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实施后,“新课标”已不再是个新名词,它的到来对语文教学的冲击与影响却是与日俱增。身为一线教师,总是在处理有限的教学用时与丰富的教学内容的矛盾中徘徊,如何扩展教学广度、深度,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提出的主问题阅读教学手段为教学思路提出了一个新方向。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主问题式”教学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现结合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对主问题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一、 认识“主问题”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首先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散的、短暂的浅层的问答式提问而言的。它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索、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具有指向语文学科的向心力。这种作用是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阅读教学、问答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讲读型教学是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而主问题式教学则是在主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科学有序地去寻找距离目标最近的路。主问题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问题的设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二、 主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主问题的设计至少要考虑两点。其一,针对教材潜心研读设计出含金量高的教学主问题。以题目为主问题,抓住文眼,感知全文;以中心为主问题,摄取灵魂,突出主题;以思路写法为问题,训练思维,培养语感。其二,问题的设计者避免单一化。教师的设计要在了解学生学况的基础上,必须对学生构成吸引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是主问题的主要设计者,但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力量。教师应根据教学让学生立足于课文或单元进行提问,然后对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择优汰劣,将学生提问的焦点始终引领到教学重点上。问题从学生中来,教学时就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第四单元时就采用了此方法。该单元四篇演讲词风格各异但都富有感染力,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科学、社会、人生等的有益启示。在学习之前要求学生以“我选择,我喜欢”为主题立足于整个单元进行整体阅读,横向联系,选出个人最感兴趣的课文并相应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首先按学生的兴趣程度安排这几课教学的先后顺序,然后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筛选,拟定几个主问题并注明该问题的提出者,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所提的问题时,学习的主人翁感觉油然而生,积极性自然随之高涨,整个单元的学习如行云流水,自然投入。
三、 主问题的作用
1. 简化教学程序
主问题的出现大幅度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板块,不会像教学中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使学生在简练的教学程序中目标更为明确,有的放矢。如在《铁骑兵》的教学过程中就在题目上做起了文章。首先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铁”的内涵。学生基本上能找到关键句子来感受中心,一个骑兵小队在掉队陷入敌入包围圈后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并全身以退,“铁”字凸显了战士们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有着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其次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铁”字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由认识中心转入探究文章写法上来,改变了教师那种面面俱到、处处落实的陈旧教法,教师不再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怀着极大的兴趣,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写法上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进行深入探究。可以说,整个教学环节以“铁”字一线贯之,牵动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学生从“铁”字中把握中心,从“铁”字中学习写法。教学程序简单扼要又一脉相承,使学生思路十分清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2. 优化教学效果
从教学过程来看,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品评咀嚼,听取点拨,参加讨论,从而使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细柳营》是一篇选自《史记》的经典写人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颇有特色,于是设计“眼中的周亚夫”为主问题,将文本内容细化,学生可以轻易从文中找到文帝、群臣、士兵眼中的周亚夫形象。文帝“改容式车”的行为、劳军后“此乃真将军也”的盛赞;将士们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两次将天子阻拦在细柳营外;群臣的惊愕等等。通过这些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周亚夫,既使学生清晰的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认识周亚夫形象,又能准确把握住刻画人物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的方法。
事实证明,只有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中有效学习,才能使学生细读文本,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洞浮泛。
3. 深化教学内容
“主问题”使提问精粹,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深化教学内容。应当说,主问题教学模式为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提供了一片良田沃土。例如《为人民服务》《寻找时传祥》正是通过设置“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寻找身边的时传祥”的主问题从深度开发教材、从广度联系现实,促进了内容的整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然,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有侧重而不可偏废。三者的融合得益于主问题的创新设计。
总之,阅读教学因为主问题的出现和运用而使课堂变得更朴素、更实惠一些。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真正把文本读厚,把教材读薄,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就感。
(沂南县库沟中学)
一、 认识“主问题”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首先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散的、短暂的浅层的问答式提问而言的。它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索、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具有指向语文学科的向心力。这种作用是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读型阅读教学、问答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讲读型教学是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创造,违背了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而主问题式教学则是在主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科学有序地去寻找距离目标最近的路。主问题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问题的设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二、 主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主问题的设计至少要考虑两点。其一,针对教材潜心研读设计出含金量高的教学主问题。以题目为主问题,抓住文眼,感知全文;以中心为主问题,摄取灵魂,突出主题;以思路写法为问题,训练思维,培养语感。其二,问题的设计者避免单一化。教师的设计要在了解学生学况的基础上,必须对学生构成吸引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是主问题的主要设计者,但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力量。教师应根据教学让学生立足于课文或单元进行提问,然后对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择优汰劣,将学生提问的焦点始终引领到教学重点上。问题从学生中来,教学时就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第四单元时就采用了此方法。该单元四篇演讲词风格各异但都富有感染力,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科学、社会、人生等的有益启示。在学习之前要求学生以“我选择,我喜欢”为主题立足于整个单元进行整体阅读,横向联系,选出个人最感兴趣的课文并相应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首先按学生的兴趣程度安排这几课教学的先后顺序,然后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筛选,拟定几个主问题并注明该问题的提出者,当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所提的问题时,学习的主人翁感觉油然而生,积极性自然随之高涨,整个单元的学习如行云流水,自然投入。
三、 主问题的作用
1. 简化教学程序
主问题的出现大幅度减少了课堂上的无效提问、无用提问,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随意的、零散的问答,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板块,不会像教学中随口问答的问题那样转瞬即逝,使学生在简练的教学程序中目标更为明确,有的放矢。如在《铁骑兵》的教学过程中就在题目上做起了文章。首先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铁”的内涵。学生基本上能找到关键句子来感受中心,一个骑兵小队在掉队陷入敌入包围圈后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并全身以退,“铁”字凸显了战士们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有着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其次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铁”字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由认识中心转入探究文章写法上来,改变了教师那种面面俱到、处处落实的陈旧教法,教师不再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怀着极大的兴趣,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写法上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进行深入探究。可以说,整个教学环节以“铁”字一线贯之,牵动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学生从“铁”字中把握中心,从“铁”字中学习写法。教学程序简单扼要又一脉相承,使学生思路十分清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2. 优化教学效果
从教学过程来看,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课文,品评咀嚼,听取点拨,参加讨论,从而使能力提高和技巧训练合为一体,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细柳营》是一篇选自《史记》的经典写人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颇有特色,于是设计“眼中的周亚夫”为主问题,将文本内容细化,学生可以轻易从文中找到文帝、群臣、士兵眼中的周亚夫形象。文帝“改容式车”的行为、劳军后“此乃真将军也”的盛赞;将士们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两次将天子阻拦在细柳营外;群臣的惊愕等等。通过这些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周亚夫,既使学生清晰的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认识周亚夫形象,又能准确把握住刻画人物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的方法。
事实证明,只有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中有效学习,才能使学生细读文本,提高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洞浮泛。
3. 深化教学内容
“主问题”使提问精粹,有利于形成“读、问、议、讲”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深化教学内容。应当说,主问题教学模式为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提供了一片良田沃土。例如《为人民服务》《寻找时传祥》正是通过设置“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寻找身边的时传祥”的主问题从深度开发教材、从广度联系现实,促进了内容的整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然,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有侧重而不可偏废。三者的融合得益于主问题的创新设计。
总之,阅读教学因为主问题的出现和运用而使课堂变得更朴素、更实惠一些。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真正把文本读厚,把教材读薄,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就感。
(沂南县库沟中学)