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tian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年龄和阅历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全面,只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刻不容缓。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灌输和熏陶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是育德育人的根本要求,并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结合当前中学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借助这些建议能给学校在培育初中生价值观上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也是时代发展的精神追求。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初中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重大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今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正在影响和冲击着初中生的 道德观念。因此,对初中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刻不容缓,培育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学教师的主要使命,在对学生进行培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创新,道德与法治课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初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中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 利用生活化的时事热点,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取向
  如今的社会,名人效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很多人都喜欢向自己的榜样学习。“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榜样是一种很重要的存在,它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凝聚人、鼓舞人、塑造人,从而在社会范围内产生强烈的示范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价值观比较迷茫和疑惑的阶段,这个时候给学生树立榜样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时事热点,名人轶事,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讲授《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引入2017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梁益建为广大贫困病人治病的感人事迹。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现任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医院骨科主任的梁益建在国外学习多年后,放弃了国外美好的生活,主动回国,在国内亲自实施了3000多例“驼背”手术,挽救了上千名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我国当前大多数到医院寻求治疗的病人,家庭经济都较为窘迫,往往一场大病下来,整个家庭就负债累累。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也为了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治疗,他想方设法地为病人节省费用,同时还经常为贫困患者举行募捐。当他遇见家境富裕的一些好朋友,也会主动向他们提出需求帮助贫困患者,甚至在茶馆,他也尝试过举行募捐活动。正如课本中所说的,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了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与单调枯燥的说教相比,使学生对价值观的提高更深刻、更彻底,使学生在生活当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二、 结合课本知识与时事热点,凸显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取向
  课本中有很多的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有一些费解,如果只是教师单独地讲解,学生可能不能够了解得很清楚,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运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时事热点,可能对学生知识点的消化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责任与角色同在》这单元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角色和责任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最美教师支月英的感人事迹,当时年仅19岁的小姑娘支月英全然不顾家里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这所学校交通极为不便,海拔近千米,离家两百多公里。支月英在那里一待就是36年,这些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小山村的讲台上,她也从“支姐姐”成为了“支妈妈”。教师通过支月英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辜负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通过这种生动的例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也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三、 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研究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和时间,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促进,学习彼此之间的优点以规避自身的不足。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新知识,从而获得不一样的体验,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 总结
  要想通过道德与法治来培育初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适当的结合时事热点是有必要的,借助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极大地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去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惠荣.例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品德课的融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11):25.
  [2]王洪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中旬,2015(05):38.
  作者简介:
  林丽华,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第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情境体验式教学属于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时,可以引用情境体验式教学于其中,进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  一、 前言  如今,随着教育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不足,这种不足的存在会给当前的教育发展带来不良的冲击,教师的教
摘要:学科素养是指学习主体在学科体系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这是教育职能中的基本赋予,也是对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培养要求。鉴于我国一贯主要采取考试机制来评测学习成果的特征,试题命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结合命题类型、模式、数据等来判断试题开发和原创倾向。试题命制研究是双向的,从高三学生角度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内容学习、加强重点,对于教师(或“出题人”)而言,可以更好地进行题型、考点分布,以实现试卷的
根据新形势下健康体检的需要,我们研制了健康体检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集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于一体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healthy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改革也显得格外重要。历史是承接历史与现代的重要纽带,在人的发展和成长中发挥着强大的引导作用。在高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但是却未真正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大势所趋,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且能够增强
摘要:自然地理整体性理论是高中地理核心思维之一。学生对本思维的理解及应用程度并未达到教师与课标要求的水平。本思维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地理学科发展。本文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出发,结合理论分析,探寻整体性思维在高中地理中的典型应用方法与误区分析,尝试为整体性思维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整体性思维;分异规律;地带性;非地带性;自然地理过程  一、 引言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是自然地理整体性相关知识。整
摘要:历史虽然是一门文字类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却对此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为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则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策略进行科学且有效的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而本文也将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这一主题内容进行浅析,并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浅析  一、 引言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摘要:在高中物理關于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的学习中,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实例,总结循序渐进学习静摩擦力的策略。  关键词:力;静摩擦力;受力分析  力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从小学自然到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我们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在高中物理中,力学占有相当的比重,而摩擦力又是三种常见力之一。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性质的力的学习中,同学们最难理解和分析的力就是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