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 年4 月21—26 日,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会长李万来带领着一支50多人的队伍,开始了对晋商文化的研学之旅,最后,他们将晋商文化的精髓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敬业。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封建社会中,传统观念是重儒轻商,明清以来,在山西以商为荣渐成风气。由于山西人重商、敬商,兢兢业业,视号如家。所以在山西出现了“学而优则商”“以学保商”的社会风尚,他们把商业作为一项崇高事业来对待,这是他们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进取。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他们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最初是肩挑小贩,后稍有积蓄,开了个小字号,逐渐发展壮大。在晋商大盛魁的店内一直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不畏艰辛,敢于冒险,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闯险阻,西北走蒙疆,东渡扶桑,南至东南亚。他们还开辟了一条以山两、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戈壁大沙漠,经恰克图,深入俄境,到达欧洲的国际茶叶商路。
清朝嘉庆以后,社会不靖,盗贼四出。山西杀虎口是晋商赴包头必经之地,但此处盗贼猖獗,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尽管如此,晋商却未因此退缩,而是越去越多,形成“走西口”大潮。
第三,重团队。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十分重视发挥团队群体力量,他们以家族宗法与乡里之谊,以会馆地域行业之便,以崇奉关公、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来协调人与人、商号与商号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团结,逐渐形成了地方商帮群体。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其一是朋合营利和合伙经营。其二是按地域行成商帮。其三是联号制和股份制团队群体帮。联号制是由一个大商号统管一些小商号,类似西方的子母公司,在商业经营中较有力地发挥着团队群体作用。经商爱国。晋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商人爱国的优良传统。清后期,英国某公司通过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获得山西五处煤铁采矿权。为筹措赎矿银,山西各票号全力以赴,旬日集银150 万两,终于从英商手中赎回了山西的煤铁采矿权,保护了山西的煤铁资源。
第四,重诚信。晋商认为诚信是商道之本,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要素。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秤平、斗满、尽满足”;“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祁县乔致庸把经商之道排列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讲义,第三才是取利。
第五,重修身。“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晋商在尤其重视修身正己、人格修养。据晋商《贸易须知辑要》载,“做掌柜、大伙计不可自抬身价,目中无人。至于小伙计、学徒,也要尽良心,严要求。”这保证了商号内部人事协调、和谐,共同为商号的发展尽职尽力。晋商经营文化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奉行义利相融、诚信戒欺,和衷为贵、勤俭为本的道德原则。人与人之间奉行言必有礼、行必有信、取财有道、中和以德、慎待相与等一整套行为规范。
考察团此次晋商文化之旅收获颇丰,晋商的商道伦理和经营风范对现代商业的文化建设乃至实业界的道德建设,无疑有着历史性的启示。
李万来会长认为,以精诚勤敏著称于世的晋商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贯于商业经营之中,为中国商业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些对今天的山西企业影响尤其深刻。
太重集团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精益、卓越
记者:此次晋商文化之旅都考察了哪些企业,从中有何收获?
李万来:我们此次主要考察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太原钢铁集团两家特大型国有企业,随后参观了乔家大院、常家大院、渠家大院以及日昇昌票号,并邀请山西财经大学乔南教授作了《晋商文化及晋商兴衰》的专题报告。
晋商的勤奋、敬业诚信、精于管理、善于经营、生金有术、聚财有方、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等都是我们今天企业不可缺少的要素。追寻当年晋商的足迹,我们依稀还能体验到晋商创造商贸奇迹的艰辛不易,仿佛还能把握到晋商构建金融帝国奋斗中的快乐脉搏。
企业文化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当年晋商的成功同样源自于正确的义利观、道德观、人生观,晋商恪守“利以义制”“名以清修”的古训,绝不违背职业道德。
在许多大院门楼的牌匾上,晋商名流用“德昭宏远”“德惟馨”“德兴堂”“俭养德”“慎俭德”“ 大德通”“大德源”等命名,都把“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中华传统优秀的家训文化,在这些富商大贾的大院里都可以找到踪迹和传承,这些家训延伸到商训,成为企业价值观的源泉。
记者:晋商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公司文化,为什么最后走向衰败?
