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注重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发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编排都以学生现有的数学能力为基础,通过已有经验不断发现新知、获取新知。而学生的经验、能力主要来自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和平时生活中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源于实践,实践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所以,在数学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发现知识、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生活
一、在情景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情景游戏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游戏能带给他们无尽的快乐,潜移默化中开发了智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知,这显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真谛,这样获取知识的方式必然稳定而牢固。
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学东南西北,学了东南西北有什么好处?我采用游戏讲解即示范法,让两位小朋友上台来面对面站着,玩一个游戏,跟着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以及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并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他们所指的方向说说发现,自己再和同桌做一做这个游戏来理解东南西北不会随着人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前后左右会随着人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学习东南西北是为了更清楚的辨别方向。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取了感性知识,通过游戏展现出的真实情形,形象而直观地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东南西北,这样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涵。
二、在争议中提高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事不辩不清,理不辩不明。学习数学也是一样,不能让学生心中对所学数学知识存有半点疑问。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把学生凡是认为有争议的问题都拿出来给学生辩一辩。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质疑中,看清问题本质,在争论中,扎实、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試一试那道题时,学生们出现了争议,题目是这样的,书上给出四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道题目,其实也没有什么难度,问题就出在那个平行四边形上,学生始终认为,书上那个平行四边很特殊,四条边用肉眼看来一样长,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而其它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这种争议,老师就不能生硬的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怎么办?教师只能想方设法从根本上打消学生心中的疑问。课前对于这里会出现争议我就意想到了。在课堂上,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对折,让学生亲眼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无论通过怎样的对折,折痕现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可是既使这样,全班大部学生还是不肯相信书上的那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他们的理由是:我的这个平行四边形和书上的那个平行四边不一样,书上的那个平行四边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每一次知识争议的解决,都能极大提高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在学习中产生争议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理念迎合学生真实的学习心理
小学生天性好玩是我们这些大人必须要承认的一个事实,好多小学生都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快乐的事。但是学习又必不可少,很多小学生的学习是要靠家长与老师督促的,对待学习他们有一种惰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学习心理为课堂教学服务,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有一题是这样的:计算32×25,学生们都尝试通过列竖式来计算出结果,我神秘地对他们说老师可以不列竖式直接口算出结果,这句话正中学生心理:真的吗,我要是也会就不用竖式计算啦!在学生惊讶、欣喜时,我让孩子自己尝试找出方法,在学生觉得困难时稍作提醒:“可联想过去学过的25乘以几等于100再想想。”“老师我知道了。25×4=100,把32拆成8×4,再用乘法结合律把25与4先乘走来……”“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16×125和25×32×125吗?”……又如在教学大数字应用题时可以把大数字先换成最简便的小数字,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发现数量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像这些化复杂为简单,由难变易,都是利用了孩子在学习上的惰性心理,让他们自己找出符合他们心愿的解题方法与途径。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全面性和主体性,实现了深刻性,有力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即生活,生活即课堂。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我们数学教学有关,都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迁移,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探求,让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走得更近、更亲、更自然。
【参考文献】
[1]郑宏花.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生活[D]. 安徽省明光市古沛中心小学, 2015.
[2]张龙昌.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 教育现代化, 2018.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生活
一、在情景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情景游戏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游戏能带给他们无尽的快乐,潜移默化中开发了智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知,这显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真谛,这样获取知识的方式必然稳定而牢固。
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学东南西北,学了东南西北有什么好处?我采用游戏讲解即示范法,让两位小朋友上台来面对面站着,玩一个游戏,跟着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以及哪边是东,哪边是西,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并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他们所指的方向说说发现,自己再和同桌做一做这个游戏来理解东南西北不会随着人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前后左右会随着人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学习东南西北是为了更清楚的辨别方向。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取了感性知识,通过游戏展现出的真实情形,形象而直观地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东南西北,这样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涵。
二、在争议中提高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事不辩不清,理不辩不明。学习数学也是一样,不能让学生心中对所学数学知识存有半点疑问。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把学生凡是认为有争议的问题都拿出来给学生辩一辩。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质疑中,看清问题本质,在争论中,扎实、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試一试那道题时,学生们出现了争议,题目是这样的,书上给出四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道题目,其实也没有什么难度,问题就出在那个平行四边形上,学生始终认为,书上那个平行四边很特殊,四条边用肉眼看来一样长,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而其它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这种争议,老师就不能生硬的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怎么办?教师只能想方设法从根本上打消学生心中的疑问。课前对于这里会出现争议我就意想到了。在课堂上,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对折,让学生亲眼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无论通过怎样的对折,折痕现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可是既使这样,全班大部学生还是不肯相信书上的那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他们的理由是:我的这个平行四边形和书上的那个平行四边不一样,书上的那个平行四边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每一次知识争议的解决,都能极大提高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在学习中产生争议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理念迎合学生真实的学习心理
小学生天性好玩是我们这些大人必须要承认的一个事实,好多小学生都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快乐的事。但是学习又必不可少,很多小学生的学习是要靠家长与老师督促的,对待学习他们有一种惰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学习心理为课堂教学服务,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有一题是这样的:计算32×25,学生们都尝试通过列竖式来计算出结果,我神秘地对他们说老师可以不列竖式直接口算出结果,这句话正中学生心理:真的吗,我要是也会就不用竖式计算啦!在学生惊讶、欣喜时,我让孩子自己尝试找出方法,在学生觉得困难时稍作提醒:“可联想过去学过的25乘以几等于100再想想。”“老师我知道了。25×4=100,把32拆成8×4,再用乘法结合律把25与4先乘走来……”“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16×125和25×32×125吗?”……又如在教学大数字应用题时可以把大数字先换成最简便的小数字,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发现数量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像这些化复杂为简单,由难变易,都是利用了孩子在学习上的惰性心理,让他们自己找出符合他们心愿的解题方法与途径。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全面性和主体性,实现了深刻性,有力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即生活,生活即课堂。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我们数学教学有关,都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迁移,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探求,让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走得更近、更亲、更自然。
【参考文献】
[1]郑宏花.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生活[D]. 安徽省明光市古沛中心小学, 2015.
[2]张龙昌.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 教育现代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