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杂技艺术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同劳动、游戏、娱乐中演变而形成了最初的“蚩尤戏”,也就是后来人们惯以“杂耍”而视之的一项民间演艺。在它发展的过程中经历更多的是坎坷与艰难,这门独特的艺术在蹒跚中迎来了新中国,能够走进专业院校,系统的培养杂技专业的学生更是近几年的事情。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学到杂技艺术精华的同时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知识是我们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杂技教学;改革与思索
一、杂技的历史与特色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文学记载了。《史记·李斯传》记载过秦二世曾经在甘泉宫看角抵戏的情形。当时的角抵戏,像今天的摔跤表演。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是中国杂技的第一个特点。中国杂技自古重视顶功。汉代画像砖石和壁画、陶俑中,有许多拿顶和翻筋斗的形象。
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晃板”、“晃梯”之类,凳上加凳,人上叠人,但顶上的人必须在动荡不定的基础上求平求静,这必须有极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技艺与千百次刻苦训练相结合才行,这显示了对势能和平衡的驾驭力量,表现了人类在战胜险阻中的超越精神。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这个艺术特色在举世惊绝的“古彩戏法”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最能表现这一艺术特色的是“蹬技”节目,蹬技多数是女演员表演,演员躺在特制的方台上,以双足来蹬。第五是超人的力量和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叠罗汉》的底座负重量是惊人的。唐代《载竿》有一人顶十八人的记载。第六是大量运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于生活气息。碗、盘、坛、盅、绳、鞭、叉、竿、梯、桌、椅、伞、帽等等,这些平凡东西,在中国杂技艺人手里,变幻万状,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有些节目就是劳动技能和民间游戏结合的产物。如绳技、神鞭等,就是牧民套马、赶车和儿童跳绳的艺术化。第七是古朴的工艺美术和形体技巧的结合。“耍坛子”、“转碟”等节目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溶在一起。“蹬技”中的花伞和彩单同样给人以传统艺术的美感。第八是中国杂技有极大的适应性,表演形式、场所多样化。广场、剧场、街巷、客房,多至百人大荟萃,小至一人的现场即席献艺。正是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使其能千古犹存。第九是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姊妹艺术关系密切。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
二、适应社会发展,营造杂技专业新格局
我们本着建立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理念创办了杂技专业,而杂技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系统管理上、教学计划上、教学依据上都无章可循,而且在参照有关资料上也只有关于技术上的经验之谈,很少能看到有关杂技教学的理论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集中的分析了社会的发展形势、创办杂技专业的社会需求,总结了杂技艺术的发展历程,并制定了办学的方向、目标。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杂技艺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并具备表演才能的学生。另外要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加大力度,重视人文教育,吸收民族的优秀成份,摒弃那些不科学的落后的习俗与方式。把杂技艺术教育与全民族、全人类的文明教育同步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一改前人的培养模式,创办高层次的艺术团体与教育力量,改变了培养技能单一的不识时代烟火的“另类”“艺人”,从现在的杂技艺术发展面貌来看这项改革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现代意识,促进教学质量
1.教学目标的变化
在未来的社会里,艺术人才除了具备“基本能力”、“品德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与时代相应的广泛能力。现代教学在教学中应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高效的信息检索方式,从而使学生从传统的知识习得型向能力发展型过渡。
2.教学内容的变化
利用现代教育对陈旧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把现代科技文化成果及时完整地反映在教材中,促进教材内容的现代化。不仅教材内容得以更新,教材形式也要发生变化,教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科书。根据自己的基础进度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个体兴趣及专业需求,使每一科《课》目互相交叉,互相渗透。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变化中,教师在这个新的教学环境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采用引导方式,启发方式教学,随时与学生保持交流,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的进行个别化的独立训练。
四、素质教育,加强文化修养
中国的杂技艺术早在几十年之前已誉满全球了,在世界演艺圈里中国人的不俗表现足以证明了中国杂技的独特性与发展性。我们在制定办学目标时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文化修养放在了首位,使我们的教学在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格局中发展。我们可以学习俄罗斯在育人方面的经验,在俄罗斯培养一位体操运动员,学校不仅仅教他如何完成高难度动作,而且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对他的文化素质、舞蹈训练、音乐欣赏、体能科学、心理学知识等多种课程的学习上。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俄罗斯体操表演充满了文化教育和深厚的艺术品位。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渠道,调整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及相关专业理论和其他人文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技艺术教育体系,培养新世纪的杂技人才,让我们的目标引导着,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振元.试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杂技教育[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02).
