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大学教育体系将体育课设为必修课程,对增强学生体魄,锻炼提高体育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体育成绩的优劣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笔者在本文中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课程
1. 高校体育教学现存的缺陷
目前,大学教育体系将体育课设为必修课程,对增强学生体魄,锻炼提高体育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体育成绩的优劣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但在实践中,体育教学主要是围绕达标、考试等技术性较强的内容而进行。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1周岁、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已不满足于被动的教学形式。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课外锻炼。而现在体育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难以体现个性,很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体育课教学目标不完善;教学大纲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不强;体育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方法单调、陈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体育课考试和评分方法不合理,重实践轻理论;不能合理安排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相配套的教材等,所以有必要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
2. 面对目前状况应采取的对策
2.1 改革考试方法。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考试是课程建设的导向,过去考试重技评和达标,偏重于引导学生学习各项体育技能。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对于身体条件不好,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造成心理负荷过大而引起负性思维,无益于运动技术的掌握。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体育考试应按强身育人的体育标准实施,即体育成绩应以学生的锻炼态度、次数,本人运动成绩进步幅度和掌握的体育知识为主要评定标准。同时教学考试改革必须重视考核学生应用体育原理、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体育综合能力十分重要,是实现科学、全面课程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
2.2 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据了解,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固然有中学教育忽视体育的原因,但也和体育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多年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专业对口的定向化模式,在进人体育教育专业学习时,就明确地确定了毕业后从事中学、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学生的培养就框定在非常专门化的范围内,课程表现出专、窄、深的特点。不难看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新思想付诸于实际,一是师资培训滞后于教改,二是师资素质不高。要想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组织教师研讨教改后的新恩想,其次在思想趋向统一后探讨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确保教师既有新思想,又能掌握新内容,从而使教改的目标与内容融为一体。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索质,学雄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考研,拓宽知识a同时也要结合请进来和强化内部培训来共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实现课程建设总目标莫定高素质的师资基础。
2.3 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的发展形势和体育教学的规律,新的课程体系应以锻炼和养护学生身心为主体。理论部分除在概论教学中注重选择有助于强化体育意识,培养兴趣和观赏能力的教学内容外,同时还应突出增加锻炼原理和养护原理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积极的体育意识,以保证理论教学的完整性,这是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延伸点。实践部分应在简化高难度运动技术为体育手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探讨编写多项运动技术的锻炼方法和养护法的教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这是把传习式体育升华到现代科学体育教育层次上的递进与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已着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清华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从学期开始,将实行更多体育科目男女合上。从明年9月开始,体育课程以必修形式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体育课不分年级,只分高、中、初三级,学生可以从30门专项课中选择。简化体育考试,但毕业时应达到会长跑、会游泳、会武术一类的要求。他们认为:会长跑的含义不仅要求学生长跑成绩达标,还要求学生具有锻冻的主动意识,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量等。清华大学还将开发体育多媒体课件,引进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从运劫中找到乐趣,就会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这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总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只要抓住锻炼与养护的核心内容。就能保证大纲、教材与课程建设目标的一体化,符合当今提倡传授发展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适应21世纪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才能真正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传习式教学体系”的旧格局。
2.4 實现教学目标、大纲和教材一体化
从教育发展来看,大纲安排的运动项目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会体育手段的问题,但为达到目的更需要运用体育方法。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在科技革命时代的教育,重视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传递和储存知识更重要。所以大纲重手段轻方法是不科学的,以运动的内容为主体也是不全面的。因为运动过程是消耗人体物质和能量的异化过程,是引起强身健体的诱因过程,而产生强身健体结果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运动后的恢复养护过程实现的。所以重运动轻养护的体育大纲也是不完整的教学体系,为此必须使教学目标、大纲和教材一体化,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结论
(1)为真正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传习式体育课程体系,必须把早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改革。建立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开设若干组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既满足兴趣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考核与能力的培养,适当控制不及格率,解除学生的惧怕心理。
(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在国家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课程设计、大纲教材、体育考试、师资培训的整体进行改革是提高高校体育课程功能的主要措施。
结语
