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多媒体融文字、声音、影视、图像于一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期刊
吕叔湘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给教活了”。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所谓“活”并不单纯是课堂热闹,而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常中有变、变中守常。笔者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
期刊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其实,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效果也很不错。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笔者
期刊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无病呻吟而感到头痛,因为作文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小学生作文教学角度出发,就学生“想写,会写,写好”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抛砖引玉,达到对新教改下学生作文教学有所裨益的功效。  一、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