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出充分发挥童话剧教育功能,引领幼儿在童话剧学习与编排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激发幼儿对童话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培养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并且初步培养幼儿参与合作编排的能力。
(3)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艺术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通过课题研究,深化我园的办园特色,提升我园的教育品质和内涵。
二、研究内容
(1)目标体系构建:将童话剧与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纳入教学体系,统筹部署,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形成目标体系建构研究。
(2)实践模式研究:展开丰富多彩的童话剧与幼儿个性品质案例教学研讨、观察研讨等,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效,积极展开讨论、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模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指导策略研究:在童话剧活动中探索有效促进幼儿各项品质发展和初步合作编排的教师指导方法和指导策略研究。
(4)制定在童话剧创演活动中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目标,确定适合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童话剧剧目。
(5)举行童话剧竞演展示。通过欣赏童话剧、讲述童话故事、参与动态表演,借助舞蹈、绘画等手段,为幼儿、教师搭建展示、成长的舞台,教师们通过相互学习、交流与探讨,形成了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
(6)将童话剧活动融合在园本课程中开展,形成园本特色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階段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召开专题会议。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经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设本园大、中、小三个班为实验班。
(2)开展案例观摩研讨实践活动。
(3)分专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4)阶段性成果展览和反思提炼有价值的活动经验。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1)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
(2)童话剧中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资料汇编。
(3)撰写结题报告形成本园课题园本资料。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摩经典童话剧音像资料、收集经典音乐、舞美图片等活动,便于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参考前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身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行动研究法。将教育实践与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制定计划、实践操作、观察效果、反思改进,根据教育实践的动态流程不断完善计划和方案,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研究。
(3)案例研究法。注重观察记录与文字描述相结合,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探索、总结,从教学实践中反思提炼在童话剧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指导策略,为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向。
(4)经验总结法。经验来源于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体会、改进完善,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5)观察法,谈话法。对幼儿的个性品质进行评价,描述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童话剧创编和表演中的行为表现。
(三)具体的做法
举措一:边研究、边实践,分层次提升教师及幼儿童话剧编导的能力。
(1)收集、学习文献资料,陶冶情操,感受童话剧表演的艺术美、语言美。
(2)参与市幼儿闽南童谣舞蹈大赛等活动,让教师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升。
(3)实验班研究,开展童话剧主题、特色区域、案例跟踪等研讨。
举措二:鼓励幼儿大胆讲故事,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
(1)教师篇:新教师讲故事比赛及点评。
(2)幼儿篇:幼儿讲故事比赛,接触更多更新的“真善美”故事。
(3)资源共享篇:开展红薯叔叔、酸石榴、家长走进课堂活动。
举措三:走进真实的小剧场,开展形式各样的童话剧表演。
(1)亲子童话剧,感受亲子间别样的温馨氛围。
(2)教师“欢乐剧”,“编、导、演”的工夫样样俱全。
举措四: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的传承,让智慧流通无间。
(1)大班与中班,中班与小班的互助与传承。
(2)实习生的互助,同年龄段班级的借鉴。
举措五:巧妙的将童话剧相关内容创新辐射到各个区域,保持话题的新鲜感。
(1)童话剧的巧妙辐射,创新区域新玩法。
(2)平面与立体的交叉,丰富表演游戏形式。
(四)童话剧的“创演”与“编导”,有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童话剧的“创演”和“编导”对幼儿身体发育、习惯养成、能力提升、品德形成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
(1)美好情感,萌于表演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真善美等)。
(2)健康发育,(手脚协调、自信大方、快乐分享)。
(3)良好习惯,融入表演的过程(整理分类等)。
(4)各种能力,赞于创演和编导技能(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
(5)优秀品质,渗于创演和编导的收获(合作、互助、交流、分享)。
(五)我们的困惑
经过为期两年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不少课题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收获,但在童话剧编导及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范畴内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解读的内容,如:
(1)童话剧的创演和编导涵盖面广,内容涉及深,如何把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题材进行有效的参选挖掘,形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剧本有待于继续研究。
(2)童话剧的创演和编导的过程如何体现幼儿能力差异的互补,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的能力有效分工都是需要不断的磨合和碰撞。
我们利用童话故事来帮助孩子消除胆怯害羞等心理障碍,让孩子树立只要不懈努力一起合作分享就会获得成功的信心。通过童话剧的表演,让孩子在自主扮演角色、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幼儿园的孩子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段,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强盛,喜欢模仿身边的许多东西。我们利用童话剧表演,让孩子欣赏有关交往能力的童话剧表演,通过学习故事、对话练习、合作表演、合作制作表演的道具、合作游戏、尝试编排等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从而增强自信心,让他在童话剧表演中体验到自信与快乐。
作者简介:蒋燕燕,泉州丰泽区实验幼儿园。
