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mlp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中职国家示范校创建实践,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存在的“层次问题”、“内涵问题”、“要素问题”、“命名问题”,提出培养模式构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国家示范校创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问题;建议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学工厂’背景下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以灌南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项目编号:2013104)
  作者简介:周如俊,男,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与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5-0068-0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中职国示范校重点建设的“七大”任务之一。目前示范校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构建和实践的,其模式概念和内容的研究还处于实践摸索、探究的阶段。大多示范校模式体现一校或一地的专属特色,却很少关注其“模式”的内涵本质和所在的层次。本文结合笔者参加江苏省第一批、第二批中职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省级评估时案例审阅的感悟,谈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层次”问题
  (一)问题
  当前,中职校各项创建中许多“做法”、“经验”、“总结”、“汇报”、“特点”都向人才培养模式“筐”里装。这种把多种要素而非本质要素都反映到模式中。其结果是人才培养建设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体现不出国家示范校培养模式建设的创新性、引领性、辐射性作用,突出不了示范校办学特色。
  (二)建议
  培养模式首先是面向整个学校的总的模式,在学校总的模式统揽下,可针对不同专业提炼具体要求的专业培养模式(即总的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建议示范校在模式构建中要把握“三个”层次内容:(1)宏观下全校的培养模式改革。是示范校总体主动适应社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表现。它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学校的专业总体结构,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其培养规格、制定其培养方案、选择其培养途径。在此基础上提炼示范校总体培养模式内涵。(2)中观下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是示范校专业整体适应社会的表现。它是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类型、规格要求为参照基准,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进行调整,进而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在此基础上提炼专业具体培养模式内涵。(3)微观下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的改革。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局部适应社会的表现。它是当以学校的定位和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对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途径进行调整。[1]在此基础上,提炼模式实施方案建设内容。
  二、内涵问题
  (一)问题
  目前,示范校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构建和实践,其模式概念和内容的研究还处于实践摸索、探究的阶段。出现了模式名称繁多、模式指向要义不一、模式分类标准多样纷杂等问题。这种产生出自各示范校不同的内涵归纳标准,只是片面强化了模式实践的某个方面。如有的以校企合作为着眼点的。如“校企联动、学训交替”模式、“校企融合、教产一体、工学结合”模式等;有的以强调职业教育为立足点的。如“校内阶段性能力递进、校外项岗轮动素质提升”模式、“素质核心、工学结合”模式;有的以教育方法为区分点的。如“双轨共推、三维联动、四段渐进”模式;有的从学制(分段)培养上为出发点的。如“岗位情境、产品导向”的“2.5+0.5”模式、“基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3+4’”模式;有的以特征归为命名点的。如“春秋轮换”模式、“春去秋回”模式等;有的以国外模式作为借鉴点。如“双元制”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等。
  (一)建议
  厘清“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内涵是示范校解决模式创新问题的前提条件。关于“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目前在文献中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但似乎都“具有较多的经验描述的色彩”:(1)“目标方式说”,指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2)“结构方式说”,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主要突出“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3)“总和说”,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价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2]梳理教育行政部分有关文件培养表述内涵,可以分析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构建“四性”特征:教育的思想性、主体的多元性、实施的实践性、构建的层次性。各示范校在创建中,只有对模式内涵不断地追问、思辨,才能提炼出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所构建的培养模式才有可能一定的创新性、示范性、辐射性。建议采用第三种模式观点,对培养模式构建的内涵给出明确的界定,其前提是“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依据是中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这些抽象规定的“实施过程”等方面的总和。[3]
  三、“要素”问题
  (一)问题
  当前学术界与实践界在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设计内容、模式属性问题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在设计内容上,培养模式究竟是由静态的“组织样式”、“构造样式”、“组合方式”组成,还是动态的“运作流程范式”、“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策略体系”组成?在属性问题上,培养模式究竟是一种实在、具体的过程、结构,还是一种抽象的范型、样式、方式?这些问题还在争论之中。正是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构成的“不定”,导致了示范校培养模式构建时关键要素(诸如课程体系要素、教学运行机制要素等)的缺失。有时,示范校突出其认为的该模式最有价值或特色的部分,其实不一定是该模式的本质特征。
  (二)建议
