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历 曾立群,中学高级教师,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1982年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工作在中学教育、教学和教研第一线,曾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厦门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厦门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现任福建省物理学会理事,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物理学科指导组成员,福建省中学物理教师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厦门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猜测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等途径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物理教学;猜测;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3(S)-0001-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的呼唤,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人人有创造”,并提出实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措施和方法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积极探求通过课堂大面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三个转向”。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由过去注重“双基”教学,转向不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特别注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由过去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转向不仅注意系统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学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试从几个侧面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 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猜测,培养创新精神
许多原理、定理、规律都起源于猜测。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是走入科学之门的必由之路,因而教学非常需要猜想。大教育家波利来曾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想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猜想是极为珍贵的智慧火花,善于在教学中教学生猜想,可以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广、学得积极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上“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课时,首先在备课中明确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内容是:引导、启发学生学会从简单的物理想象中寻找研究课题,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直觉思维——猜测,然后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和验证。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并能应用结论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探索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从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猜测:
1.1 导入新课时诱发猜测
新课伊始诱发学生猜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演示 教师用布包着的磁铁吸引铁钉,学生观察后,猜测布里面是磁铁,然后去掉包装布。接着用铁芯不能吸引铁钉,再用磁铁吸引铁芯。
师问: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生答:磁铁吸引铁。
追问:铁也吸磁铁吗?(若学生答不出,可启发逆向思维,鼓励猜测)
学生猜测后回答:铁也吸引磁铁。
接着演示证实,说明同学们猜测正确,从而引入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课题。
1.2 引导看书时启发猜测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材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众多的机会。本节课根据教材中不断层层提出拓展的新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发展并超越自己的观念局限。请学生阅读课本中“一切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后,师问:在磁吸铁、铁吸磁的物理现象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怎样研究?
启发学生:猜测作用力、反作用力有何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头脑原有表象,能猜测出:“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方向相反,同时产生……”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指出这就是从物理现象中寻找出研究课题,并且进行了合理的猜测,但必须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接着利用气垫导轨装置(把磁铁放在一滑块上,把铁芯放在另一滑块上)进行演示实验,验证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征。
1.3 在设计实验前引发猜测,在探索新知时验证猜测
在认识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种种猜想,这些猜想可能正确,可能错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不仅可以克服盲目猜想,还可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精神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本节课在学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的特征后,马上提问:F和F′这两个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猜测,若有一部分学生顺口说出两个力大小相等的关系时,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测,并及时引导,提出实验设计要求:(1)你准备用哪两个物体做实验,画出装置图(必须有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而且相互作用力可以测量)。(2)如何测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3)如何设计实验步骤,要做几次实验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并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师生一起归纳实验结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验证猜测。
通过这种“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创新能力
想象是在外界刺激影响下,人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离不开想象,想象在物理问题中主要起导向和创造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想象能力可以分成如下三个基本要素:建立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形成物理图景的能力及构想理想化形象的能力。
2.1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减少或去掉交给学生的物理问题的原始图形,改用纯文字叙述,使学生增强空间想象的自觉性,使其空间想象能力有充分锻炼的机会,对培养学生建立空间关系能力大有裨益
例如 浮在水面上的轮船,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及浮在煤油中的密度计这几个原始问题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直接表象分别如图2、3、4所示。这样的表象,还不是需要形成的物理图景。
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经过与原有表象的组合和改造,这三个原始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共同的物理图景,如图5所示。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怎样以教材为基础,遵循创造性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怎样在概念教学中诱导学生逆向思维;怎样运用智力激励法,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集体研讨;怎样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诱导学生提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绝妙猜想,独特思路和难能可贵的新发现等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尝试,如:多角度思考法,求异思考法,类比法,缺点利用法,缺点列举法,组合法,设计法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但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这是一条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路子,符合培养二十一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栏目编辑廖伯琴)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猜测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等途径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物理教学;猜测;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3(S)-0001-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的呼唤,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人人有创造”,并提出实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措施和方法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积极探求通过课堂大面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三个转向”。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由过去注重“双基”教学,转向不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特别注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由过去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转向不仅注意系统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学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试从几个侧面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 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猜测,培养创新精神
许多原理、定理、规律都起源于猜测。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是走入科学之门的必由之路,因而教学非常需要猜想。大教育家波利来曾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想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猜想是极为珍贵的智慧火花,善于在教学中教学生猜想,可以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广、学得积极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上“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课时,首先在备课中明确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内容是:引导、启发学生学会从简单的物理想象中寻找研究课题,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直觉思维——猜测,然后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和验证。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并能应用结论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探索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从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猜测:
1.1 导入新课时诱发猜测
新课伊始诱发学生猜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演示 教师用布包着的磁铁吸引铁钉,学生观察后,猜测布里面是磁铁,然后去掉包装布。接着用铁芯不能吸引铁钉,再用磁铁吸引铁芯。
师问: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生答:磁铁吸引铁。
追问:铁也吸磁铁吗?(若学生答不出,可启发逆向思维,鼓励猜测)
学生猜测后回答:铁也吸引磁铁。
接着演示证实,说明同学们猜测正确,从而引入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课题。
1.2 引导看书时启发猜测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材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众多的机会。本节课根据教材中不断层层提出拓展的新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发展并超越自己的观念局限。请学生阅读课本中“一切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后,师问:在磁吸铁、铁吸磁的物理现象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怎样研究?
启发学生:猜测作用力、反作用力有何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头脑原有表象,能猜测出:“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方向相反,同时产生……”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指出这就是从物理现象中寻找出研究课题,并且进行了合理的猜测,但必须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接着利用气垫导轨装置(把磁铁放在一滑块上,把铁芯放在另一滑块上)进行演示实验,验证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征。
1.3 在设计实验前引发猜测,在探索新知时验证猜测
在认识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种种猜想,这些猜想可能正确,可能错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不仅可以克服盲目猜想,还可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精神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本节课在学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的特征后,马上提问:F和F′这两个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猜测,若有一部分学生顺口说出两个力大小相等的关系时,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测,并及时引导,提出实验设计要求:(1)你准备用哪两个物体做实验,画出装置图(必须有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而且相互作用力可以测量)。(2)如何测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3)如何设计实验步骤,要做几次实验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并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师生一起归纳实验结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验证猜测。
通过这种“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创新能力
想象是在外界刺激影响下,人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离不开想象,想象在物理问题中主要起导向和创造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想象能力可以分成如下三个基本要素:建立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形成物理图景的能力及构想理想化形象的能力。
2.1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减少或去掉交给学生的物理问题的原始图形,改用纯文字叙述,使学生增强空间想象的自觉性,使其空间想象能力有充分锻炼的机会,对培养学生建立空间关系能力大有裨益
例如 浮在水面上的轮船,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及浮在煤油中的密度计这几个原始问题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直接表象分别如图2、3、4所示。这样的表象,还不是需要形成的物理图景。
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经过与原有表象的组合和改造,这三个原始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共同的物理图景,如图5所示。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怎样以教材为基础,遵循创造性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怎样在概念教学中诱导学生逆向思维;怎样运用智力激励法,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集体研讨;怎样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诱导学生提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绝妙猜想,独特思路和难能可贵的新发现等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尝试,如:多角度思考法,求异思考法,类比法,缺点利用法,缺点列举法,组合法,设计法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但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这是一条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路子,符合培养二十一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栏目编辑廖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