[2]马春江.提高学习杂技兴趣的途径[J].杂技与魔术.2010,(01).
关键词:杂技教学;改革与思索
一、杂技的历史与特色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文学记载了。《史记·李斯传》记载过秦二世曾经在甘泉宫看角抵戏的情形。当时的角抵戏,像今天的摔跤表演。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是中国杂技的第一个特点。中国杂技自古重视顶功。汉代画像砖石和壁画、陶俑中,有许多拿顶和翻筋斗的形象。
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晃板”、“晃梯”之类,凳上加凳,人上叠人,但顶上的人必须在动荡不定的基础上求平求静,这必须有极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技艺与千百次刻苦训练相结合才行,这显示了对势能和平衡的驾驭力量,表现了人类在战胜险阻中的超越精神。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这个艺术特色在举世惊绝的“古彩戏法”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最能表现这一艺术特色的是“蹬技”节目,蹬技多数是女演员表演,演员躺在特制的方台上,以双足来蹬。第五是超人的力量和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叠罗汉》的底座负重量是惊人的。唐代《载竿》有一人顶十八人的记载。第六是大量运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于生活气息。碗、盘、坛、盅、绳、鞭、叉、竿、梯、桌、椅、伞、帽等等,这些平凡东西,在中国杂技艺人手里,变幻万状,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有些节目就是劳动技能和民间游戏结合的产物。如绳技、神鞭等,就是牧民套马、赶车和儿童跳绳的艺术化。第七是古朴的工艺美术和形体技巧的结合。“耍坛子”、“转碟”等节目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溶在一起。“蹬技”中的花伞和彩单同样给人以传统艺术的美感。第八是中国杂技有极大的适应性,表演形式、场所多样化。广场、剧场、街巷、客房,多至百人大荟萃,小至一人的现场即席献艺。正是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使其能千古犹存。第九是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姊妹艺术关系密切。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
二、适应社会发展,营造杂技专业新格局
我们本着建立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理念创办了杂技专业,而杂技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系统管理上、教学计划上、教学依据上都无章可循,而且在参照有关资料上也只有关于技术上的经验之谈,很少能看到有关杂技教学的理论文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集中的分析了社会的发展形势、创办杂技专业的社会需求,总结了杂技艺术的发展历程,并制定了办学的方向、目标。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杂技艺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并具备表演才能的学生。另外要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加大力度,重视人文教育,吸收民族的优秀成份,摒弃那些不科学的落后的习俗与方式。把杂技艺术教育与全民族、全人类的文明教育同步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一改前人的培养模式,创办高层次的艺术团体与教育力量,改变了培养技能单一的不识时代烟火的“另类”“艺人”,从现在的杂技艺术发展面貌来看这项改革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现代意识,促进教学质量
1.教学目标的变化
在未来的社会里,艺术人才除了具备“基本能力”、“品德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与时代相应的广泛能力。现代教学在教学中应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高效的信息检索方式,从而使学生从传统的知识习得型向能力发展型过渡。
2.教学内容的变化
利用现代教育对陈旧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把现代科技文化成果及时完整地反映在教材中,促进教材内容的现代化。不仅教材内容得以更新,教材形式也要发生变化,教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科书。根据自己的基础进度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个体兴趣及专业需求,使每一科《课》目互相交叉,互相渗透。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变化中,教师在这个新的教学环境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采用引导方式,启发方式教学,随时与学生保持交流,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的进行个别化的独立训练。
四、素质教育,加强文化修养
中国的杂技艺术早在几十年之前已誉满全球了,在世界演艺圈里中国人的不俗表现足以证明了中国杂技的独特性与发展性。我们在制定办学目标时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文化修养放在了首位,使我们的教学在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格局中发展。我们可以学习俄罗斯在育人方面的经验,在俄罗斯培养一位体操运动员,学校不仅仅教他如何完成高难度动作,而且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对他的文化素质、舞蹈训练、音乐欣赏、体能科学、心理学知识等多种课程的学习上。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俄罗斯体操表演充满了文化教育和深厚的艺术品位。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渠道,调整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及相关专业理论和其他人文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技艺术教育体系,培养新世纪的杂技人才,让我们的目标引导着,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振元.试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杂技教育[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02).
[2]马春江.提高学习杂技兴趣的途径[J].杂技与魔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