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教授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的经验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李晓教授认为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与气虚、痰滞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且临床上常气虚、痰滞夹杂致病。李晓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介绍李晓教授对不寐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不寐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不寐;益气化痰;李晓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7-0086-03
  Professor Li Xiao'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Insomnia by Invigorating qi and Resolving Phlegm
  QIN Rui1 ZHANG Xi1 LI Xiao2△
  1.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
  2.Yun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21,China
  Abstract:Professor Li Xiao believes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is always "Yang Sheng Yin decline,Yin Yang imbalance",and qi deficiency,phlegm stagnation and zang-fu dysfun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and clinically often qi deficiency,phlegm stagnation with pathogenic. Professor Li Xiao has used the method of invigorating qi and resolving phlegm to treat insomnia in clinic,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By introducing Professor Li Xiao’s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and hi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with the method of invigorating qi and resolving phlegm,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
  Keywords:Insomnia; Invigorate Qi and Reduce Phlegm; Li Xiao
  不寐病是指無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其以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或寐而不酣,重者彻夜不眠[1],不寐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李晓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年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晓教授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李晓教授门诊,获益良多,现将李晓教授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经验整理如下。
  1 中西医对“不寐”的认识
   “不寐”病名最早见于《难经》,其曰:“老人卧而不寐……老人血气衰……故昼日不能精,也不得寐也。”在《黄帝内经》中称不寐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现代医学称不寐为失眠,其是指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2]。国外有调查[3]表明,平均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存在睡眠问题,而在我国成年人中失眠患者所占的比例约为45%[4]。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主要以苯二氮卓艹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及抗抑郁类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在临床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有些药物具有依赖性[5]。因此运用中医药治疗不寐,成为许多不寐病患者的选择。导师李晓教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不寐临床疗效显著,为患者减去或是减少服用西药,还可帮助患者解除不寐的困扰。
  2 病因病机
   李晓教授认为不寐病机可概括为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为本,气虚痰滞为标。早在《黄帝内经》曰:“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使阴阳不和,则夜不能寐。”意指邪气侵袭机体五脏,厥逆之气留于五脏六腑,则卫气仅能行于阳而不能入于阴,遂致不能寐。
   李晓教授认为不寐多由劳倦过度、年迈体虚、饮食失调、情志失常等因素,使气虚痰浊内蕴,阴阳失调,从而导致不寐。气虚,痰浊内蕴,导致心神不宁,从而致使不寐病的发生。李晓教授言劳倦过度、年迈体虚、情志失常则致心脾气虚,进而心神失养,则致不寐。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痰滞……”的观点[6]。可见不寐与“气”“痰”密切相关。脾胃气虚,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清浊不分,阴液不化,聚而生痰,痰浊扰心,心神不宁,则致不寐。《素问·逆调论》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后世医家延伸为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所致寐寝不安者都归属此类[7]。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两者常互为表里相互为用。脾胃气虚,运化失司,食滞痰阻,胃失和降,胃不和则致不寐。李杲的《脾胃论》中也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为心之子,心为脾之母,脾胃气虚太甚,则子病及母,导致心失所养。李晓教授认为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在临床上以气虚、痰浊及脏腑功能失调,使阴阳失调,阳不交阴,阴虚不纳阳,从而导致不寐者多见。   3 辨治思路
  3.1 治则治法 在治疗不寐病时,李晓教授以补虚泻实、详审兼证的思路立法处方。李晓教授认为气虚、痰滞是导致不寐发生的关键,因此治疗上当以益气化痰为法。益气,心脾之气得复,则心气充足;化痰,痰浊之邪得祛,心神得安,则阴阳调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自安卧。在临床中李晓教授认为不寐患者病程往往较长,久病易兼他证,如痰浊郁久化热形成痰热证;久病耗气伤阴,故见阴虚证;久病情志不舒,故见肝郁气结等。因此在治疗不寐时以益气化痰的同时当兼以清热、滋阴、疏肝解郁之品。
