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人类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社会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也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型的体育教学观。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实施,让众多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体育教学观、学校体育亟待新生力量,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它要求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逐步挣脱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大胆设想和试行新型的体育教学观,跟上时代的节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体育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要实现现代化,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关键。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使之得到有效的发挥,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做好教研教改;要充分认识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形势;要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标准;要充分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关系;要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素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如今的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在锻炼的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用科学的锻炼方法,避免盲目蛮干,达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深入学习,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的向导,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就好像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没有方向,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科学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材内容也在更新,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创造,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然被淘汰。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体育技能技巧,扩大知识面。在全国对课程改革日益重视的形势下,我们得清醒地认识到: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评价正逐步取代目标取向评价,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余地,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多样化发展。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关的运动基础知识,学会关注国内外的体育新闻以及欣赏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学生通过多年的体育学习,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最终达到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及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锻炼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野外生存生活的能力。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拥有广博的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能触类旁通,游刃有余,有所创新。
三、在教研教改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这是教研教改中一个大的飞跃。教师从认识新观念——理解新观念——改造新观念——确认新观念——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验证,体育教师应把握住体育学科活泼好动的特点,努力钻研其真正价值,提高创新能力,在体育课堂上,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既学到体育的知识和技术,又陶冶了情操,感情得到了升华。新课程更强调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实现健康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指导,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使学生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更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身体活动和身体状况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意识到通过身体活动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进而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我,多给学生(特别是体育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多鼓励、引导学生做自我比较,营造欢快祥和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体育活动的全力投入,可以使人产生愉快感、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教师要注意创设专门的困难情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体会到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得到发挥,学习体育的能力才能提高。教师还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目标和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四、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一种历史使命。创新本身就是敬业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师的工作辛苦,责任重大,对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完成其他各项任务打下基础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和体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逐步形成乐于助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受,此外应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和作风,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良好道德风尚的影响,从而养成自觉维护体育道德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有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群体和社区健康与个人健康之间的联系,理解在体育与健康问题上个人和国家分别应承担的责任,并了解相关的法规制度。教师还要提高学生运用体育与健康资源的能力、认识和获得资源的能力、评价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校体育学习能为终身体育服务。
五、体育教师应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具体目标,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正确划分学习水平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发育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往体育教学大纲按照年级分别设置“统一的”、“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各地区、学校可以灵活运用。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更重视学生的接受和掌握,一些复杂的动作过程的简单化,使每个水平之间的相互衔接更紧密,学生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主要通过身体练习来达成学习目标,决不能用孤立、隔离、误解的方法来实现,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应形成五个领域的统一。
六、针对课程标准,正确处理上级与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
或许绝大多数教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课程标准没有明确安排各年级的学习内容,让我们如何教学生呢?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那些现成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还有何用?答案是肯定的,要改革,要创新,要灵活运用。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体育教师在自己拥有灵活选择余地的新课标面前也感到束手无策。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认识,所有的困惑都将消失,所有的疑团都将解开,它带给体育教师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天地。教师应正确把握课程的方向,结合地方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地删选,找到符合实际、贴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内容和项目。
七、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素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建新型体育教学观
与时代发展同步,新课改向着民主、开放、教师开发、学生经验的方向发展,以往的“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也应向“体验课程”(教师、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方向发展,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和主体,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共同参与、双边活动的载体。体育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教材进行选择,教学形式不必过多模式化,更注重教学的实效。在教师指导下,建立自主探究的创新型学习方式和合作快乐的互动型学习方式,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创新的灵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育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教师要营造愉悦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力,支配和调节自身学习和锻炼的行为,保持良好注意、充满欢乐、愉快的情绪,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知识的追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堂是能动的课堂,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体育的乐趣。体育课堂是激励评价的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还可以采用暗示、某种动作、表情对学生表示赞赏,达成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来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体育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要实现现代化,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关键。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使之得到有效的发挥,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做好教研教改;要充分认识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形势;要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标准;要充分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关系;要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素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如今的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在锻炼的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用科学的锻炼方法,避免盲目蛮干,达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深入学习,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的向导,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就好像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没有方向,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科学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材内容也在更新,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创造,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然被淘汰。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体育技能技巧,扩大知识面。在全国对课程改革日益重视的形势下,我们得清醒地认识到: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评价正逐步取代目标取向评价,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余地,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多样化发展。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关的运动基础知识,学会关注国内外的体育新闻以及欣赏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学生通过多年的体育学习,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最终达到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及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锻炼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野外生存生活的能力。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拥有广博的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能触类旁通,游刃有余,有所创新。
三、在教研教改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这是教研教改中一个大的飞跃。教师从认识新观念——理解新观念——改造新观念——确认新观念——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验证,体育教师应把握住体育学科活泼好动的特点,努力钻研其真正价值,提高创新能力,在体育课堂上,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既学到体育的知识和技术,又陶冶了情操,感情得到了升华。新课程更强调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实现健康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指导,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使学生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更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身体活动和身体状况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意识到通过身体活动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进而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我,多给学生(特别是体育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多鼓励、引导学生做自我比较,营造欢快祥和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体育活动的全力投入,可以使人产生愉快感、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教师要注意创设专门的困难情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体会到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得到发挥,学习体育的能力才能提高。教师还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目标和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四、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一种历史使命。创新本身就是敬业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师的工作辛苦,责任重大,对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完成其他各项任务打下基础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游戏和体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逐步形成乐于助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受,此外应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和作风,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良好道德风尚的影响,从而养成自觉维护体育道德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有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群体和社区健康与个人健康之间的联系,理解在体育与健康问题上个人和国家分别应承担的责任,并了解相关的法规制度。教师还要提高学生运用体育与健康资源的能力、认识和获得资源的能力、评价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校体育学习能为终身体育服务。
五、体育教师应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具体目标,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正确划分学习水平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发育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往体育教学大纲按照年级分别设置“统一的”、“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各地区、学校可以灵活运用。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更重视学生的接受和掌握,一些复杂的动作过程的简单化,使每个水平之间的相互衔接更紧密,学生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主要通过身体练习来达成学习目标,决不能用孤立、隔离、误解的方法来实现,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时,应形成五个领域的统一。
六、针对课程标准,正确处理上级与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
或许绝大多数教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课程标准没有明确安排各年级的学习内容,让我们如何教学生呢?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那些现成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还有何用?答案是肯定的,要改革,要创新,要灵活运用。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体育教师在自己拥有灵活选择余地的新课标面前也感到束手无策。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认识,所有的困惑都将消失,所有的疑团都将解开,它带给体育教师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活动天地。教师应正确把握课程的方向,结合地方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地删选,找到符合实际、贴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内容和项目。
七、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素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建新型体育教学观
与时代发展同步,新课改向着民主、开放、教师开发、学生经验的方向发展,以往的“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也应向“体验课程”(教师、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方向发展,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和主体,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共同参与、双边活动的载体。体育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教材进行选择,教学形式不必过多模式化,更注重教学的实效。在教师指导下,建立自主探究的创新型学习方式和合作快乐的互动型学习方式,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创新的灵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育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教师要营造愉悦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力,支配和调节自身学习和锻炼的行为,保持良好注意、充满欢乐、愉快的情绪,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知识的追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课堂是能动的课堂,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体育的乐趣。体育课堂是激励评价的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还可以采用暗示、某种动作、表情对学生表示赞赏,达成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来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