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开始不久,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未到延安,他们向往延安,羡慕延安;及至延安,他们歌咏延安,书写延安。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与革命领袖、工农战士分歧不断,从之前的“热爱”延安一变而为“批评”延安。探究原因,生活习惯和话语方式的不同固然重要,但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角色定位不同无疑是最主要的,其负载的价值差异很容易让知识分子在延安的阶级序列中处于不利地位,以一种格格不入的“他者”方式存在,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之路曲折漫长,荆棘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