李万来:山西财经大学乔南教授是晋商文化研究专家,她向大家介绍了晋商起由及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晋商文化特点。她认为晋商的兴起主要基于三点:一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如茶路和票号的建立;二是重德,晋商把道德建设作为经营文化的重点;三是重义,以义取利而获得发展。
关于晋商的衰落,乔南教授的解释是:清朝覆没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西方一些更为先进的商业模式进入中国,而晋商固守传统,自然走向衰败。
记者:面对“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以及全球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的现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李万来:这次考察研修我们选择了三个典型案例。包括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太原钢铁集团及晋商文化。企业价值观重在落地,企业可以有许多价值理念,各个专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会有自己的理念,这些都是价值观的内容,但它如同满天星斗,尚无最核心的东西,没有一个中心,没有一个魂,企业核心价值观才是一家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记者:如今,国家已公布了核心价值观,很多企业也有了核心价值观,那么核心价值观如何真正落地,真正的内化于心,演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李万来:我们来到太重集团,总算看到了路径。1950年,由国务院下发组建的太重,并从上海等地抽调专家、技术人员,当年10 月太重正式成立。目前承担高速列车车轮、车轴、特大型挖掘机、海洋钻井平台等国家基本建设重要设备,员工15000 余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40 亿元,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在该厂任党委书记、总经理。虽然历史积淀的太重文化特质随着岁月流驶而愈加浩瀚,但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传承和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和挑战,太重人认真提炼的“诚信、创新、精益、卓越”与晋商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太重的实践。
而太重人的重大创新是将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价值观考核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管理在先行,改变了多年来一味以绩效、计时计件等多种重效益、重数量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做法,他们针对太重核心价值观八个字去精心设计考评指标,紧密地与业绩考核相融合,耐心地从小事做起,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考核红利,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票否决。
太钢文化之魂——李双良精神
记者:您此行还考察了太钢集团,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有何特色,给您带来了哪些启示?
李万来:太原钢铁集团始建于1934年,建厂之初就引进全套德国主体装备,成功冶炼了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炉硅钢,它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全球单体工厂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现有员工3.7万人,2014年产钢107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
进入21世纪,太钢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体现太钢文化特色,形成了“一二三四五”框架,即:全员行动,促进文化落地的一条主线;把握“系统性、科学性”两个原则;依据“认知、认同、践行”三个步骤;推进“内化于心,塑化于行、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四个方面;达到“有层次、有重点、有节奏、有声势、有创新”的五个标准。
这个公司的文化最具特色、最富感染力的是从公司英雄身上开发的公司精神力量。20世纪诞生的企业文化理论,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在所著《公司文化》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包括五个要素:1.企业环境,2.价值观,3.英雄人物,4.礼节和仪式,5、文化网络。
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文化要素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普遍会把企业的英雄模范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格化显示和企业价值观传播的导向,员工模仿效法的具体典范,有的英雄人物产生于企业那些敢于幻想的组织缔造者之中,如晋商中的曹三喜、雷履泰、乔致庸以及我们今天的张瑞敏、任正非、柳传志、马云……有些是企业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刻产生的,如大庆的王进喜,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秉贵……精明的公司都会推出这些英雄模范让员工仿效,使企业价值观转化为员工自觉行为。
记者:的确,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太钢集团有自己的英雄人物吗?精神实质是什么?
李万来: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劳模李双良是太钢集团一位普通退休工人。李双良也是山西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的冶金能手。1963年退休后他主动请缨,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带领渣场职工治理渣山,搬掉了沉睡半个世纪、总重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渣山,回收钢铁131万吨,创造了3.3亿元经济价值,在渣山上建成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大花园,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国内外数百万参观者。这样一位“当代愚公”成为太钢企业文化的英雄人物,“李双良精神”成为太钢企业文化最最宝贵的资源。
今天,我们都在为建设企业文化寻找路径上,太钢以企业英雄为代表的企业精神给我们以启示,李双良精神的核心是主人翁精神,李双良精神的实质是“把太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让我们也挖掘本企业的英雄人物吧!
