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肩负着对中学生德育、智育两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如今人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状况下,重视对中学《道德與法治》课教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紧随新课改不断发展地脚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通过多次的调整,在总体上取得了较为显著地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角度去认真分析和研究《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通过从《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取得的成就和以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作出对应的策略,不断优化教学,促进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地位不受重视
1.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积极性不高
《道德与法治》课在如今似乎变得教师备课量大、教学很辛苦,但学生学之无味,学习主动性不高。而且,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学习这门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把它当做一门副科。《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会做人、处事以及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前者有趣学生们容易领会、易懂,他们就产生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觉得上课不用认真听讲也能理解,但是却忽视了真正学习其意义的价值,导致道德水平下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后者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相对困难,只是应付上课而不能及时指出问题,解决这种现象,但是理论知识条理性清晰,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考试,不动脑,不探索,导致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水平滞缓。
2.教师自身认识不够,没有引起重视
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着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一个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会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质量。反之,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产生厌学心理。由于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陈旧,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不够,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与学生缺乏互动与交流,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对学习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爱学习这门学科。这种现象不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降低了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变得应付教学,注重高分,忽视学生的发展特点,严重威胁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
(二)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在近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工作,教师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些教师教学过程中逐渐出现教学态度不够端正,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使得学生学习不扎实,学习能力也大不如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不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联系。试想:一个老师如果连基本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都不健全,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指引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反而间接地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埋下隐患,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内容偏离实际生活
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大多数是以教材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理论和深奥的人生哲理,不能让学生直观、真切的了解和感受,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产生偏离,导致所学不能活用。此外,对《道德与法治》课而言,重新编排后的教材存在着多、难、深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深奥且知识量只增不减,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知识框架让学生难以理解,还增大了教师的备课量。它即不能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们的思想实际,日益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基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而且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地位
一个人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以及科学价值观的树立,影响的不仅是一代人,对几代人的发展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政治课的教育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求知,从而学会生存和自我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实现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要明确它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还是素质教育的主科,能否加强和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发展。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想教育课,形成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提高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
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强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的知识也是教育的关键之处,他们知识的多少也决定了他们的成就以及给学生传授的多少。因而,老师自身知识技能的提高一刻也不能松懈,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重视自身专业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要学习网络阅读、科普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为主,两者只有默契的配合能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它需要学生的参与共同完成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还要重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老师殷切的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向上[12]。此外,一个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体浓烈的学习氛围,对老师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会让老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相互学习,从而促进彼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J]邢台学院.2019(11):22.
[2]聂志敏.基于现代教学方法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J].新教育论坛.2019(02):15.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通过从《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取得的成就和以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作出对应的策略,不断优化教学,促进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地位不受重视
1.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积极性不高
《道德与法治》课在如今似乎变得教师备课量大、教学很辛苦,但学生学之无味,学习主动性不高。而且,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学习这门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把它当做一门副科。《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会做人、处事以及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前者有趣学生们容易领会、易懂,他们就产生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觉得上课不用认真听讲也能理解,但是却忽视了真正学习其意义的价值,导致道德水平下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后者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相对困难,只是应付上课而不能及时指出问题,解决这种现象,但是理论知识条理性清晰,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考试,不动脑,不探索,导致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水平滞缓。
2.教师自身认识不够,没有引起重视
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着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一个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会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质量。反之,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产生厌学心理。由于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陈旧,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不够,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与学生缺乏互动与交流,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对学习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爱学习这门学科。这种现象不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降低了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变得应付教学,注重高分,忽视学生的发展特点,严重威胁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
(二)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在近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工作,教师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些教师教学过程中逐渐出现教学态度不够端正,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使得学生学习不扎实,学习能力也大不如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不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联系。试想:一个老师如果连基本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都不健全,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指引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反而间接地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埋下隐患,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内容偏离实际生活
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大多数是以教材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理论和深奥的人生哲理,不能让学生直观、真切的了解和感受,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产生偏离,导致所学不能活用。此外,对《道德与法治》课而言,重新编排后的教材存在着多、难、深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深奥且知识量只增不减,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知识框架让学生难以理解,还增大了教师的备课量。它即不能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们的思想实际,日益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基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而且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地位
一个人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以及科学价值观的树立,影响的不仅是一代人,对几代人的发展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政治课的教育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求知,从而学会生存和自我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实现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要明确它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还是素质教育的主科,能否加强和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发展。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想教育课,形成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提高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
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强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的知识也是教育的关键之处,他们知识的多少也决定了他们的成就以及给学生传授的多少。因而,老师自身知识技能的提高一刻也不能松懈,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重视自身专业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要学习网络阅读、科普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为主,两者只有默契的配合能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它需要学生的参与共同完成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还要重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老师殷切的希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向上[12]。此外,一个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体浓烈的学习氛围,对老师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会让老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相互学习,从而促进彼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J]邢台学院.2019(11):22.
[2]聂志敏.基于现代教学方法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J].新教育论坛.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