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织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几根青蒲,就这么折折穿穿,一条小蛇、一把扇子、一条辫子就这样编成了。编织活动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门艺术。我们农村幼儿通过运用一些农村自然物为编织材料,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事物形态编织出来,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启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一、创设编织环境,给幼儿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爱模仿,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环境。”《纲要》第三部分也谈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编辫子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最基本的编织技能,为了让幼儿能学好这一本领,我们就利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编织区,在区内放置了一些稻草、茨菰叶、蒲、麦秸杆等自然物。在墙面布置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一手操办的做法,而是为幼儿创造了多种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布置班级。在特色墙布置上,我们让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编织物放在上面供幼儿欣赏,另外我们还把幼儿的作品稍做加工后展示在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让幼儿有了一种成就感。
二、 努力营造编织氛围和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幼儿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和表现。为此,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造的气氛。其次是培养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为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浅能,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与活动的进展,逐步在编织区内投放相应的编织材料,如纸条、布条、柳条、皮条、蒲、稻草、麦秸杆、玉米皮、吸管、茨菰叶、毛线、各色彩带等等。平时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收集、挖掘各类可用来编织的材料。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班的编织区内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物(柳条、蒲、稻草、麦秸杆、玉米皮、茨菰叶、棕榈叶);另一类是纸类(白纸、蜡光纸、皱纹纸、彩纸等)另一类是吸管、彩带、布条、线等不同质地的材料,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辅助材料,如针、圈、铅丝、小棒、果冻盒等真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朋友们对丰富多样、摆放开放的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一有空他们就会选择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技能进行编织,态度积极且全身心投入。
三、通过激发幼儿兴趣,注重主体性的培养,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对于幼儿不会的事情,要引导幼儿学着做,就拿编花篮来说吧,幼儿第一次动手编时,总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看到幼儿不会就焦虑失望,也不能轻易地一手包办,而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地教会幼儿一些基本技能,当幼儿表现较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在幼儿会做的基础上,又要督促幼儿及时、有耐心地去做,在编花篮时我还发现大多数幼儿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是凭一时的新鲜、好奇,不能保持持久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一定的独立性,而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幼儿萌生独立的愿望,并将愿望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索。我用变戏法的形式,变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幼儿看了都惊叹不已,都想争着露一手,这就大大激发了幼儿编织的欲望。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你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搞懂。因此,我努力使纸编活动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充分表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四、在赏识、评价幼儿作品过程中,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1.使用不同标准来评价幼儿作品,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但当设想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时,常常又受到技能的局限。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要理解童心,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编织上每一根纸条、图形、色彩都能传达幼儿的思想情感。如有的幼儿会用两种颜色有规律地进行编织;有的幼儿会用多种颜色有序进行编织;还有的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某一段进行花样编织。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是由幼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所决定的。教师要善于依据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人而宜地进行评析。教师在幼儿编织过程中,一是要细心发现每一位幼儿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你真棒”“有进步”“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亲亲孩子的脸、拉拉孩子的手、竖大姆指等。二是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或作品中值得表扬的地方。教师还要赞赏幼儿的点滴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幼儿有更多的沟通。如通过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孩子,使孩子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2.充分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幼儿和我们成人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我班的王鑫小朋友,在纸编活动时,他特意不按规律进行编织。我问他:“这里怎么会编成这样子”?他指着成人编错的地方说:“这里是我给小猫咪留的眼睛”。听了他的解释,我感到他的编织多么富有创意啊。当我们看到幼儿一些稀奇古怪的编织时,切忌在一旁指指点点,用“对不对” “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这样貌似指导,实是干扰,应为孩子创设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与幼儿更好地沟通。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实践,在纸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个性发展是非常有效的。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尽量少干预,要强调创造的过程,密切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作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宜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教给孩子纸编的技能技巧,让孩子编出心中最美的画,从而有力促进幼儿的个性全面发展。
一、创设编织环境,给幼儿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爱模仿,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环境。”《纲要》第三部分也谈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编辫子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最基本的编织技能,为了让幼儿能学好这一本领,我们就利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编织区,在区内放置了一些稻草、茨菰叶、蒲、麦秸杆等自然物。在墙面布置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一手操办的做法,而是为幼儿创造了多种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布置班级。在特色墙布置上,我们让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编织物放在上面供幼儿欣赏,另外我们还把幼儿的作品稍做加工后展示在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让幼儿有了一种成就感。
二、 努力营造编织氛围和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幼儿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最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和表现。为此,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造的气氛。其次是培养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为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浅能,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与活动的进展,逐步在编织区内投放相应的编织材料,如纸条、布条、柳条、皮条、蒲、稻草、麦秸杆、玉米皮、吸管、茨菰叶、毛线、各色彩带等等。平时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收集、挖掘各类可用来编织的材料。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班的编织区内拥有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物(柳条、蒲、稻草、麦秸杆、玉米皮、茨菰叶、棕榈叶);另一类是纸类(白纸、蜡光纸、皱纹纸、彩纸等)另一类是吸管、彩带、布条、线等不同质地的材料,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辅助材料,如针、圈、铅丝、小棒、果冻盒等真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朋友们对丰富多样、摆放开放的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一有空他们就会选择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技能进行编织,态度积极且全身心投入。
三、通过激发幼儿兴趣,注重主体性的培养,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对于幼儿不会的事情,要引导幼儿学着做,就拿编花篮来说吧,幼儿第一次动手编时,总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看到幼儿不会就焦虑失望,也不能轻易地一手包办,而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地教会幼儿一些基本技能,当幼儿表现较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在幼儿会做的基础上,又要督促幼儿及时、有耐心地去做,在编花篮时我还发现大多数幼儿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是凭一时的新鲜、好奇,不能保持持久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一定的独立性,而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幼儿萌生独立的愿望,并将愿望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索。我用变戏法的形式,变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幼儿看了都惊叹不已,都想争着露一手,这就大大激发了幼儿编织的欲望。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你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搞懂。因此,我努力使纸编活动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充分表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四、在赏识、评价幼儿作品过程中,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1.使用不同标准来评价幼儿作品,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但当设想要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时,常常又受到技能的局限。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要理解童心,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编织上每一根纸条、图形、色彩都能传达幼儿的思想情感。如有的幼儿会用两种颜色有规律地进行编织;有的幼儿会用多种颜色有序进行编织;还有的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某一段进行花样编织。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是由幼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所决定的。教师要善于依据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人而宜地进行评析。教师在幼儿编织过程中,一是要细心发现每一位幼儿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你真棒”“有进步”“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亲亲孩子的脸、拉拉孩子的手、竖大姆指等。二是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或作品中值得表扬的地方。教师还要赞赏幼儿的点滴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幼儿有更多的沟通。如通过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孩子,使孩子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2.充分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幼儿和我们成人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我班的王鑫小朋友,在纸编活动时,他特意不按规律进行编织。我问他:“这里怎么会编成这样子”?他指着成人编错的地方说:“这里是我给小猫咪留的眼睛”。听了他的解释,我感到他的编织多么富有创意啊。当我们看到幼儿一些稀奇古怪的编织时,切忌在一旁指指点点,用“对不对” “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这样貌似指导,实是干扰,应为孩子创设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与幼儿更好地沟通。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实践,在纸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个性发展是非常有效的。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尽量少干预,要强调创造的过程,密切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作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宜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教给孩子纸编的技能技巧,让孩子编出心中最美的画,从而有力促进幼儿的个性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