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脚手架”,培养阅读感受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_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需要我们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适宜的图片资料,为学生搭建起发展阅读感受力的“脚手架”。 生活经验会激活学生心中类似的情感经验,适宜的图片,会让他们的文字感受力攀登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阅读感受力;朗读;想象;感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73-01
  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直接反映。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呢?笔者以为,我们应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适宜的图片资料,为学生搭建起发展阅读感受力的“脚手架”。
  【课堂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感到委屈、感到自卑,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感到自豪。小骆驼心里的委屈从哪儿来的呢?他心中的自豪又是如何找到的呢?请大家好好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
  (学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来解答老师提出的疑问,也就是要让人一听到你读书,就明白小骆驼怎么会感到委屈的。谁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平淡)
  师: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朗读时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 “喷着响鼻”,你见过吗?马看不起别人,会从鼻子里发出声音。有时,人瞧不起别人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生1:会发出“哼”。
  生2:会这样——“切”(配合动作)。(板书:“哼”与“切”)
  师:读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个字加在前面,不过不要读出来,放在心里!
  (生读出了一些不友好、不屑的感觉)
  师:听得出小红马话里带刺,让人听了感到难受。
  师:再请一位自傲的小红马读—读,读出对小骆驼的不友好。
  师:小红马的这句话,就像一瓢冷水,浇到正在照镜子的小骆驼身上,小骆驼心里难受极了,觉得挺委屈!读书可以这样读——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谁继续读第二段。
  师:(评)声音很温柔,这样,小骆驼心里会舒服一些。
  师:(评)有妈妈的感觉了,很会心疼人!
  教学反思:朗读表现力是语言感受力的外显。语言的感受力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验,或者说情感体验来支撑。朗读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一味地强调朗读技巧,或者生硬地让学生鹦鹉学舌,就会显得乏味、低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是教学的资源,不能闲置。
  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发现“人瞧不起别人也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激活了学生心中类似的情感经验。在儿童心中,因为骄傲,而对别人不屑,算得上较为常见的情感。他们即刻带着那种不屑的语气和神态,发出“切”与“哼”。这个“切”,比我预设的“哼”更符合儿童的情感。有了这种体验作脚手架,人物的态度、语气自然而然地各就各位。
  【课堂教学片断二】
  (学生读课文,将“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嗯?多字了。这个句子很容易读错。我们先来把这个词语——“铺天盖地”读准了。
  (学生跟着老师读)
  师:想象一下铺天盖地是怎样一幅画面?
  生1:(用手比划)天地之间,都是无边无际的风沙。
  生2:天上全是风沙,地上也全铺着风沙。
  师:嗯,天地之间全是风沙。这就是“铺天盖地”,这“铺天盖地”的风沙,还来势汹汹呢!来看这幅图(出示PPT)。你能感觉到“铺天盖地”的风沙吗?
  生3:牵着骆驼的人都弓着背,走得很艰难。
  生4:骆驼好像也是顶着风沙在走。
  师:他们走得都很艰难,因为迎面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风沙。咱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学生读得停顿分明,也能读出风沙的气势)
  教学反思:课文中“铺天盖地”不是一个静止的词语,它的真正生命在于形容“刮”的程度。所以,词语的感受,必须放到句子当中。如何放到句子当中呢?教师精心选用这样一幅图——行人牵着骆驼,艰难地行走在铺天盖地的风沙中。学生从行人行走的姿势(或者将自己想象成行人),可以感受到风沙“铺天盖地”之猛。
  学生的感受,理论上说是敏锐的,因为他们对一切都会保持着一种新奇感。但因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原因,学生的感受不能自觉地深化。在发展学生阅读感受力的时候,我们需要搭建“脚手架”,比如图片,适宜的图片,会让学生的文字感受力攀登到一个新的高度。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要更好地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就要在微课和前置性学习单上下功夫 。翻转课堂,针对学生的先学,分析取样,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更有针对性。在实践中,我感受到翻转课堂的好处。  [关键词]把握学情;以学定教;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68-02  如何让课堂更加高效呢?课程整合是个关键。而在整合的过程中
《观书有感》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此诗为理学家朱熹的名作,借半亩方塘的清澈如明镜,比喻读书获得的体验,揭示出读书有得时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的境界。这首诗借景寓理,内涵丰富,引发许多人生的思考。  古诗教学是重在情还是重在理,这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就《观书有感》而言,景物为情理所在,也是理趣的根基,为此我抓住情理,学用结合,进行了巧妙的引导和设计。  “一疑”:巧悟内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以散文化的手法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之间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要把握好读写结合的联结点。教师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一课中的对话入手,引导学生写提示语,以读导写,从而达到了高效读写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源点 读写结合 以读导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75  【设计理念】  读写结合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在练笔前
[摘 要]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诗描绘了一位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诗作的语言浅显易懂,却被安排在了五年级。如果还一直沿用既有的教学模式,读古诗、解诗意、品意境、广积累,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其收获必定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依据五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原始经验,重新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在少教多学理念的浸润下,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出要少教诗歌大意,多学拓展想象;少教无效感知,多學练笔实践;少教诗
[摘 要]阅读教学要求逐渐向表达式本位迁移。结合课文《第八次》“如何号召臣民”演讲稿撰写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辨析体悟,在扎实复述中奠定表达认知;整合串联,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渲染激情,在演讲指导中夯实表达效果,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关键词]撰写 演讲稿 难点 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72  苏教版
[摘 要]“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难点。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确实,真情挚意构成诗词歌赋灵韵的生命,成为课堂教学中“感人心”的点、“入情境”的线、“晓以怀”的面。  [关键词]教学案例 以情串课 评析 欣赏 朗读 感悟 拓展 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阅读教学中,我们时常发觉学生对于“有情有义”的文字很冷漠,在笔者看来,这源于学生对文字缺乏应有的心灵感受力。对于提升学生心灵感受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做到有意识的引导和有方法的实施,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寓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占有一席之地。一位教育名人曾说过:“寓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但是,观察我们语文课堂中的寓言教学,包括一些名师的寓言教学,感觉未能将寓言教学提升到这一高度。以下两种现象尤为突出:  一是教师把寓言当笑话来教。可能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
[摘 要]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掌握知识点,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如此运用:引导学生自学,做好课前准备;进行辩论交流,养成合作习惯;模拟课堂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先学后教 小学语文 实践 扁鹊治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74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