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我国的所有建筑工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因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搞好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等一系列工作的基本保障。本文简单地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4745.8亿元,同比增长19.7%,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2005年全国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居工矿商贸领域第二位。造成建筑行业事故频发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建筑安全管理机制与安全生产的现状不相适应:建筑安全交叉管理突出:建筑企业粗放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施工工序及安全技术复杂,不稳定因素较多:建筑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建筑安全研究滞后等等,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又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来开展施工安全的组织和技术管理工作。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国家、行业也颁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及规范,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管理也日趋规范化.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压价”使建筑安全成为“无源之水”,重大施工安全事故依旧连连发生,安全事故得不到明显遏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而在工程投标中往往又是低价中标.承包人为了弥补压价造成的损失,只好降低质量安全标准,导致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措施不落实、隐患整改不到位,这样一来,不发生事故是侥幸,发生事故是必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法律和监管缺失。
缺乏建筑安全管理体制。我国工程建设投资体制的变化使原有的建筑生产安全管理己经不适应现在的建筑生产方式,因此一直由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出现了很多管理漏洞,再加上有关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效率低,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安全管理不到位,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并行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法律法规不全,执行力不强。我国法律的“环境与健康”过于薄弱。对建筑活动中“环境与健康”的重视,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一造价一质量一工期”体系,转向“成本——造价——质量——下期——环境与健康”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己制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管理出现真空。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企业改制,企业逐渐脱离了行业行政管理的束缚,成为了市场中独立的行为主体。与此相适应,建设部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为国家建筑安全专项监督职能的履行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则成为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督职能的履行者。
(二)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
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由于这种层层的分包,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安伞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同时它还使利润降低,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减少他的一切不必要的金额开支.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主要的安全问题。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要求进行勘察或设计.或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和强制性标准,使勘察设计成果存在缺陷,不能保证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工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伞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时,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检测单位出示虚假报告。
(三)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
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
二、全面的安全管理手段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利器
(一)制度手段。
建筑企业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用制度来约束企业内各方主体的行为,谁违反都将受到严惩.从而起到规范安全管理、降低或预防生产事故发生的作用。经济手段就是借助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保险、安全投入,提高伤亡事故赔偿标准、安全风险抵押等手段,编织一个安全网,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二)科技手段。
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从而使建筑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一是积极推广建筑安全生产新技术,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的技术含量,确保安全生产。二是积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安全管理,使之对增加企业事前预防控制。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三是要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四是要抓住关键点,预防事故发生,有重点地预防和控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具伤害这五类事故。由于这五类事故占建筑生产事故总数的90%以上,控制住了这五大类事故,将会使事故明显下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就施工企业来说,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就是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从而变企业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由于安全带来的效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企业往往觉察不到,隐含的包括人的健康、生命在内的间接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二)人员和家庭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理念。
追求生活幸福美满是每一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梦想,是他们一生孜孜追求的主要目标。建筑施工工地的员工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外出辛苦工作,为的就是给家庭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来源,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家庭的生活幸福。但是,由于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生活压力较大等原因,往往造成他们片面地追求收入,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因此,有必要向这些员工及家庭宣传“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经济观。让他们认识到安全不仅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之一,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甚至家庭的未来,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三)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期型管理的方法,这是生产实践证实的科学真理。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施工生产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静态的被动管理为动态的主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化。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的科学观。
(四)机构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中枢。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没有一支可靠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一切安全管理工作都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筑施工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膨胀,安全管理有所放松。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专职人员力量薄弱,安全监管体系难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在公司和建设工程项目上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让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中枢控制作用,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确实的保证。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管理、施工组织、工艺工序方法、材料、机械及设备等等,都与建筑施工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在施工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做到标准化生产、高效生产、安全生产,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枣阳市鹏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李建周.我围建设丁程施工安伞生产基本状况及今后深化改革重点册.建筑安全,2005,
[3]谢苏丽.建筑施工安全的新对策.中华建筑,2007,(7).
[4]邓龙海.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山西建筑,2007,(7).
