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春杨柳万千条,课堂教学显风骚,改变旧貌自主学,革除弊端效率高。本文作者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从创设问题情境、借助质疑问难和驾驭实验平台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问题情境;质疑问难;实验平台
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那么,到底如何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情境,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创设有利于挖掘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并让学生围绕相应问题在实验中仔细观察现象,勇于探寻新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创新意识得以稳步提高。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也就能激发创新精神,从而诱发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欲望,为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完成“串并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先展示了“6v、3w和6v、6w”两个电灯,要求学生分别连接成串并联状态,接着观察在串并联中的哪一只电灯比较亮,然后思考灯的相对亮、暗分别表示什么?当学生初步认识电功率与电阻关系后,我再拿出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尝试:在串联电路中怎样连接可以让两个灯同时正常发光。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借助质疑问难,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新课标强调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我们只有给学生质疑的适度时间和空间,才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当然,激励学生的质疑的方法举不胜举,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逆向思维法。所谓逆向思维也就是指求异思维,要求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思路——反其道而思之,使脑海中的思维从问题的对立面进行延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许多学生喜欢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来分析、解决问题。其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从结论逆向(倒过来)思考往回推,往会使不少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甚至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获得新方法和新思路,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诸如习题:一辆面包车以加速度a=2m/s2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停止前的最后1s发生的位移是多少?此题从正面解答则比较繁琐,假如采用逆向思维,那么刹车过程可以视为反方向上的初速度是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结果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体受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假如我们在有效控制其它的因素(使之影响相等)的前提下,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那么就可以研究这个因素对其它物体的影响,以此按部就班性类推,可以各个击破,达到正确总结出各个因素对物体的影响程度。譬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可以分析出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保持外力不变时,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三,变换条件法。同一物理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有迥然不同的解答,假如我们通过变换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那就有效启迪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譬如,一个滑块从固定在光滑水平面斜面上自由滑下的过程中,这个滑块的机械能是否也守恒?假如斜面没有固定,那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探究单摆的周期时,同一单摆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周期有何关系?如此变换条件,有利于学生顿生创新意念。
三、驾驭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成功的课堂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实践中驾驭实验平台,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目前新教材中的的学生实验大多数都属于验证类、训练类和测量类,虽然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学会对物质的某些特性和某些物理量的作出正确的测定,并且通过验证感知所学物理知识的一般规律。但是,涉及探索性和设计性方面则相对较少,从而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学生通过实验观测来模仿前辈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而且阻碍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训练,使学生按照教材所实验提示的前提下自然过渡到自行设计部分实验,即:学会自行选用相应的实验仪器,确定具体的实验步骤,设计出一些简单的装置和电路等。譬如,我在引导学生操作电学分组的实验中,在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其次,吃透原理,优化创新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顾名思义,课堂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偏重实验操作的过程,而忽略了相应原理对物理实验的导向功能,甚至出现诸多不良后果:有的学生在不理解原理的前提下盲目进行实验,使实验成为唱台词式的机械性操作。这样,即使提高了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吃透实验原理,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新春杨柳万千条,课堂教学显风骚,改变旧貌自主学,革除弊端效率高。但愿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群策群力,为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问题情境;质疑问难;实验平台
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那么,到底如何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情境,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创设有利于挖掘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并让学生围绕相应问题在实验中仔细观察现象,勇于探寻新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创新意识得以稳步提高。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也就能激发创新精神,从而诱发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欲望,为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完成“串并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先展示了“6v、3w和6v、6w”两个电灯,要求学生分别连接成串并联状态,接着观察在串并联中的哪一只电灯比较亮,然后思考灯的相对亮、暗分别表示什么?当学生初步认识电功率与电阻关系后,我再拿出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尝试:在串联电路中怎样连接可以让两个灯同时正常发光。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借助质疑问难,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新课标强调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我们只有给学生质疑的适度时间和空间,才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当然,激励学生的质疑的方法举不胜举,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逆向思维法。所谓逆向思维也就是指求异思维,要求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思路——反其道而思之,使脑海中的思维从问题的对立面进行延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许多学生喜欢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来分析、解决问题。其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从结论逆向(倒过来)思考往回推,往会使不少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甚至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获得新方法和新思路,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诸如习题:一辆面包车以加速度a=2m/s2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停止前的最后1s发生的位移是多少?此题从正面解答则比较繁琐,假如采用逆向思维,那么刹车过程可以视为反方向上的初速度是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结果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体受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假如我们在有效控制其它的因素(使之影响相等)的前提下,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那么就可以研究这个因素对其它物体的影响,以此按部就班性类推,可以各个击破,达到正确总结出各个因素对物体的影响程度。譬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可以分析出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保持外力不变时,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三,变换条件法。同一物理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有迥然不同的解答,假如我们通过变换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那就有效启迪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譬如,一个滑块从固定在光滑水平面斜面上自由滑下的过程中,这个滑块的机械能是否也守恒?假如斜面没有固定,那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探究单摆的周期时,同一单摆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周期有何关系?如此变换条件,有利于学生顿生创新意念。
三、驾驭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成功的课堂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实践中驾驭实验平台,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目前新教材中的的学生实验大多数都属于验证类、训练类和测量类,虽然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学会对物质的某些特性和某些物理量的作出正确的测定,并且通过验证感知所学物理知识的一般规律。但是,涉及探索性和设计性方面则相对较少,从而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学生通过实验观测来模仿前辈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而且阻碍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训练,使学生按照教材所实验提示的前提下自然过渡到自行设计部分实验,即:学会自行选用相应的实验仪器,确定具体的实验步骤,设计出一些简单的装置和电路等。譬如,我在引导学生操作电学分组的实验中,在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其次,吃透原理,优化创新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顾名思义,课堂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偏重实验操作的过程,而忽略了相应原理对物理实验的导向功能,甚至出现诸多不良后果:有的学生在不理解原理的前提下盲目进行实验,使实验成为唱台词式的机械性操作。这样,即使提高了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吃透实验原理,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新春杨柳万千条,课堂教学显风骚,改变旧貌自主学,革除弊端效率高。但愿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群策群力,为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