  3.2 遣方用药 李晓教授治疗不寐时常用十味温胆汤化裁,十味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温胆汤去竹茹加远志、人参、五味子、熟地黄、酸枣仁而成[8]。但李晓教授不拘泥于原方用药,以十味温胆汤化裁为方,方由太子参30 g,炙远志10 g,炒酸枣仁20 g,陈皮10 g,茯苓15 g,法半夏10 g,炒枳实15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砂仁10 g,甘草10 g组成。方中重用太子参以益气健脾为君,以陈皮、半夏、茯苓、炒枳实健脾化痰为臣;麦冬、五味子益气宁心,合以炙远志、炒酸枣仁宁心安神,砂仁化湿开胃,温脾理气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达到益气化痰的功效。
  3.3 临证加减 临证时李晓教授详审兼证,临证加减。如兼痰热者,加竹茹、灯芯草清热化痰,宁心除烦;兼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者加黄连、肉桂引火归元,交通心肾;兼惊惕不安,噩梦不断者加龙骨、牡蛎、琥珀末重镇安神;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者加柴胡、芍药、郁金疏肝解郁,若气虚重者加黄芪等。同时李晓教授还强调在治疗不寐患者时,注意运用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太过也不可太轻,药量适中,达到疗效即可。李晓教授常喜用柏子仁、合欢皮、炙远志、酸枣仁等养心安神。在临床中李晓教授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长期反复发作不寐病及多病因夹杂所致不寐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医案举隅整理如下。
  4 验案举隅
  4.1 病案一 患者,女,65岁,因“失眠2年余,再发加重2月”于2019年9月11日来诊。2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曾多次至昆明市多家医院就诊,一直服用“艾司唑仑片,1 mg/晚”治疗。起初服用“艾司唑仑片”可入睡4~5小时,近2月来患者入睡困难加重,服用“艾司唑仑片,2 mg/晚”,未见明显疗效,入睡仍困难,遂来就诊。刻下:难以入睡,梦多易醒,全身疲乏,时有心烦,下午17时左右感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偶有口干,纳差,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弱。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气虚痰滞、阴虚火旺证;以益气化痰,滋阴清热为治法。药用:太子参30 g,陈皮10 g,茯苓15 g,法半夏10 g,炒枳实15 g,麦冬15 g,炙远志10 g,五味子10 g,炒酸枣仁2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黄连5 g,肉桂5 g,甘草10 g。4剂,两天1剂,每天3次,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后睡眠明显改善,平均能入睡4小时,但仍易醒,梦多,白天全身疲乏明显,下午17时左右潮热盗汗症状较前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守上方加黄芪30 g,10剂,两天1剂,每天3次,水煎服。
   随访:上方服用3周后,患者睡眠明显改善,夜能眠5~6小时,易醒、梦多等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午后潮热盗汗症状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嘱患者守上方服用7剂巩固治疗。
   按:患者痰热扰心,心神受扰,则心烦不眠,患病日久,耗伤气阴,气阴两虚,则疲乏无力,潮热盗汗。再有肾阴亏虚,阴精不能上承,加之心火偏亢,下降失司,则心肾不交,故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并见。本案李晓教授治以益气化痰为法,以十味温胆汤化裁为方。方中重用太子参以益气生津,合以麦冬、五味子滋阴益气;法半夏、陈皮、茯苓、炒枳实健脾化痰;炙远志、炒酸枣仁养心安神;黄连、肉桂交通心肾;生龙骨、生牡蛎滋阴潜阳,镇惊安神,甘草调和诸药。李晓教授言患者长期患病,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故在遣方用药时加大益气药的用量,在临床中伴见疲乏无力重者常加以黄芪等补气之品。且化痰安神并施,并加用黄连、肉桂,一则交通心肾,二则引火归元,最后加龙骨、牡蛎滋阴潜阳,全方相辅相成最终达到阴阳调和。
  4.2 病案二 患者,女,56岁,因“失眠1年余,再发加重半月”于2019年10月14日就诊。1年前患者因情绪波动后致失眠,入睡困难,易胡思乱想,后至我院及昆明市各大医院就诊,经住院及服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稍缓解,但睡眠仍差,失眠时有发生。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发失眠,遂来我院就诊。症见:难以入睡,易惊醒,时有心慌,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疲乏无力,时有眩晕,喜叹息,平素抑郁,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气虚痰热内蕴证);治以益气化痰清热,方以十味温胆汤化裁:太子参3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炒枳实15 g,茯苓15 g,炒酸枣仁20 g,五味子10 g,竹茹10 g,炙远志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麦冬15 g,灯芯草5 g,黄连5 g,肉桂5 g,柴胡15 g,芍药15 g,甘草10 g。4剂,两天1剂,每天3次,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完上方1剂后,睡眠明显改善,4剂服完患者心烦、疲乏、双膝酸软等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再次来诊时症见:入睡仍困难,但较前明显改善,时有心烦,仍感疲倦,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沿用上方10剂,两天1剂,每天3次,水煎服。
   随访:服完药后,患者上述症状好转,精神好转,睡眠正常。
   按:疲乏无力则为气虚表现,心烦失眠、惊悸易醒为痰热内蕴,扰乱心神所致。患者长期不寐,起因为情绪波动,患者平素心情抑郁,喜叹息,肝失疏泄,气机调畅失司。心气亏虚,心神失养则惊悸易醒,心慌不适。肝失疏泄,气机调畅失司,气虚无力推动水液运行,水液内停,聚生痰浊,痰浊上扰清窍,故见眩晕。痰浊内蕴,蕴久化热,痰热扰心,心神受扰,遂见心烦失眠、惊悸、烦躁不安,且患者苔稍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蕴之象。李晓教授治疗选用十味温胆汤化裁为方,方中重用太子参益气健脾,麦冬、五味子滋阴益气;法半夏、陈皮、茯苓、炒枳实化痰健脾;炙远志、炒酸枣仁养心安神;竹茹、灯芯草清心火祛痰热;黄连、肉桂引火归元,交通心肾,以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以柴胡、芍药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从而达到益气化痰清热之功。
  参考文献
  [1]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4.