[5]党宏斌.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建筑安全,2007.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4745.8亿元,同比增长19.7%,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2005年全国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居工矿商贸领域第二位。造成建筑行业事故频发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建筑安全管理机制与安全生产的现状不相适应:建筑安全交叉管理突出:建筑企业粗放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施工工序及安全技术复杂,不稳定因素较多:建筑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建筑安全研究滞后等等,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又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来开展施工安全的组织和技术管理工作。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国家、行业也颁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及规范,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管理也日趋规范化.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压价”使建筑安全成为“无源之水”,重大施工安全事故依旧连连发生,安全事故得不到明显遏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而在工程投标中往往又是低价中标.承包人为了弥补压价造成的损失,只好降低质量安全标准,导致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措施不落实、隐患整改不到位,这样一来,不发生事故是侥幸,发生事故是必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法律和监管缺失。
缺乏建筑安全管理体制。我国工程建设投资体制的变化使原有的建筑生产安全管理己经不适应现在的建筑生产方式,因此一直由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出现了很多管理漏洞,再加上有关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效率低,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安全管理不到位,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并行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法律法规不全,执行力不强。我国法律的“环境与健康”过于薄弱。对建筑活动中“环境与健康”的重视,已经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话题。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一造价一质量一工期”体系,转向“成本——造价——质量——下期——环境与健康”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己制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管理出现真空。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企业改制,企业逐渐脱离了行业行政管理的束缚,成为了市场中独立的行为主体。与此相适应,建设部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为国家建筑安全专项监督职能的履行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则成为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督职能的履行者。
(二)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
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由于这种层层的分包,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安伞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同时它还使利润降低,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减少他的一切不必要的金额开支.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主要的安全问题。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要求进行勘察或设计.或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和强制性标准,使勘察设计成果存在缺陷,不能保证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工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伞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时,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检测单位出示虚假报告。
(三)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
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
二、全面的安全管理手段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利器
(一)制度手段。
建筑企业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用制度来约束企业内各方主体的行为,谁违反都将受到严惩.从而起到规范安全管理、降低或预防生产事故发生的作用。经济手段就是借助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通过保险、安全投入,提高伤亡事故赔偿标准、安全风险抵押等手段,编织一个安全网,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二)科技手段。
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从而使建筑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一是积极推广建筑安全生产新技术,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的技术含量,确保安全生产。二是积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安全管理,使之对增加企业事前预防控制。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三是要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四是要抓住关键点,预防事故发生,有重点地预防和控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机具伤害这五类事故。由于这五类事故占建筑生产事故总数的90%以上,控制住了这五大类事故,将会使事故明显下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就施工企业来说,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就是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从而变企业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由于安全带来的效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企业往往觉察不到,隐含的包括人的健康、生命在内的间接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二)人员和家庭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理念。
追求生活幸福美满是每一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梦想,是他们一生孜孜追求的主要目标。建筑施工工地的员工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外出辛苦工作,为的就是给家庭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来源,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家庭的生活幸福。但是,由于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生活压力较大等原因,往往造成他们片面地追求收入,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因此,有必要向这些员工及家庭宣传“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经济观。让他们认识到安全不仅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之一,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甚至家庭的未来,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三)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期型管理的方法,这是生产实践证实的科学真理。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施工生产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静态的被动管理为动态的主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化。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的科学观。
(四)机构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中枢。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没有一支可靠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一切安全管理工作都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筑施工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膨胀,安全管理有所放松。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专职人员力量薄弱,安全监管体系难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在公司和建设工程项目上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让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中枢控制作用,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确实的保证。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管理、施工组织、工艺工序方法、材料、机械及设备等等,都与建筑施工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在施工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做到标准化生产、高效生产、安全生产,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枣阳市鹏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李建周.我围建设丁程施工安伞生产基本状况及今后深化改革重点册.建筑安全,2005,
[3]谢苏丽.建筑施工安全的新对策.中华建筑,2007,(7).
[4]邓龙海.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山西建筑,2007,(7).
[5]党宏斌.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建筑安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