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日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探索,现将自身的几点体会略加总结:
一、创设导入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生动、新奇、有趣的导人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工业化的起步》一课中,我在导入时引用了毛主席的一段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毛泽东的感慨说明了什么呢?学生齐声答:“我国工业化水平落后。”我趁热打铁继续提问学生,如何解决这种现状?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立即调动起来,水到渠成的得出必须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景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时空、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体验历史情感,认识历史本质。
(一)利用历史电影片段,创设历史情景
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人新课,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到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二)借助情景音乐,渲染历史情景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事实上,大部分音乐作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革命歌曲。比如说《长征组歌》、《地道战》、《南泥湾》、《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为教学作了充分准备,在讲到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件这节课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被这首歌曲震撼了,在这种情景之下学习,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学习,他们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情景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景,即使有了某种情景,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景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设教学情景的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景,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
三、设计表演情境,有助于挖掘潜力、培养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求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情境,对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有一定作用。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班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的说话、观察、模仿、思维、想象、分析、理解等能力在不断开发,并且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演情境:假如你是……你准备怎么办?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思维。在世界近代史《南北战争》一课中,为使学生理解《解放黑奴宣言》颁布的作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情境:假如你是南方的一个黑奴,看到这个宣言后,你决定怎么办?当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思维也相当活跃:有说决定立即逃跑、投奔北方的;也有决定就地起义的;更有决定不露声色留下来,等待时机一举摧毁南方奴隶主的势力的。学生们个个讲得有声有色,如此一来,教材上那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黑奴的革命积极性”的描述,学生就理解得非常透彻了。因此,设计表演情境,无疑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人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一、创设导入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生动、新奇、有趣的导人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工业化的起步》一课中,我在导入时引用了毛主席的一段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毛泽东的感慨说明了什么呢?学生齐声答:“我国工业化水平落后。”我趁热打铁继续提问学生,如何解决这种现状?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立即调动起来,水到渠成的得出必须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景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时空、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体验历史情感,认识历史本质。
(一)利用历史电影片段,创设历史情景
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人新课,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到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二)借助情景音乐,渲染历史情景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事实上,大部分音乐作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革命歌曲。比如说《长征组歌》、《地道战》、《南泥湾》、《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为教学作了充分准备,在讲到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件这节课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被这首歌曲震撼了,在这种情景之下学习,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学习,他们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情景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景,即使有了某种情景,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景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设教学情景的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景,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
三、设计表演情境,有助于挖掘潜力、培养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求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情境,对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有一定作用。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班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历史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的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的说话、观察、模仿、思维、想象、分析、理解等能力在不断开发,并且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演情境:假如你是……你准备怎么办?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思维。在世界近代史《南北战争》一课中,为使学生理解《解放黑奴宣言》颁布的作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情境:假如你是南方的一个黑奴,看到这个宣言后,你决定怎么办?当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思维也相当活跃:有说决定立即逃跑、投奔北方的;也有决定就地起义的;更有决定不露声色留下来,等待时机一举摧毁南方奴隶主的势力的。学生们个个讲得有声有色,如此一来,教材上那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黑奴的革命积极性”的描述,学生就理解得非常透彻了。因此,设计表演情境,无疑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二、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人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四、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