  [2]AAOS MEDICINE.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II: 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M].2005.
  [3]OHAYON M M.Epidemiologyofinsomnia: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still need to learn[J].Sleep Mde Rev,2002,6(2):97-111.
  [4]趙忠新,黄继忠.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21.
  [5]叶增杰,梁木子,胡蕖,等.失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7,38(5B):60-63.
  [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
  [7]王庆其.黄帝内经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30.
  [8]高军宁,刘淑霞.温胆汤的源流、类方、方证及临床应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5):44-46.
  (收稿日期:2021-01-21 编辑:陶希睿)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秦蕊(199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老年病的中医防治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指导老师:李晓(1964-),女,汉族,本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脑肺及老年病。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曾经接受“倚马可待”的专业写作训练,人到哪里写到哪里,很少有难以下笔的状况。李安导演的《Life of Pi》却把我打倒在地,迟迟动不了笔。  中文翻译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名本身对我并没有多少吸引力,以为是给孩子们消费娱乐的立体电影,李安赶赶潮流而已。我的朋友怀着同样的心情,带着孩子进了电影院。看完回来大声疾呼:不得了,太深刻,太美妙,无以名状!我在她的呼叫声中去电影院买了票。  这是一部灾
期刊
【摘要】《桃源仙境图》为青绿山水,设色明艳高雅,笔画严谨精细,是仇英以桃源仙境为题材,为当时资助他的大收藏家陈官先生祝寿所作,这幅画是仇英的代表作,也最能体现仇英的个人风格与志趣。画中对桃源仙境的向往是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不变的追求,仇英以画工身份位列明四家之中,其作品得到文人士大夫阶级的普遍认同,这也使得对仇英画作不能以画工画来简单定义。  【关键词】文人画;仇英;桃源仙境图  【中图分类号】G27
期刊
【摘要】唐三彩以其多彩斑斓的釉彩及精美独特的造型,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独特的艺术地位。作为盛唐时期出现的艺术作品,它的诞生与唐朝社会背景、政治经济的内在原因密不可分,并且受到高度繁荣的对外往来的条件冲击,表现出具有异国金属器的艺术风格。本文对唐三彩进行简要介绍,从历史条件上分析粟特与萨珊金银器对唐三彩风格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器型与纹样来例证这一观点。  【关键词】唐三彩;丝绸之路;波斯文化;中亚、西亚
期刊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水彩画创作中出现的单色化现象,结合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对色彩认识的变化及中国传统绘画中对单色的理解,对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这一现象在艺术创作上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水彩;单色;艺术语言;对比;朴素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水彩画,我们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水”和“彩”是其画面的两大主要特征。一提起水彩画,人们想到的就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客家传统锡器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连城四堡锡器为切入点,分别从古代传统造物、现代设计方法、后工业时代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设计中传统造物意识与现代设计的异同点,梳理、总结客家锡器变迁规律,旨在寻求其现代发展之路。  【关键词】客家锡器;创新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S93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中国传统工艺设计乃是世界艺术设计历史的渊源之一,曾广泛地应用在中国农耕时期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和消耗性,在历史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并不是为了其成为遗产而制作和生产的,而只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的使用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推广,形成当代语境下的“新遗产”,从而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主要探讨东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相关旅游纪念品的推广现状,研究其在当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推广特征及开发与创新的新路径,使其适应旅游业发
期刊
【摘要】建德传统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并形成了以农耕生活为题材的建筑装饰艺术。本文以农耕文化为背景,探讨建德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分析農耕文化下建筑装饰艺术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总结该地区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对建德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耕文化;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追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起源的最初形式是自
期刊
【摘要】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颁发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明确表示智慧景区建设是未来景区建设的重点方向,人工智能、在线预约/购票、智能导览、智慧讲解、AR导航、刷脸入园、智能停车系统等功能和设施将会逐渐覆盖景区。建设智慧景区已成为国内景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截至目前,诸城“恐龙之旅”已经实现了免费WiFi、电子讲解、电子售票等一系列功能,但是对照智慧景区的标准,距离智能化运营还有相当一
期刊
【摘要】当下,在影视剧中植入古村镇以衬托故事情感基调的手法越来越普遍。古村镇作为一个文化场所,依赖影视剧的大规模受众能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观光游览。而影视剧塑造的“古村镇形象”与古村镇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对古村镇的原生形态与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如何在满足“他者”的体验追求、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并传承古村镇民族传统文化,保障民族利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  【
期刊
【摘 要】 笔者通过浅析欧阳晓勇教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验案,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辨证关键在于阳郁痰凝夹瘀,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于临床各科。  【关键词】 聚合性痤疮;阳郁痰瘀;薏苡附子败酱散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7-0092-03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较严重的类型,好发于青年男性,青年女性偶见,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