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養习惯。”幼儿期正处在行习惯形成的开始时期,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抓住了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教育,会使其受益终生。良好的进餐习惯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种,它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班幼儿 进餐习惯 问题 对策
大班幼儿的身体的生长发育正处在高峰期,幼儿在幼儿园内的进餐情况是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幼儿园放学时,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情形,家长在接到孩子的时候总会问老师“今天我的孩子吃饭吃的怎么样”或者“我家宝宝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都吃完了吗”等等。这些问题既反映了家长对孩子进餐的重视,也反映了进餐对于幼儿自身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幼儿园的餐点质量也相应提高,因此对大班的幼儿的进餐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对大班幼儿进行进餐教育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大班幼儿进餐现状
1、 部分幼儿的卫生习惯、文明进餐的习惯尚未养成
大班幼儿在进餐中常有这样的情景:餐前活动时,敷衍洗手,洗完手后东碰西摸;吃饭速度快,争第一;饭后整理匆忙,饭后不擦嘴不漱口就急于参与餐后活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意行为开始发展,事事都想争第一,他们虽然懂得良好的进餐习惯有益于身体发展,但是注意力更多的是聚焦在游戏活动中,自控能力、自我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
2、 部分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的现象
进餐时,经常会听到有些孩子在说“老师,我这个不要吃”“老师,我不喜欢喝汤”,有些孩子还会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一点一点地挑出来放在桌上,有些孩子碰到不喜欢的菜甚至一口都不动,像这种挑食、偏食的现象在进餐环节中时有发生,这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幼儿的营养不均衡。
3、餐中餐后桌面地面不够整洁
老师在幼儿午餐进餐之前,常常都会提醒幼儿在用餐的过程中或者在餐后要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并指导幼儿在用餐的时候要将一些骨头等垃圾放到旁边空盘子中,在这样的用餐教育之后再组织幼儿开始进餐。但是往往总会出现这样的镜头:有一些幼儿在用餐的过程中,将骨头等垃圾直接丢在桌子上或者地面上,餐后就直接跑开玩耍去了。尽管老师每次在餐前都会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但是幼儿的进餐的卫生习惯却依然不容乐观。
大班幼儿进餐问题出现的原因
1、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天性活泼,好奇心强,因此很容易被一些有趣的事情吸引,因此,在进餐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小朋友吸引过去。另外,幼儿在见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往往会胃口大开,而对自己不爱吃的食物常常不屑一顾。时间久了,就容易导致幼儿营养摄取不全面,从而引发某些疾病,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2、家庭因素
有的家长在幼儿进餐出现问题时没有足够的耐心,取而代之的是批评、责骂,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科学的,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存在的问题,而且容易引起孩子厌食的不良情绪。此外,随着现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每家都有电视电脑等设备,幼儿在家进餐时,常常会被这些东西吸引,进而出现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些习惯在进入幼儿园后依然存在。
3、环境因素
幼儿园进餐时间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幼儿吃的过快或过慢,由于某些保育员或者老师本身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思想观念偏差,可能会导致鼓励幼儿尽快吃饭的现象出现,这样,很容易让幼儿养成快速进餐的不良习惯。
三、 应对措施
面对大班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满足他们自主交往的心理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养成文明的进餐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幼儿的进餐能力。
1、 制定公约,巩固习惯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初步养成,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自主协商,共同商讨等方式收集大家的意见并达成共识,并将此共识制成公约,用于幼儿的自我约束,来督促幼儿文明进餐习惯的养成。
2、 寓教于乐,鼓励进步
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儿歌、主题活动、谈话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方法,并能即使鼓励有进步的孩子,让他们在鼓励引导中进一步熟练。共同探讨什么样的进餐习惯是好的,什么样的进餐习惯是不好的。对于不同特点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3、 餐点讲解,激发食欲
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往往会对他们的日常行为有着直接的印影响。因此在进餐之前,可以利用讲解法,通过向幼儿简单的讲解或者由幼儿讲解当天的饭菜来改善大班幼儿进餐的不良现象。
总之,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长期的培养,需要家园的紧密配合,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家园联系,使幼儿的进餐习惯得以巩固和加强,让幼儿养成正确文明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03.