第一,敬业。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封建社会中,传统观念是重儒轻商,明清以来,在山西以商为荣渐成风气。由于山西人重商、敬商,兢兢业业,视号如家。所以在山西出现了“学而优则商”“以学保商”的社会风尚,他们把商业作为一项崇高事业来对待,这是他们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进取。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他们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最初是肩挑小贩,后稍有积蓄,开了个小字号,逐渐发展壮大。在晋商大盛魁的店内一直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不畏艰辛,敢于冒险,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闯险阻,西北走蒙疆,东渡扶桑,南至东南亚。他们还开辟了一条以山两、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戈壁大沙漠,经恰克图,深入俄境,到达欧洲的国际茶叶商路。
清朝嘉庆以后,社会不靖,盗贼四出。山西杀虎口是晋商赴包头必经之地,但此处盗贼猖獗,有民谣称“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尽管如此,晋商却未因此退缩,而是越去越多,形成“走西口”大潮。
第三,重团队。晋商在经营活动中十分重视发挥团队群体力量,他们以家族宗法与乡里之谊,以会馆地域行业之便,以崇奉关公、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来协调人与人、商号与商号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团结,逐渐形成了地方商帮群体。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其一是朋合营利和合伙经营。其二是按地域行成商帮。其三是联号制和股份制团队群体帮。联号制是由一个大商号统管一些小商号,类似西方的子母公司,在商业经营中较有力地发挥着团队群体作用。经商爱国。晋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商人爱国的优良传统。清后期,英国某公司通过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获得山西五处煤铁采矿权。为筹措赎矿银,山西各票号全力以赴,旬日集银150 万两,终于从英商手中赎回了山西的煤铁采矿权,保护了山西的煤铁资源。
第四,重诚信。晋商认为诚信是商道之本,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要素。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秤平、斗满、尽满足”;“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祁县乔致庸把经商之道排列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讲义,第三才是取利。
第五,重修身。“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晋商在尤其重视修身正己、人格修养。据晋商《贸易须知辑要》载,“做掌柜、大伙计不可自抬身价,目中无人。至于小伙计、学徒,也要尽良心,严要求。”这保证了商号内部人事协调、和谐,共同为商号的发展尽职尽力。晋商经营文化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奉行义利相融、诚信戒欺,和衷为贵、勤俭为本的道德原则。人与人之间奉行言必有礼、行必有信、取财有道、中和以德、慎待相与等一整套行为规范。
考察团此次晋商文化之旅收获颇丰,晋商的商道伦理和经营风范对现代商业的文化建设乃至实业界的道德建设,无疑有着历史性的启示。
李万来会长认为,以精诚勤敏著称于世的晋商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贯于商业经营之中,为中国商业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些对今天的山西企业影响尤其深刻。
太重集团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精益、卓越
记者:此次晋商文化之旅都考察了哪些企业,从中有何收获?
李万来:我们此次主要考察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太原钢铁集团两家特大型国有企业,随后参观了乔家大院、常家大院、渠家大院以及日昇昌票号,并邀请山西财经大学乔南教授作了《晋商文化及晋商兴衰》的专题报告。
晋商的勤奋、敬业诚信、精于管理、善于经营、生金有术、聚财有方、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等都是我们今天企业不可缺少的要素。追寻当年晋商的足迹,我们依稀还能体验到晋商创造商贸奇迹的艰辛不易,仿佛还能把握到晋商构建金融帝国奋斗中的快乐脉搏。
企业文化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当年晋商的成功同样源自于正确的义利观、道德观、人生观,晋商恪守“利以义制”“名以清修”的古训,绝不违背职业道德。
在许多大院门楼的牌匾上,晋商名流用“德昭宏远”“德惟馨”“德兴堂”“俭养德”“慎俭德”“ 大德通”“大德源”等命名,都把“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中华传统优秀的家训文化,在这些富商大贾的大院里都可以找到踪迹和传承,这些家训延伸到商训,成为企业价值观的源泉。
记者:晋商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公司文化,为什么最后走向衰败?