  模式结构是指组成模式要素的构造方式,体现各要素之间的逻辑顺序和有机联系。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形式,它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操作体系,具有范式(形式化)的组成要素。判断模式规范与否不仅仅在于一个名称,更重要的在于对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的表述。[4]综合上述模式内涵界定的“建议”,一个完整的中职校培养模式内涵至少应该应包括六个层级的体系要素:(1)理念体系要素,主要指职业教育理论及教育思想;(2)目标体系要素,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等;(3)内容体系要素,主要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4)方式体系要素,主要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5)操作体系要素,主要指实施过程、培养路径等;(6)保障体系要素,主要指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规则与行为系统,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培养保障制度等及以之相关的管理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图1所示培养模式组成要素框架。由此,在对模式定义理解相同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培养模式按其体现的要素对照框架图进行归类与评析。   当然,培养模式组成要素本身的构造复杂、体系庞大,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紧密、有机的关系。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引起相关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最终导致模式本身的改变。[5]从理论上讲,上述六个层级的体系要素内容之间有的很难区分,甚至内容间可能重叠,但是,毕竟依据要素主要特质最终还是可以确立要素所在层级。
  四、“命名”问题
  (一)问题
  当前,国家示范校“培养模式”命名产生出自各示范校不同的归纳标准。结果造成诸多培养模式之间并不能进行比较,也无法就模式开展对话与研讨。存在模式名称表述不清问题主
  要有四个方面:(1)名称多有逻辑错误。如“校企联动、学训交替”培养模式中“校企联动”是办学模式,“学训交替”是培养模式,两个不同属性的概念并排在一起似不恰当。(2)名称过于求全。如“基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多证融合、订单培养’”等
  图1 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要素框架
  培养模式,把诸多要素都反映到模式名称上来并不现实,也体现不出模式核心特征。(3)名称显得冗长。如“‘工学交替、双证融通、校企一体’的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相结合”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支撑的‘学做交替、内强外联、一组两辅’”培养模式等,将用口语和书面语混合表述,既费时又费力,也不便交流、识记。(4)名称忽视模式本质特征。如在“企业实践,学训合一”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实践导向”等培养模式中,“实践导向”、“企业实践”是所有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元素而非本质要素。
  (二)建议
  培养模式体现着职业教育独特的办学理念,也是办学主体对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目前,在示范校创建中,培养模式命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其模式建设主要类型有七种(见表1)。模式命名实际情况是,有的按约定俗成的无需给予定义,有的在年代相近的文献或文件间相互引用,有的采用“拼接式”的理解方法,大都没有追根溯源找到模式命名定真正来源。[3]
  表1 江苏省第一批、第二批中职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类型
  序号模式名称模式主要内容
  1“校中厂”模式校企联合成立教学工厂(如实训培训基地、企业课堂、技能教室或技术设计服务区等),企业提供各类设备和材料,学校提供场地,校企共出师资(教师与师傅),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共同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2“厂中校”模式把班级建在企业,“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的培养模式:学校出学生,企业盖厂房,共建生产实习基地。
  3“一体化”模式职业学校创办各类企业,形成“七合一”模式:理论实践合一、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实习生产合一、教学科研合一、作品产品合一。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工学交替”模式在不突破职业学校现有学制的前提下,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交替循环进行的两部分教育形式。
  4“订单式”模式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共赢的一种工学结合教育教学形式。
  续表1
  序号模式名称模式主要内容
  5“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到企业具体岗位上工作,边学习理论,边进行生产工作实践。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学校教师的指导,而且还要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委派的具有实践技能和经验的技师指导。
  6“2+X”模式职业学校三年教学中X年在学校学习,Y年在企业实践(目前主要有“2+1”、“2.5+0.5”等形式)。校内教学以专业基础课程与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以顶岗实习与综合技能训练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的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及职业素质训练再到生产岗位的“平滑”过渡。
  7“现代学徒制”模式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其实,培养模式是示范校特定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不是随便拼凑而成、构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经历一个长期实践、反思、磨合、提炼的过程,具有经过长时间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检验的稳定的结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后一般不易发生质的改变,而且深深地打上了具有普遍性的教育价值取向的烙印。
  研究各级行政部门文件中关于培养模式内涵的表述规律,示范校培养模式命名时应遵守以下“五化”原则:(1)命名组合化。一种培养模式名称和内容可能并不能完全包含上述层级的体系要素,但必然集中体现了模式内涵建设“三个”层次中一类或几类要素。模式命名时可结合A-G“六个”层级的体系中要素的有序组合或选择。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命名案例有:用教育理念命名的,如CBE模式(A要素);用课程(教育)体系命名的,如TAFE模式;用培养路径命名的,如双元制模式(E要素);用教学方式命名的(C要素),如三明治模式;用组合式命名的,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岗实习”模式(A要素+D要素+E要素)。(2)命名特征化。培养模式名称应体现模式的主要特点,反映模式的内涵特质。(3)命名聚焦化。考察模式的产生过程,抓住关键环节、事件和人物命名。(4)命名多样化。要考虑更多地指向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校,在体现特色性、品牌性、示范性基础上,同一所学校内命名时要防止模式过多过滥。(5)命名简约化。模式名称力求简洁、悦耳,字数不宜过多,便于朗读与识记。[5]
