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德是第一个来休养的中央领导人
北戴河解放之时,国民党达官显要和外国驻华人员逃走时丢下的一幢幢空别墅,当即被人民政府接收。据统计,当地共留有各式别墅723处。加上附属的饭店、旅馆、舞厅和影院,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可谓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处海边避暑建筑群。
当时,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尚未结束,但接管工作已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1949年11月底,组建了中共北戴河海滨区委员会和海滨区公所,管理避暑区的房舍,使其没有受到破坏。同年12月15日,秦榆市人民政府成立,海滨区归其所属。
解放之初的北戴河海滨,便受到进驻北平的中共中央的重视。1949年4月,解放军军管会接收铁路宾馆、莲蓬医院和交通株式会社社员休养所,一些对革命有过贡献的、患有慢性病的领导干部以及伤残人士在此得到妥善照顾。中组部招待所负责人又在北戴河组建中组部疗养院。
1949年6月。当时因身体不大好而不主持重要工作的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来到北戴河海滨。他是第一个来此的中央领导人,住在原铁路宾馆1号楼。此后,朱德几乎每年都来北戴河休息疗养,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他曾对其夫人康克清感慨地说:“这座山很理想,我死了若能放在这个山上是最好啦。”话虽如此。这位老革命家仍本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精神,响应毛泽东关于党的领导人死后应火化的号召,没有土葬。
囊立中央领导避暑办公之地
在为领导干部选择疗养地之时,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又首先考虑到职工群众的疗养问题。1949年6月,中国铁路总工会北戴河肺结核疗养院成立。这是北戴河海滨建立的第一所工人疗养院。
1950年初。经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亲自选择。批准在北戴河建设外交人员休养所。当年暑期,成立了“外交部驻北戴河联络组”。休养所接收了位于东经路、东一路、东二路、保二路、保三路和中海滩一带的别墅34幢,开始接待当时与我国建交的苏联、东欧等国的驻华使节。
中共中央领导人确定在北戴河实行避暑和办公制度,正式形成于1953年夏天,即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时。当时北京夏天炎热,又没有空调设备,连风扇都少有,中共中央派一个考察小组考察了大连、青岛等地,从环境、地址、路途等方面考虑,认为北戴河海滨沙子质量很好,海滩不陡峭,鲨鱼也很少,距离北京又比较近。因此决定将这里作为中央领导避暑办公点并成立了筹备组。
当时,作为一种待遇,北戴河接待着全国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作为一种荣誉,北戴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避暑办公的指定地,最。至于北戴河外交人员宾馆的诞生,则标志着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他的尊贵客人、友人所提供的一种方便和尊敬。宾馆作为国家外交部所属的为外交路线服务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以及国家的主权尊严。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解放初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央领导人忙碌万分,只要身体能够支持,都想不到疗养。毛泽东虽然久闻北戴河之名,也非常喜好游泳,却在解放后的4年多都未曾到过这一距北京很近的海滨避暑地。
新中国一建立毛泽东即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毛泽东于1950年2月间,回京途中曾来到山海关。当时周恩来总理陪同在他身边。
当时刚刚解放不久,长期在战乱摧残下的“天下第一关”,城楼缺门断户,残破不堪,满目疮痍。深深喜好历史的毛泽东看着山海关的沧桑景色,沉思了一会儿,并没有多说什么。据当时跟随毛泽东身边的师哲回忆,初解放时无论毛泽东走到那里,望着残破的山河,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们需要徽的事情太多了!”
