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能力比知识重要,掌握知识的多少很重要,如何掌握知识更重要。科学是一门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关注细节,关注信息的处理,通过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潜力,提高教学实效,真正实现高效轻负课堂。
【关键词】信息 闪光点 合作学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①,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通过眼鼻口耳等各种感官从环境中接受刺激,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而在接受刺激后,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用智慧的眼光去寻觅自己需要的知识提炼信息获得新知的能力是放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沉重的课题!
一、教育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题目讲解了很多遍,知识点强调了很多遍,学生仍旧不能很好地掌握。通过以下几道例题的答题情况的统计分析,来初步认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1】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C.推力一定小于摩擦力
D.推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相同
答题统计:共统计94位学生答题,选A的有38人,选B的46人,选C的10人,选D的人数为0。
【例2】普氏野马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我国动物保护组织成员曾发现普氏野马饮水时在沙地上留下的一些足迹,深度达1.2厘米。通过实验测得要使该沙地达到相同的深度,压强为90000帕,并由此估算出,一匹成年普氏野马的质量约为360千克。则成年普氏野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____牛顿,它的一个蹄印的面积大约为____厘米2。(g=10N/kg)
答题统计:共94位学生答题第一个空格填写3600牛顿的有72人,填写3528牛顿的有16人,填写360牛顿的有6人;第二个空格填写100厘米2的有55人,填写0.01厘米2的有5人,填写200厘米2的有9人,填写25厘米2的3人。
通过调查统计,很多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充满挫败感和无助感,当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有些老师援引谚语“引马池边易,使马饮水难”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科学上“希望怎么学”“现在怎么学”“学后怎么想”“认为应该怎么学”等等,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真实想法,了解学情,使我们老师的教学有的放矢,知道应该怎样教怎样引导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才是最有效的,从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乐趣,养成自主搜索信息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在信息提炼,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与教师课堂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实践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能否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关键所在。
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如果学生对这个环境中的刺激不感兴趣,这个刺激就不会推动感受器,并转化为神经信息,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个题目我已经讲了五六遍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的原因所在: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外部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只有建立在学生自己原有的心理水平之上,并通过努力达到,同学们才能够有所发展。”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维斯林也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④。所以,有效的教学必须要立足学生发展,不是为教而教,要为学而教学,充分了解学情,关注学生想要什么。
1.要精心设计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设计精彩的导入,并把导入产生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比如:在“磁现象”的课堂导入,曾经看到过有老师进行这样设计——老师上课前先表演了一个魔术:手戴一个磁性戒指,把一枚硬币放到玻璃杯底,向学生展示杯子是不漏底的,然后把戴着戒指的手指“随意地”放在杯子底部,把杯子倒过来,看似把硬币“倒”到了另一只手上(实际上另一只手上是另一枚硬币,原来的硬币仍旧被戒指吸引在杯底);接着老师表演把另一枚硬币从杯底“穿”过玻璃杯(实质:杯子外的硬币被戒指吸引着,而杯中的硬币因为老师把手指抬高而使硬币远离了戒指而掉了下来)。老师表演以后,学生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整堂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导入设计新颖、夺人眼球可以让整堂教学过程更加充实、扎实。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打破传统常规,敢于创新,比如可以尝试:(1)让学生来教学生。有时候学生教学生的效果胜过老师教学生。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分别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都做好学习预案,做好预习,上课时,让学生来讲解新知识或者进行习题讲解,当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时鼓励他们举手提问发言,老师只是导演或充当主持人,偶尔当学生讲解不清楚时进行补充,或者组内成员第一时间进行补充帮助。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或许在开始阶段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时期,但是总体下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性也提高了,课堂也活跃多了,学生也认真多了,也自信多了。(2)让学生出些题目。把家庭作业由做题目改成出题目,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题目容易做,不容易出,一道好题目的产生需要出题人不仅仅要掌握该题目的知识点,还要具备一定的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周围环境信息的观察和提炼的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更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好方法。另外教师在命题时,也可以经常性地把来自学生的原创题目作为题库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信学习的有效手段。 3.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小学,尤其是一年级二年级的小学生经常会举手,五六年级的学生举手就少了,初中八九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不举手的,即使有疑问也很少举手。缺乏主动探究的能力与意识。
曾经对这样一道题目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题目是“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一个近50个学生的班级中第一次有12个学生填成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答案,理由是:这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水的组成”的相关知识,不知道“宏观”与“微观”的区别,在答题的时候也没有去考虑常温下“水是什么状态”“氢气和氧气是什么状态”。再深一步分析,这些学生失去了质疑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学习探索新知的劲头,导致了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但是这个刺激不能有效地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对此现象,老师要做的是什么?那就是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以“学生主体”的氛围: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开口,鼓励学生质疑,尤其是要关注课堂中的学困生,在质疑中不断发现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各种教学策略。