总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只有紧紧围绕总目标进行整体改革,才能把以往体育课程诸要素零散的“游离态”的改革,转变为“一体化”建设,才能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创造良好的体质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课程
1. 高校体育教学现存的缺陷
目前,大学教育体系将体育课设为必修课程,对增强学生体魄,锻炼提高体育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体育成绩的优劣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但在实践中,体育教学主要是围绕达标、考试等技术性较强的内容而进行。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1周岁、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已不满足于被动的教学形式。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课外锻炼。而现在体育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难以体现个性,很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体育课教学目标不完善;教学大纲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不强;体育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方法单调、陈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体育课考试和评分方法不合理,重实践轻理论;不能合理安排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相配套的教材等,所以有必要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
2. 面对目前状况应采取的对策
2.1 改革考试方法。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考试是课程建设的导向,过去考试重技评和达标,偏重于引导学生学习各项体育技能。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对于身体条件不好,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造成心理负荷过大而引起负性思维,无益于运动技术的掌握。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体育考试应按强身育人的体育标准实施,即体育成绩应以学生的锻炼态度、次数,本人运动成绩进步幅度和掌握的体育知识为主要评定标准。同时教学考试改革必须重视考核学生应用体育原理、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体育综合能力十分重要,是实现科学、全面课程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
2.2 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据了解,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固然有中学教育忽视体育的原因,但也和体育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多年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专业对口的定向化模式,在进人体育教育专业学习时,就明确地确定了毕业后从事中学、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学生的培养就框定在非常专门化的范围内,课程表现出专、窄、深的特点。不难看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将新思想付诸于实际,一是师资培训滞后于教改,二是师资素质不高。要想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组织教师研讨教改后的新恩想,其次在思想趋向统一后探讨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确保教师既有新思想,又能掌握新内容,从而使教改的目标与内容融为一体。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索质,学雄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考研,拓宽知识a同时也要结合请进来和强化内部培训来共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实现课程建设总目标莫定高素质的师资基础。
2.3 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的发展形势和体育教学的规律,新的课程体系应以锻炼和养护学生身心为主体。理论部分除在概论教学中注重选择有助于强化体育意识,培养兴趣和观赏能力的教学内容外,同时还应突出增加锻炼原理和养护原理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积极的体育意识,以保证理论教学的完整性,这是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延伸点。实践部分应在简化高难度运动技术为体育手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探讨编写多项运动技术的锻炼方法和养护法的教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这是把传习式体育升华到现代科学体育教育层次上的递进与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已着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清华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从学期开始,将实行更多体育科目男女合上。从明年9月开始,体育课程以必修形式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体育课不分年级,只分高、中、初三级,学生可以从30门专项课中选择。简化体育考试,但毕业时应达到会长跑、会游泳、会武术一类的要求。他们认为:会长跑的含义不仅要求学生长跑成绩达标,还要求学生具有锻冻的主动意识,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量等。清华大学还将开发体育多媒体课件,引进现代教育观念。学生从运劫中找到乐趣,就会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这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总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只要抓住锻炼与养护的核心内容。就能保证大纲、教材与课程建设目标的一体化,符合当今提倡传授发展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适应21世纪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才能真正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传习式教学体系”的旧格局。
2.4 實现教学目标、大纲和教材一体化
从教育发展来看,大纲安排的运动项目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会体育手段的问题,但为达到目的更需要运用体育方法。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在科技革命时代的教育,重视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传递和储存知识更重要。所以大纲重手段轻方法是不科学的,以运动的内容为主体也是不全面的。因为运动过程是消耗人体物质和能量的异化过程,是引起强身健体的诱因过程,而产生强身健体结果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运动后的恢复养护过程实现的。所以重运动轻养护的体育大纲也是不完整的教学体系,为此必须使教学目标、大纲和教材一体化,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结论
(1)为真正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传习式体育课程体系,必须把早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改革。建立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开设若干组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既满足兴趣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考核与能力的培养,适当控制不及格率,解除学生的惧怕心理。
(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在国家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课程设计、大纲教材、体育考试、师资培训的整体进行改革是提高高校体育课程功能的主要措施。
结语
总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只有紧紧围绕总目标进行整体改革,才能把以往体育课程诸要素零散的“游离态”的改革,转变为“一体化”建设,才能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创造良好的体质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