李万来:山西财经大学乔南教授是晋商文化研究专家,她向大家介绍了晋商起由及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晋商文化特点。她认为晋商的兴起主要基于三点:一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如茶路和票号的建立;二是重德,晋商把道德建设作为经营文化的重点;三是重义,以义取利而获得发展。
关于晋商的衰落,乔南教授的解释是:清朝覆没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西方一些更为先进的商业模式进入中国,而晋商固守传统,自然走向衰败。
记者:面对“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以及全球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的现代企业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李万来:这次考察研修我们选择了三个典型案例。包括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太原钢铁集团及晋商文化。企业价值观重在落地,企业可以有许多价值理念,各个专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会有自己的理念,这些都是价值观的内容,但它如同满天星斗,尚无最核心的东西,没有一个中心,没有一个魂,企业核心价值观才是一家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记者:如今,国家已公布了核心价值观,很多企业也有了核心价值观,那么核心价值观如何真正落地,真正的内化于心,演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李万来:我们来到太重集团,总算看到了路径。1950年,由国务院下发组建的太重,并从上海等地抽调专家、技术人员,当年10 月太重正式成立。目前承担高速列车车轮、车轴、特大型挖掘机、海洋钻井平台等国家基本建设重要设备,员工15000 余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40 亿元,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在该厂任党委书记、总经理。虽然历史积淀的太重文化特质随着岁月流驶而愈加浩瀚,但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传承和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和挑战,太重人认真提炼的“诚信、创新、精益、卓越”与晋商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太重的实践。
而太重人的重大创新是将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价值观考核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管理在先行,改变了多年来一味以绩效、计时计件等多种重效益、重数量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做法,他们针对太重核心价值观八个字去精心设计考评指标,紧密地与业绩考核相融合,耐心地从小事做起,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考核红利,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票否决。
太钢文化之魂——李双良精神
记者:您此行还考察了太钢集团,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有何特色,给您带来了哪些启示?
李万来:太原钢铁集团始建于1934年,建厂之初就引进全套德国主体装备,成功冶炼了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炉硅钢,它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全球单体工厂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现有员工3.7万人,2014年产钢107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
进入21世纪,太钢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体现太钢文化特色,形成了“一二三四五”框架,即:全员行动,促进文化落地的一条主线;把握“系统性、科学性”两个原则;依据“认知、认同、践行”三个步骤;推进“内化于心,塑化于行、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四个方面;达到“有层次、有重点、有节奏、有声势、有创新”的五个标准。
这个公司的文化最具特色、最富感染力的是从公司英雄身上开发的公司精神力量。20世纪诞生的企业文化理论,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在所著《公司文化》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包括五个要素:1.企业环境,2.价值观,3.英雄人物,4.礼节和仪式,5、文化网络。
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文化要素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普遍会把企业的英雄模范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格化显示和企业价值观传播的导向,员工模仿效法的具体典范,有的英雄人物产生于企业那些敢于幻想的组织缔造者之中,如晋商中的曹三喜、雷履泰、乔致庸以及我们今天的张瑞敏、任正非、柳传志、马云……有些是企业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刻产生的,如大庆的王进喜,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秉贵……精明的公司都会推出这些英雄模范让员工仿效,使企业价值观转化为员工自觉行为。
记者:的确,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太钢集团有自己的英雄人物吗?精神实质是什么?
李万来: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劳模李双良是太钢集团一位普通退休工人。李双良也是山西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的冶金能手。1963年退休后他主动请缨,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带领渣场职工治理渣山,搬掉了沉睡半个世纪、总重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渣山,回收钢铁131万吨,创造了3.3亿元经济价值,在渣山上建成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大花园,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国内外数百万参观者。这样一位“当代愚公”成为太钢企业文化的英雄人物,“李双良精神”成为太钢企业文化最最宝贵的资源。
今天,我们都在为建设企业文化寻找路径上,太钢以企业英雄为代表的企业精神给我们以启示,李双良精神的核心是主人翁精神,李双良精神的实质是“把太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让我们也挖掘本企业的英雄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