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引领,让学习充满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通过营造氛围,转变自身角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热情,使他们在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逐步掌握学习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发展合作意识,融入生活情景,转变教学观念,保证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 合作意识 生活情景 教学观念
  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把握准学生已有的经验技能积累,营造和谐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从容地从事数学探究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师生关系平等。转变教师角色,逐步摈弃师道尊严,真正成为行走于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调控者、引导者、激励者;使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让其能够自由地畅想,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之中,进一步激发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热情。使他们在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逐步掌握学习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发展自主学习技能。在不断探索与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经验,形成深厚的认知积淀,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在此我谈几点做法,敬请大家指正。
  一、发展合作意识,让学生快乐学习
  合作的课堂是平等和谐课堂的外显标识之一,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改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够有效改变学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实现取长补短的目标,感受到学习上的差异,能够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从而在合作中学会接纳、学会包容、学会共享,有利于建立起有意义的学习小组,促进学习者之间平等关系的缔结,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想观点的交换、沟通,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紧扣“统计与可能性”设计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在合作研究中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知。活动一,安排小组抛硬币,观察出现的现象,感受统计的价值,学习分类统计,在分析统计硬币的正反面的活动中,逐步了解统计的方法,比较清晰地认识统计;活动二,设计摸球活动,观察球出现的现象,感知球的颜色出现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合作活动中逐步清晰影响物体的可能性的根本性因素,正确地理解可能性与统计之间内在的联系;活动三,创设“乐天玛特”店庆活动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合作设计抽奖大轮盘,鼓励学生大胆预测,每个奖项的涂色区域的大小,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在互助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理解可能性在生活中应用,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随着合作学习活的地不断深入,课堂更加趣味盎然,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合作机制的引入推进了有效教学的进程,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
  通过合作探究的深入,学生不自觉地把“自我”融入到“小组”学习共同体中,紧紧地贴近每个学习者,牢牢地扣住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不仅能激活课堂,诱发探究学习的热情,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和拓展,促进小组成员积极心理的形成,达到相互启迪、资源共享的理想境界,最终达到弥合差异,使个人都有收获,都有不同的发展与成长。
  二、融入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
  巧妙将数学学习活动融入到具体形象的生活情景之中,有目的地再现生活场景,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使数学知识自然地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中林林种种的现象,增强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使课堂学习活起来,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首先要以人为本,精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机地融合各种有利因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利用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教学,创设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学生感受到问题似曾相识,但又充满新奇的、挑战性的因素,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与探索。
  其次要科学整合,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整合,彰显数学知识所呈现的时代性、地方性信息,并有机地连接教材、整合教材,实现知识的科学重组。同时要灵活地把数学问题回归于现实生活,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相遇问题)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拓展的机会,追问:你还遇到过哪些问题与我们刚刚学习的内容非常相似呢?通过课件展示,再现生活情景,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行程问题,能够有效辨析相对和相背而行的根本所在,同时感知工程问题与之相通之处。学生列举出现实生活中合情合理的现象,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拓宽学习面,延伸知识范围。发掘生活中的原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学习
  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创造、注重个体的差异等是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正逐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广泛时空,使课堂成为思维健康发展的理想天地。教师要冲破故旧的桎梏,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挑战心,使学生的思想能够自由驰骋。
  例如,教学“用8的口诀求商”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8的乘法口诀,唤醒认知;其次指导运用乘法口诀写一写对应的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情景中加深记忆和理解。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编算式的学习研究活动之中。(乘法算式的汇报略去)
  生1:64÷8
  生2:16÷2
  生3:40÷5
  生4:2÷8(刚说完,全班沸腾起来:编错了!编错了。)(这位同学羞得满脸通红,难过地低下了头。)
  师:唉,老师觉得一点都不错哦!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满脸诧异)这会是对的吗?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期待着教师的介绍。
  师:这个算式很有创意哦!等我们学到五年级时就非常明白了,要继续加油,努力学习哦!
  师:观察思考2÷8,你能把算式中的2换成一个数,编成一道我们熟悉的除法算式吗?(生异口同声地喊道:能。)
  生1:把2换成16
  生2:把2换成48……(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发言异常踊跃。)
  师:如果“2”不动,你能添怎样一个数字,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
  因为教师对生成的灵活掌控,在学生困惑时的点拨和有机渗透,不仅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勇敢发言的热情,有助于学生找回自信,坚定深入学习的信心;更为学生后续努力学习做好了铺垫,在换数、改数的活动中点燃学生探究之火,让他们在充满赞赏和激励的氛围中优化认知建构,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习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使数学课堂有效彰显学生个性,展示学生睿智。
  正是老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有效保证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欣赏学生,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愉快的体验。课例中教师不唯标准,科学地分析和捕捉学生回答中的智慧所在(尽管学生的认知还很不足,比较难以理解该呈现的科学价值),教师适时地渗透大数学的认知体系,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学习。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精巧地编排,灵活地使用教材、发展教材,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飛思维的理想场所。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明确指出:“人类的思维分为三种: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悟)思维。”并且强调指出:“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决不能局限于逻辑思维的归纳推理,还必须重用形象,甚至得助于顿悟思维。”  1.形象思维的含义  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形象思维的特征是用形象材料来思维,而形象材料的
信息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靜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可以使沉闷、单调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谈谈体会。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
前一段时间,我对学生的审题习惯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何为审题?所谓审题,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問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的思维活动。对于学生的审题能力,我结合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由于我校在普通高中招生批次上列在最后,因此所招的新生大多初中基础知识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志不够坚定,学习经验不丰富,学习方法不适
毛冬青为《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收载品种,是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n的干燥根,为我国南方常用中药,具有凉血、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八十年代以来,毛冬青及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已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在抗血栓及消除脑中风引起的脑水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课题针对毛冬青改善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物质基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后进生智商并不低,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还没有得到开发。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教师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由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下面是我从
摘 要: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经常化,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在数量上要有密度,时间上讲求速度,内容上要灵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运算能力 培养方法  数学运算能力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算不仅是对数的计算,还包括式的恒等变形,方程与不等式的同解变形,函数的初等运算,各种几何量的测算,概率、统计的初步计算,以及有关对
一、背景與导读  《小数乘法的意义》一课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结合意义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置学生于开放的情景活动之中,让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二、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创设购物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师:
新课程提倡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正被广大的数学教师所关注并普遍采用。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教学情境,强化了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调研中我发现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忽视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情境创设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