【2】 刘英《幼儿用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早期教育 2008.01.
【关键词】大班幼儿 进餐习惯 问题 对策
大班幼儿的身体的生长发育正处在高峰期,幼儿在幼儿园内的进餐情况是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幼儿园放学时,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情形,家长在接到孩子的时候总会问老师“今天我的孩子吃饭吃的怎么样”或者“我家宝宝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都吃完了吗”等等。这些问题既反映了家长对孩子进餐的重视,也反映了进餐对于幼儿自身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幼儿园的餐点质量也相应提高,因此对大班的幼儿的进餐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对大班幼儿进行进餐教育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大班幼儿进餐现状
1、 部分幼儿的卫生习惯、文明进餐的习惯尚未养成
大班幼儿在进餐中常有这样的情景:餐前活动时,敷衍洗手,洗完手后东碰西摸;吃饭速度快,争第一;饭后整理匆忙,饭后不擦嘴不漱口就急于参与餐后活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意行为开始发展,事事都想争第一,他们虽然懂得良好的进餐习惯有益于身体发展,但是注意力更多的是聚焦在游戏活动中,自控能力、自我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
2、 部分幼儿存在挑食偏食的现象
进餐时,经常会听到有些孩子在说“老师,我这个不要吃”“老师,我不喜欢喝汤”,有些孩子还会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一点一点地挑出来放在桌上,有些孩子碰到不喜欢的菜甚至一口都不动,像这种挑食、偏食的现象在进餐环节中时有发生,这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幼儿的营养不均衡。
3、餐中餐后桌面地面不够整洁
老师在幼儿午餐进餐之前,常常都会提醒幼儿在用餐的过程中或者在餐后要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并指导幼儿在用餐的时候要将一些骨头等垃圾放到旁边空盘子中,在这样的用餐教育之后再组织幼儿开始进餐。但是往往总会出现这样的镜头:有一些幼儿在用餐的过程中,将骨头等垃圾直接丢在桌子上或者地面上,餐后就直接跑开玩耍去了。尽管老师每次在餐前都会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但是幼儿的进餐的卫生习惯却依然不容乐观。
大班幼儿进餐问题出现的原因
1、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天性活泼,好奇心强,因此很容易被一些有趣的事情吸引,因此,在进餐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小朋友吸引过去。另外,幼儿在见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往往会胃口大开,而对自己不爱吃的食物常常不屑一顾。时间久了,就容易导致幼儿营养摄取不全面,从而引发某些疾病,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2、家庭因素
有的家长在幼儿进餐出现问题时没有足够的耐心,取而代之的是批评、责骂,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科学的,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存在的问题,而且容易引起孩子厌食的不良情绪。此外,随着现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每家都有电视电脑等设备,幼儿在家进餐时,常常会被这些东西吸引,进而出现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些习惯在进入幼儿园后依然存在。
3、环境因素
幼儿园进餐时间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幼儿吃的过快或过慢,由于某些保育员或者老师本身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思想观念偏差,可能会导致鼓励幼儿尽快吃饭的现象出现,这样,很容易让幼儿养成快速进餐的不良习惯。
三、 应对措施
面对大班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满足他们自主交往的心理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养成文明的进餐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幼儿的进餐能力。
1、 制定公约,巩固习惯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初步养成,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自主协商,共同商讨等方式收集大家的意见并达成共识,并将此共识制成公约,用于幼儿的自我约束,来督促幼儿文明进餐习惯的养成。
2、 寓教于乐,鼓励进步
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儿歌、主题活动、谈话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方法,并能即使鼓励有进步的孩子,让他们在鼓励引导中进一步熟练。共同探讨什么样的进餐习惯是好的,什么样的进餐习惯是不好的。对于不同特点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3、 餐点讲解,激发食欲
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往往会对他们的日常行为有着直接的印影响。因此在进餐之前,可以利用讲解法,通过向幼儿简单的讲解或者由幼儿讲解当天的饭菜来改善大班幼儿进餐的不良现象。
总之,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长期的培养,需要家园的紧密配合,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家园联系,使幼儿的进餐习惯得以巩固和加强,让幼儿养成正确文明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03.
【2】 刘英《幼儿用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早期教育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