4.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信心比黄金重要。如何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保持兴趣,关键要树立好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正确的时候,更多的学生期望的是与“老师一起分析答错的原因并找出正确答案”,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的是“不予评价,提问其他学生寻求帮助,直到得到正确答案,然后再一起分析”,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优秀与不优秀不是分数高低在于排名,没有比较就没有竞争就没有优劣。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始终保持着“我是个优秀的好学生”的自信是不容易的,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仍一如既往地关注学生的各种发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比如:在家庭作业完成比较满意的学生的作业本封面上做个五角星的记号,考试习题有进步的学生的批改结果上适当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对课堂提问的学生表现得更加亲近,在学生评价方面不要仅仅停留在分数上,多关注学习过程等等。
5.多做实验
很多老师都不喜欢做实验:一方面,做个实验比较麻烦,尤其是学生实验,在学校里的实验室也不多,还要经常需要实验员来配合准备各种教学仪器,实验的准备时间过程比较长;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兴趣做实验但是不一定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相关知识。
学生是很喜欢实验课堂的,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堂的原因,实质上也是“喜欢,但是凑热闹的同学较多影响了学习效果”,为什么学生“凑热闹的同学较多”呢?问题还是在于老师:平时没怎么上实验课,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同时也说明学生对实验不了解。当实验教学成为一种惯性状态的时候,学生的“好奇心”也就没有这么强。
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必须要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教育要适应学生天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⑤,进行因势导利,引导学生自由向上发展。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把学生由“要学生学”引导为“学生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关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提高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真正达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注释】
① 袁运开 主编.《科学》,华东师范出版社,2012,P24.
②[美]James. P. Raffini 著;梁平、宋其辉 译.《这样教学生才肯学》,2008,P1.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3.
④ 唐劲松 编著.《教师的别样风景 ——美国式教学智慧赏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P79.
⑤ 魏书生 主编.《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P176.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教育集团跃龙中学)
【关键词】信息 闪光点 合作学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①,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通过眼鼻口耳等各种感官从环境中接受刺激,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而在接受刺激后,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用智慧的眼光去寻觅自己需要的知识提炼信息获得新知的能力是放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沉重的课题!
一、教育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题目讲解了很多遍,知识点强调了很多遍,学生仍旧不能很好地掌握。通过以下几道例题的答题情况的统计分析,来初步认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1】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C.推力一定小于摩擦力
D.推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相同
答题统计:共统计94位学生答题,选A的有38人,选B的46人,选C的10人,选D的人数为0。
【例2】普氏野马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我国动物保护组织成员曾发现普氏野马饮水时在沙地上留下的一些足迹,深度达1.2厘米。通过实验测得要使该沙地达到相同的深度,压强为90000帕,并由此估算出,一匹成年普氏野马的质量约为360千克。则成年普氏野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____牛顿,它的一个蹄印的面积大约为____厘米2。(g=10N/kg)
答题统计:共94位学生答题第一个空格填写3600牛顿的有72人,填写3528牛顿的有16人,填写360牛顿的有6人;第二个空格填写100厘米2的有55人,填写0.01厘米2的有5人,填写200厘米2的有9人,填写25厘米2的3人。
通过调查统计,很多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充满挫败感和无助感,当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有些老师援引谚语“引马池边易,使马饮水难”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科学上“希望怎么学”“现在怎么学”“学后怎么想”“认为应该怎么学”等等,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真实想法,了解学情,使我们老师的教学有的放矢,知道应该怎样教怎样引导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才是最有效的,从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乐趣,养成自主搜索信息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在信息提炼,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与教师课堂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实践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能否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关键所在。
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如果学生对这个环境中的刺激不感兴趣,这个刺激就不会推动感受器,并转化为神经信息,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个题目我已经讲了五六遍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的原因所在: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外部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只有建立在学生自己原有的心理水平之上,并通过努力达到,同学们才能够有所发展。”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维斯林也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④。所以,有效的教学必须要立足学生发展,不是为教而教,要为学而教学,充分了解学情,关注学生想要什么。