此刻的毛泽东。可能也是这种心情。他与周恩来看了一下山海关,便匆匆登车回北京,没有去相距不过10余公里的北戴河。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趋于安定,到北戴河疗养的人开始增多。195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北戴河疗养院交中央办公厅管理局,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疗养院,规定中央干部1年有1个星期左右的北戴河休假期。不过这时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中央领导人还没有多少时间外出避暑。
(据《北戴河往事追踪报告》)
编辑/吴雨
北戴河解放之时,国民党达官显要和外国驻华人员逃走时丢下的一幢幢空别墅,当即被人民政府接收。据统计,当地共留有各式别墅723处。加上附属的饭店、旅馆、舞厅和影院,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可谓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处海边避暑建筑群。
当时,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尚未结束,但接管工作已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1949年11月底,组建了中共北戴河海滨区委员会和海滨区公所,管理避暑区的房舍,使其没有受到破坏。同年12月15日,秦榆市人民政府成立,海滨区归其所属。
解放之初的北戴河海滨,便受到进驻北平的中共中央的重视。1949年4月,解放军军管会接收铁路宾馆、莲蓬医院和交通株式会社社员休养所,一些对革命有过贡献的、患有慢性病的领导干部以及伤残人士在此得到妥善照顾。中组部招待所负责人又在北戴河组建中组部疗养院。
1949年6月。当时因身体不大好而不主持重要工作的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来到北戴河海滨。他是第一个来此的中央领导人,住在原铁路宾馆1号楼。此后,朱德几乎每年都来北戴河休息疗养,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他曾对其夫人康克清感慨地说:“这座山很理想,我死了若能放在这个山上是最好啦。”话虽如此。这位老革命家仍本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精神,响应毛泽东关于党的领导人死后应火化的号召,没有土葬。
囊立中央领导避暑办公之地
在为领导干部选择疗养地之时,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又首先考虑到职工群众的疗养问题。1949年6月,中国铁路总工会北戴河肺结核疗养院成立。这是北戴河海滨建立的第一所工人疗养院。
1950年初。经时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亲自选择。批准在北戴河建设外交人员休养所。当年暑期,成立了“外交部驻北戴河联络组”。休养所接收了位于东经路、东一路、东二路、保二路、保三路和中海滩一带的别墅34幢,开始接待当时与我国建交的苏联、东欧等国的驻华使节。
中共中央领导人确定在北戴河实行避暑和办公制度,正式形成于1953年夏天,即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时。当时北京夏天炎热,又没有空调设备,连风扇都少有,中共中央派一个考察小组考察了大连、青岛等地,从环境、地址、路途等方面考虑,认为北戴河海滨沙子质量很好,海滩不陡峭,鲨鱼也很少,距离北京又比较近。因此决定将这里作为中央领导避暑办公点并成立了筹备组。
当时,作为一种待遇,北戴河接待着全国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作为一种荣誉,北戴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避暑办公的指定地,最。至于北戴河外交人员宾馆的诞生,则标志着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他的尊贵客人、友人所提供的一种方便和尊敬。宾馆作为国家外交部所属的为外交路线服务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以及国家的主权尊严。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解放初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央领导人忙碌万分,只要身体能够支持,都想不到疗养。毛泽东虽然久闻北戴河之名,也非常喜好游泳,却在解放后的4年多都未曾到过这一距北京很近的海滨避暑地。
新中国一建立毛泽东即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后,毛泽东于1950年2月间,回京途中曾来到山海关。当时周恩来总理陪同在他身边。
当时刚刚解放不久,长期在战乱摧残下的“天下第一关”,城楼缺门断户,残破不堪,满目疮痍。深深喜好历史的毛泽东看着山海关的沧桑景色,沉思了一会儿,并没有多说什么。据当时跟随毛泽东身边的师哲回忆,初解放时无论毛泽东走到那里,望着残破的山河,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们需要徽的事情太多了!”
此刻的毛泽东。可能也是这种心情。他与周恩来看了一下山海关,便匆匆登车回北京,没有去相距不过10余公里的北戴河。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趋于安定,到北戴河疗养的人开始增多。195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北戴河疗养院交中央办公厅管理局,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疗养院,规定中央干部1年有1个星期左右的北戴河休假期。不过这时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中央领导人还没有多少时间外出避暑。
(据《北戴河往事追踪报告》)
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