  参考文献:
  [1]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J].教育与现化化,2008,(2):79-80.
  [2]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职教通讯,2008(6):21-24.
  [3]王秋.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2-54.
  [4]徐涵.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视[J].职教论坛,2008(21):12-14.
  [5]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1):72-75.
  [责任编辑 金莲顺]
其他文献
摘 要:由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已经开展多年,这项活动包括教案评比、说课以及答辩三个方面,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其中,“说课”非常重要,要想“说好”课,须从“明、暖、准、巧、实、顺、效、妙”八个字上下功夫;要注意突出“说”字,说时充满自信和激情;同时,要注意说课稿的提练加工和PPT的制作。  关键词:职业学校;“两课”评比;说课技巧  作者简介:刘
期刊
摘要:信息化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规范程度,有效地实施信息化的项目管理需要用信息化的思维营造管理环境,构建管理的相关要素并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目标。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中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项目信息化管理道路,为类似项目管理提供很好的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思维;骨干高职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改革项目“骨干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研究”(
期刊
说起民国时的高等教育,很多人对那时的大学充满了向往,相信那时的大学有独特的民国范儿:“这一时期大学的精神是独立的,向上的。一批大学的学术水平是很高的,出现了一代真正的学术宗师,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人文科学,奠基人差不多都产生于民国时代。”那时的高等教育真的如此美丽吗?  1937年,地质学家翁文灏出国访问,看到西方国家的繁荣景象,联想到自己的祖国,颇多感慨,给胡适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炼钢、炼铜
期刊
摘要:目前,许多高校学生在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出现了“被选择”和“盲目选择”的情况,导致专业失配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择业观。基于高职院校按专业招生及学生自己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的局限,尝试构建基于专业方向自主选择的人才培养流程体系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方向动态选择机制,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自我认知风格相匹配的专业方向,从而降低专业失配现象,提高学业成绩及职业期待吻合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
期刊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对高校辅导员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综合检验方式,积极地推动着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笔者参加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感受,阐述了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大赛  作者简介:何静,女,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建设行业为例,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素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等途径,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建设行业;毕业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期刊
摘 要: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借鉴Multisim的技术优势,引进生物学领域的“趋同进化”理论,以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为例,从理论上提出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策略,并以“用仿真实验处理三相负载的星型联结问题”为教学案例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微课的有效应用,达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使知识内化得到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微课;教学设计;趋同进化  作者简介:曹春雷,女,浙江商贸学校讲师,主要研究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数字学习”到“智慧学习”已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及实践趋势。从智慧校园的概念出发,提出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论述了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要素、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指出了智慧学习环境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智慧校园;智慧学习环境;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建设教学管三位一
期刊
摘 要: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中澳合作办学模式为例,探讨了基于TAFE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效性方法举措,介绍了中澳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经验。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TAFE模式  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调研课题基金项目“中澳合作项目毕业生调查及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期刊
摘 要:在分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围绕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模式、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基金项目:201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