1.要精心设计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设计精彩的导入,并把导入产生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比如:在“磁现象”的课堂导入,曾经看到过有老师进行这样设计——老师上课前先表演了一个魔术:手戴一个磁性戒指,把一枚硬币放到玻璃杯底,向学生展示杯子是不漏底的,然后把戴着戒指的手指“随意地”放在杯子底部,把杯子倒过来,看似把硬币“倒”到了另一只手上(实际上另一只手上是另一枚硬币,原来的硬币仍旧被戒指吸引在杯底);接着老师表演把另一枚硬币从杯底“穿”过玻璃杯(实质:杯子外的硬币被戒指吸引着,而杯中的硬币因为老师把手指抬高而使硬币远离了戒指而掉了下来)。老师表演以后,学生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整堂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导入设计新颖、夺人眼球可以让整堂教学过程更加充实、扎实。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打破传统常规,敢于创新,比如可以尝试:(1)让学生来教学生。有时候学生教学生的效果胜过老师教学生。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分别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都做好学习预案,做好预习,上课时,让学生来讲解新知识或者进行习题讲解,当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时鼓励他们举手提问发言,老师只是导演或充当主持人,偶尔当学生讲解不清楚时进行补充,或者组内成员第一时间进行补充帮助。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或许在开始阶段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时期,但是总体下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性也提高了,课堂也活跃多了,学生也认真多了,也自信多了。(2)让学生出些题目。把家庭作业由做题目改成出题目,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题目容易做,不容易出,一道好题目的产生需要出题人不仅仅要掌握该题目的知识点,还要具备一定的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周围环境信息的观察和提炼的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更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好方法。另外教师在命题时,也可以经常性地把来自学生的原创题目作为题库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信学习的有效手段。 3.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小学,尤其是一年级二年级的小学生经常会举手,五六年级的学生举手就少了,初中八九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不举手的,即使有疑问也很少举手。缺乏主动探究的能力与意识。
曾经对这样一道题目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题目是“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一个近50个学生的班级中第一次有12个学生填成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答案,理由是:这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水的组成”的相关知识,不知道“宏观”与“微观”的区别,在答题的时候也没有去考虑常温下“水是什么状态”“氢气和氧气是什么状态”。再深一步分析,这些学生失去了质疑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学习探索新知的劲头,导致了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但是这个刺激不能有效地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对此现象,老师要做的是什么?那就是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以“学生主体”的氛围: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开口,鼓励学生质疑,尤其是要关注课堂中的学困生,在质疑中不断发现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各种教学策略。
4.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信心比黄金重要。如何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保持兴趣,关键要树立好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正确的时候,更多的学生期望的是与“老师一起分析答错的原因并找出正确答案”,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的是“不予评价,提问其他学生寻求帮助,直到得到正确答案,然后再一起分析”,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优秀与不优秀不是分数高低在于排名,没有比较就没有竞争就没有优劣。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始终保持着“我是个优秀的好学生”的自信是不容易的,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仍一如既往地关注学生的各种发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比如:在家庭作业完成比较满意的学生的作业本封面上做个五角星的记号,考试习题有进步的学生的批改结果上适当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对课堂提问的学生表现得更加亲近,在学生评价方面不要仅仅停留在分数上,多关注学习过程等等。
5.多做实验
很多老师都不喜欢做实验:一方面,做个实验比较麻烦,尤其是学生实验,在学校里的实验室也不多,还要经常需要实验员来配合准备各种教学仪器,实验的准备时间过程比较长;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兴趣做实验但是不一定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相关知识。
学生是很喜欢实验课堂的,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堂的原因,实质上也是“喜欢,但是凑热闹的同学较多影响了学习效果”,为什么学生“凑热闹的同学较多”呢?问题还是在于老师:平时没怎么上实验课,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同时也说明学生对实验不了解。当实验教学成为一种惯性状态的时候,学生的“好奇心”也就没有这么强。
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必须要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教育要适应学生天性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⑤,进行因势导利,引导学生自由向上发展。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把学生由“要学生学”引导为“学生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关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提高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真正达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注释】
① 袁运开 主编.《科学》,华东师范出版社,2012,P24.
②[美]James. P. Raffini 著;梁平、宋其辉 译.《这样教学生才肯学》,2008,P1.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3.
④ 唐劲松 编著.《教师的别样风景 ——美国式教学智慧赏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P79.
⑤ 魏书生 主编.《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P176.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教育集团跃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