(1)探索出充分发挥童话剧教育功能,引领幼儿在童话剧学习与编排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激发幼儿对童话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培养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并且初步培养幼儿参与合作编排的能力。
(3)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艺术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通过课题研究,深化我园的办园特色,提升我园的教育品质和内涵。
二、研究内容
(1)目标体系构建:将童话剧与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纳入教学体系,统筹部署,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形成目标体系建构研究。
(2)实践模式研究:展开丰富多彩的童话剧与幼儿个性品质案例教学研讨、观察研讨等,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效,积极展开讨论、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模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指导策略研究:在童话剧活动中探索有效促进幼儿各项品质发展和初步合作编排的教师指导方法和指导策略研究。
(4)制定在童话剧创演活动中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目标,确定适合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童话剧剧目。
(5)举行童话剧竞演展示。通过欣赏童话剧、讲述童话故事、参与动态表演,借助舞蹈、绘画等手段,为幼儿、教师搭建展示、成长的舞台,教师们通过相互学习、交流与探讨,形成了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
(6)将童话剧活动融合在园本课程中开展,形成园本特色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階段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召开专题会议。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经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设本园大、中、小三个班为实验班。
(2)开展案例观摩研讨实践活动。
(3)分专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4)阶段性成果展览和反思提炼有价值的活动经验。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1)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
(2)童话剧中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资料汇编。
(3)撰写结题报告形成本园课题园本资料。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摩经典童话剧音像资料、收集经典音乐、舞美图片等活动,便于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参考前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身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行动研究法。将教育实践与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制定计划、实践操作、观察效果、反思改进,根据教育实践的动态流程不断完善计划和方案,系统地、科学地进行研究。
(3)案例研究法。注重观察记录与文字描述相结合,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探索、总结,从教学实践中反思提炼在童话剧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指导策略,为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向。
(4)经验总结法。经验来源于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只有认真地、科学地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体会、改进完善,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5)观察法,谈话法。对幼儿的个性品质进行评价,描述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童话剧创编和表演中的行为表现。
(三)具体的做法
举措一:边研究、边实践,分层次提升教师及幼儿童话剧编导的能力。
(1)收集、学习文献资料,陶冶情操,感受童话剧表演的艺术美、语言美。
(2)参与市幼儿闽南童谣舞蹈大赛等活动,让教师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升。
(3)实验班研究,开展童话剧主题、特色区域、案例跟踪等研讨。
举措二:鼓励幼儿大胆讲故事,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
(1)教师篇:新教师讲故事比赛及点评。
(2)幼儿篇:幼儿讲故事比赛,接触更多更新的“真善美”故事。
(3)资源共享篇:开展红薯叔叔、酸石榴、家长走进课堂活动。
举措三:走进真实的小剧场,开展形式各样的童话剧表演。
(1)亲子童话剧,感受亲子间别样的温馨氛围。
(2)教师“欢乐剧”,“编、导、演”的工夫样样俱全。
举措四: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的传承,让智慧流通无间。
(1)大班与中班,中班与小班的互助与传承。
(2)实习生的互助,同年龄段班级的借鉴。
举措五:巧妙的将童话剧相关内容创新辐射到各个区域,保持话题的新鲜感。
(1)童话剧的巧妙辐射,创新区域新玩法。
(2)平面与立体的交叉,丰富表演游戏形式。
(四)童话剧的“创演”与“编导”,有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童话剧的“创演”和“编导”对幼儿身体发育、习惯养成、能力提升、品德形成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
(1)美好情感,萌于表演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真善美等)。
(2)健康发育,(手脚协调、自信大方、快乐分享)。
(3)良好习惯,融入表演的过程(整理分类等)。
(4)各种能力,赞于创演和编导技能(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
(5)优秀品质,渗于创演和编导的收获(合作、互助、交流、分享)。
(五)我们的困惑
经过为期两年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不少课题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收获,但在童话剧编导及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范畴内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解读的内容,如:
(1)童话剧的创演和编导涵盖面广,内容涉及深,如何把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题材进行有效的参选挖掘,形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剧本有待于继续研究。
(2)童话剧的创演和编导的过程如何体现幼儿能力差异的互补,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的能力有效分工都是需要不断的磨合和碰撞。
我们利用童话故事来帮助孩子消除胆怯害羞等心理障碍,让孩子树立只要不懈努力一起合作分享就会获得成功的信心。通过童话剧的表演,让孩子在自主扮演角色、表演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幼儿园的孩子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段,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强盛,喜欢模仿身边的许多东西。我们利用童话剧表演,让孩子欣赏有关交往能力的童话剧表演,通过学习故事、对话练习、合作表演、合作制作表演的道具、合作游戏、尝试编排等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从而增强自信心,让他在童话剧表演中体验到自信与快乐。
作者简介:蒋燕燕,泉州丰泽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