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拇指指腹血管球瘤1例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pysw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拇指血管球瘤;包块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32.2;R739.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6-84-01
  
  1病例资料
  
  患者 女,69岁。因发现左拇指包块伴疼痛3年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左拇指包块伴轻度疼痛,未重视。3年来包块生长缓慢,但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并自觉影响日常生活,遂来院治疗。否认左拇指有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入院后查体:左拇指指腹较右侧明显隆起,局部皮肤稍红无静脉曲张。左拇指中部可触及一质中包块,直径约0.7cm,肿块位置较深,包膜完整,压痛明显。左拇指屈伸活动不受影响。X线示“左拇指骨质无异常”。MRI示“左拇指指腹结节状信号影,T1W呈低高信号,T2W呈低信号,左拇指指骨无异常”。左拇指指根麻醉下行左拇指包块切除术,患指指根止血带。在左拇指指腹沿皮纹行一弧形小切口,长约1cm,分离指腹脂肪垫,见包块位于脂肪垫下方,包膜完整,表面光滑。沿其包膜逐渐将肿块和周围组织分离,直至完全游离取出。冲洗伤口后直接缝合皮肤,松止血带,加压止血后包扎。切下组织术后病理示“(左拇指)血管球瘤,大小0.7cm×0.5cm×0.2cm”。
  
  2讨论
  
  血管球瘤比较少见,75%发生在手上,多发生在手指指甲下,有时压迫末节指骨可形成压迹。而类似本例发生在指腹的血管球瘤属少见,容易漏诊或误诊。血管球瘤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外伤有关,一般认为该肿瘤是正常血管球增生所致的良性肿瘤。本例患者否认拇指外伤史,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左拇指正常血管球增生有关。血管球瘤多见于20~40岁,无明显性别差别。多发于肢端,手指的血管球瘤常见于甲下,有时压迫远节指骨形成压迹,有时也影响指甲生长,使指甲形成一个凹陷。甲外血管球瘤位于指(趾)腹、前臂皮下、大腿、小腿、腘窝。一般直径约3~5mm。局部疼痛是血管球瘤的主要临床特点,多为刺痛或烧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本例患者患处疼痛呈持续性,且疼痛较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局部小范围固定性压痛为本病的另一个主要临床特点。本例患者也有患处的明显压痛,无放射痛。有的患者患处疼痛也表现为遇冷水刺激加重,但该患者表现不明显。本例患者的MRI结果也支持血管球瘤的诊断。
  血管球瘤一经诊断,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中要将瘤体完整切除,这也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收稿日期:2009-08-12)
其他文献
P3P问题的多解现象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P3P问题的空间唯一解区域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构成P3P问题的3个控制点形成等腰三角形分布时,在空间存在另外2个区域;当摄像机在这些区域中时,可以唯一地求出所构成的P3P问题的真实解,从而扩展了唯一解的适用范围。本文的研究结果对P3P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布置控制点和摄像机的位置具有指导意义。
试验根据广西科技大学页岩砖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以页岩烧结砖的原料组分及其物理性质为基础,以农业稻壳废料为添加剂,按照一定的原料配合比(0%~20%稻壳粉末)和成
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依赖于对学生数学现实的准确把握。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形式调查了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习惯培养为切入点提出了改进措施。
[摘要] 目的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探讨我院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 ①血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转铁蛋白(TF)。②蛋白摄入和代谢:nPNA。③人体指数学测量:測定肱二头肌皮褶(BSF)、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臂中部周径(MAC),MAMC、AMA、BMI测量。④整体主观营养状况评估:使用SGA评估法进行评估。结果 ①腹膜透析患者营养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響。方法 选择40例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者,详细观察并记录缺失侧和正常侧的咀嚼数值,用称重法来测定缺牙侧、健侧的咀嚼效率。结果 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对牙列的咀嚼有明显的影响,其咀嚼效率明显下降,约降低了30%。结论 下颌磨牙缺失后应该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修复,来恢复牙列的完整性、美观性以及咀嚼功能。  [关键词] 单侧第一磨牙; 缺失; 咀嚼效
[摘要]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以形态学讲授为其特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教学过程有其固有特点和内在规律。因而,此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有其相应的特点。本文着重探讨解剖学特点与这些思维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思维活动  [中图分类号] R19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120-02    思维活动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在胎头娩出后立即给催产素10U静脉注射或肌注,并于直肠肛塞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率的比较按产后24h出血量≥500mL确诊为产后出血。研究组产后出血4例(2%),对照组产后出血9例(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用药能起到协同互补的作用,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率并进一步降低产妇死亡率是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