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给力的语文老师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育也就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作为工具性学科的语文课,更被推到教育改革的前列。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课教学的教师,我感触很多,以前那种“学不会,讲会;讲不会,考会;考不会,抠会”的死板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和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眼见开阔,见多识广,脑子里早已被那些稀奇古怪的动漫、电脑游戏和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所强占,他们对于课本中的知识、课堂上的学习早已厌倦。可作为我们教师,又早已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依靠,细想想,教了20多年的学,到现在不教书我们能干什么!所以,如何上好自己的课,如何上出高效的语文课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新潮流。
  那么,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语文老师必须多读书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这个知识的获得,除了我们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外,还需要多读书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样语文课上你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适时给学生做好点拨、引导,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对所学习内容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语文教师必须学会煽情
  煽情是一个语文教师在学生情感处于不兴奋期或休眠期时采用的调动学生情绪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这项才艺,这样课堂上你才能尽可能的施展才艺,使学生在你的才艺展示中陶醉,进而煽动起他们的情感与作者共鸣。《苏武牧羊》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诗歌,需要引导好学生自学好。诗中抒写了汉武帝时期的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扣留,还“说等公羊下崽”的时候,才允许他回家,这样苏武在北海边牧羊了19年的故事。这个故事歌颂了苏武顽强不屈、坚决不从、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但真正了解苏武其人其事的学生并不多,所以,课前导入时,我把苏武的生平、事迹及其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讲到动情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两眼的光彩,我知道他们都进入了角色。然后让学生自读自学,因为刚才已了解了苏武的故事,学生在读书时声音非常高,很有气势,但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抑扬顿挫,融入角色中。为了再感染他们,我范读了课文,我加上了肢体语言来激情朗诵,让学生也用肢体语言参与,比如读到“渴饮雪,饥吞毡”,有学生用口技模拟北风“鬼哭狼嚎”天寒地冻的声音,有学生学做冬天口渴吃雪时冷的样子,学苏武吃破皮子片时,那种嚼不动,嚼不烂,难以下咽的样子。读到“白发娘,望儿归”时,我读的声情并茂、声嘶力竭,有的孩子早已泪光闪闪。当读到“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时,我做了个抱拳拜皇帝的动作,有学生拍着桌子大喊一声“好”,还吓了我一跳呢。看来,这样的煽情很成功,孩子们真正走进了文本,感情与作者、与主人公苏武融在了一起。情到此处,我大屏幕一闪:“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苏武留胡19年,可能会有什么困难?”学生们争先恐后,我能想到的未想到的他们都说了出来,我连想补充一下都没词了。我很激动,没想到课会这么顺利。下面的环节:“苏武是个怎样的人?他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一触即发,言辞激昂,争先恐后。课圆满结束!
  第三、学会多给学生留白
  这符合咱们的“导—学—探—练—清—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白也就是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填补空白的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参与感和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也可以这样理解,当你通过点拨、引导、渲染,煽动动起学生的激情时,要把展示的机会多留给学生,让他们情所致而言语尽。别小看学生的想象力,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但这时候,教师要把握好火候,驾驭好课堂,学生好比风筝,只要我们拿好自己手中的线轮子,该收的时候,要及时收拢,不要让孩子们成了断线的风筝,使课堂偏离主题就行。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学生更是这样,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时,我们要调动一切手段,或转变话题、或设疑激趣、或峰回路转,只要能建立新的兴奋点,煽起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爱学,想学,乐于学习,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走进文本,能够使学生身临文本的意境中。做个聪明的语文老师,就一定能使课堂高效,也一定能上出有特色的语文课!
其他文献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也适用于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的爱心是一种责任和感召力,其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中。没有爱的教育,便如同无源之水,漏水之舟。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始终发挥着奇特的教育功效。教师的爱心构成了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班集体的支点。缺乏爱心的教育管理方式,如
期刊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教育,多媒体技术进入教育领域,改变着教育模式。其中语文教学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好是坏?以下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小学生的亲密伙伴和特殊的老师。对于入学后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对巩固课内知识、大量捕捉课外信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以至家长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求。  一、端正思想,创造条件,积极鼓励  鲁迅先生就鼓励学生要多看课本以外的收,即使是毫不相干的书,也要“浏览。”课外阅读可以起到扩大知识面,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行为,提高
期刊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最为焦心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作文时存在的问题很多,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让他们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表达出真情呢?为此,笔者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让作文课活起来  在活动中激发情感,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特定范围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的写作,
期刊
俗话说:"君子动手不动口,动口不动手".那是君子之流之道,对我们教育人士并不太实用,我们要让学生动手还要动口.笔者略发浅识,尽供读者参考。  中学的课程,有些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有些是让学生掌握工具的.语文科属于后者,它不但有很强的思想性,还有很强的工具性.掌握知识的课程,也要求学生动手动口,但相比之下,掌握工具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动口动手显得更加重要.这样的课程让学生让学生学习某些知识那只是第一步
期刊
打仗需要优秀的指挥员,但凡每一位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的人,没有哪一位不想做优秀的教师的。但是课堂改革有时又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尽力为全班学生订制同一规格的衣服后,却发现不符合学生的身材大小,而又尽力去“改大一件过小的衣服”或者“掖住一件过大的衣服”,这种改裁的做法无法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改革教学中“为孩子定做适合自己的服装”。  “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
期刊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
期刊
语文教学必须切合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才能出真知。  一、注重积累点滴知识  语文知识就像大海,但大海也是由一点一滴的水珠汇聚而成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细节。  首先,字词不能忽略,多音字,形近字,多义字要区别开来;  第二,古诗文教学也是重中之重,必须背诵熟练程度达到脱口而出,并理解其意,且不可让学生囫囵吞枣,造成一知半解。  课外知识也要融入课堂教学,可积累一些名言警句或哲理故事,厚
期刊
如果说“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基石,那么“联想思维”就是语言大厦的框架结构。小学低段学生拥有的词汇,大多数是学生活经验的积累,很多词汇是无机的、零碎的、散乱的。若得不到巩固与加强,记忆中的词汇就会很快遗落在脑海中的某个角落,很难适时提取并运用。如果把学生已有的词汇比作一颗颗的珍珠,那么通过联想思维,就能把这些珍珠连成一串串美丽的项链,或编织成一张张美妙的网。发展联想思维,进行词汇积累,对小学低段学生的
期刊
《孟子·公孙丑》中论“天时、地利、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即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利形势比不上民心所向、内部团结。在战争中往往因某一方占据了其中一个有利因素,从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天时、地利、人和”利用得当,不仅在战争可以取得胜利,而且在班级管理中也能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巧用“天时”固根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