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实现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社会公民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也就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用多种学习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践中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需要思考的。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内涵十分广泛,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部分构成。其中,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道德则为信息行为提供良好的规范保障,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信息意识是对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助于养成积极关注信息的良好习惯,注意搜集、学习和研究有关的信息,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借助。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能熟练利用信息检索工具高效获取信息;能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并在必要时将形成的信息产品进行有效传递;能实现信息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善于独立学习,开拓思维并能在信息综合与利用中产生新的启迪。
信息道德是指个体的信息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本人认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 教学设计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问题的解决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着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通讯能力等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Internet的电子邮件功能等,长此以往,学生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 讲授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概念,而忽视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思考问题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二是学习的能力。在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后独立地解决问题,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情境等方面入手。
(三) 实际教学中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网络化的信息海洋把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它就能容纳所有国家、机构或个人的观点,所以,在这个海洋中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也有许多不利信息。因此,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习者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阵地,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其他方面,如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本论文并未涉及。另外,现代教育观念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教师如何设置分层次教学、如何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这些将是今后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报告》
[2] 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论坛》,57(2):312-324;《信息素养:未来的挑战》,《信息和图书馆研究国际杂志》 ;
[3] Doyle, C. S.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ED 351033);
[4] 《信息素养方针模式》,科罗拉多州教育媒体协会,1994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社会公民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也就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用多种学习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践中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需要思考的。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内涵十分广泛,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部分构成。其中,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道德则为信息行为提供良好的规范保障,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信息意识是对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助于养成积极关注信息的良好习惯,注意搜集、学习和研究有关的信息,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借助。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能熟练利用信息检索工具高效获取信息;能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并在必要时将形成的信息产品进行有效传递;能实现信息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善于独立学习,开拓思维并能在信息综合与利用中产生新的启迪。
信息道德是指个体的信息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本人认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 教学设计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问题的解决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着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通讯能力等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Internet的电子邮件功能等,长此以往,学生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 讲授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概念,而忽视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思考问题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二是学习的能力。在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后独立地解决问题,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情境等方面入手。
(三) 实际教学中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网络化的信息海洋把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它就能容纳所有国家、机构或个人的观点,所以,在这个海洋中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也有许多不利信息。因此,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习者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阵地,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其他方面,如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本论文并未涉及。另外,现代教育观念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教师如何设置分层次教学、如何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这些将是今后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报告》
[2] 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论坛》,57(2):312-324;《信息素养:未来的挑战》,《信息和图书馆研究国际杂志》 ;
[3] Doyle, C. S.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ED 351033);
[4] 《信息素养方针模式》,科罗拉多州教育媒体协会,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